【楊朝明】“禦車馬”與“禦天下”——讀《孔子家語·執轡》

駕車要均馬力、和馬心,治國要均齊民力、和安民心,“以六官總治”達到“事治而功成”的目的。為(wei) 達到政治管理效果,孔子把治國之術分為(wei) 政治管理框架的禦政之術、進退緩急的權力運行過程、施政效果保障的治國之要三個(ge) 層麵,並指出應把握“治國之要”,懂得“治世之待”,才能實現善治。

【楊朝明】儒家“四書”與中華家風

人類社會(hui) 不可須臾離開的是“愛”與(yu) “敬”,孔子極重親(qin) 親(qin) 之愛、尊長之敬,說“立愛自親(qin) 始”“立敬自長始”,把“孝”“悌”看成“人之本”,把“愛”“敬”看作“政之本”。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人都本源於(yu) “家”而要“不忘其初”,儒家哲學簡直就是“回家”的哲學。

【專訪】楊朝明:走進儒學世界,搞好儒學傳播——談儒學的傳播與傳承

儒學是一種文明體(ti) 係,同時又是一門關(guan) 於(yu) 生命和生活的學問,它曾在中國社會(hui) 的發展曆程中產(chan) 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我們(men) 該如何理解文明的交流互鑒,在對儒學進行國際傳(chuan) 播的同時又該如何做好國內(nei) 傳(chuan) 承?對此,《半月談·文化大觀》采訪了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研究員。

楊朝明著《從文化自知到文化自信》

本書(shu) 深刻指出,許多人在世界文明麵前感到迷茫、在西方文明麵前感到卑微,是因為(wei) 缺少對自身文明符合曆史真實的認知。作者對於(yu) 如何更深入地認識中華文化的曆史傳(chuan) 統、價(jia) 值內(nei) 涵和現實意義(yi) ,以及真正理解“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進行了深入論述和探索。

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建議在孟子誕辰日設立中華母親節

“母親(qin) 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母親(qin) 在子女成長過程中作用至關(guan) 重要。以孟母教子故事為(wei) 代表,我國豐(feng) 富的母教文化資源,有悠久的母教傳(chuan) 統。大力弘揚母教文化,十分有利於(yu) 家庭社會(hui) 的和諧穩定,有利於(yu) 青少年成長和民族素質提高。”

全國政協委員楊朝明:摒棄西式見麵握手禮,行用中國傳統拱手作揖禮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病毒或將長期與(yu) 人類共存,我們(men) 認為(wei) 應當革新相見禮節,而拱手作揖禮簡單易行,意蘊深厚,既可化解疫情之憂,又從(cong) 容承載文明和自信,應當摒棄西式的見麵握手禮,行用中國傳(chuan) 統的拱手作揖禮。

【楊朝明】災妖不勝善政

“災妖不勝善政”,這話出自孔子之口,可謂明確而響亮。天災地妖、詭異反常給世人以儆戒警醒,因此人不能坐待“天命”。人之敬慎,要體(ti) 現在行動中。越是敬慎,越要積極主動。災難紛至遝來,容易擊垮理性,越是這樣的時候,越需要讓光照進黑暗,要從(cong) 容機智,以國家的行動力,形成凝聚力、抗災力。

【楊朝明】敬慎戒懼 禍中求福

中華民族經曆過很多磨難,但從(cong) 來都是善於(yu) 思索、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cong) 磨難中奮起。當年,明朝大儒王陽明龍場悟道,就是由於(yu) 環境惡劣,跌落物質與(yu) 精神的雙重困境,仿佛掉進地獄,於(yu) 是陷入沉思、發出追問:如果聖人處此,會(hui) 如何應對?我們(men) 今天也應當效法先賢進行思考,在疫情形勢嚴(yan) 峻的情況下,堅定必勝信念,毫不放鬆地做好各···

【楊朝明】築牢中華根基,請從讀經開始

讀經典必須把握根脈,各種學問的關(guan) 係就像大樹,而以義(yi) 理為(wei) 其根,根深才能枝繁葉茂。經典義(yi) 理紮根於(yu) 中國文化的土壤,滋養(yang) 著各個(ge) 學科,影響著百家眾(zhong) 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找準根脈,才不會(hui) “大起小落”,棄經不讀實不可取。

【楊朝明】以仁養身 大德必壽

當世界安靜得能讓人聽到心跳的聲音,當經曆生死或突然變故後看到生活的真相,更能體(ti) 會(hui) 健康生命的真味。那麽(me) 如何養(yang) 生?怎樣才是健康?人該擁有怎樣的人生?每每想到這些,就覺得孔子的聲音特別清晰,特別入心,這就是“仁者壽”,就是大德者“必得其壽”。

楊朝明 著《孔子的叮嚀》出版

《孔子的叮嚀》是中國孔子研究院院長、曲阜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楊朝明先生的新作品。《孔子的叮嚀》提煉65個(ge) “關(guan) 鍵詞”,如孝、忠、恕、義(yi) 、德、知人、使民、善政、愛與(yu) 敬等,用深入淺出的論述揭示了孔子思想義(yi) 理,對孔子思想體(ti) 係進行了創新性、貫通性的詮釋,同時將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髓傳(chuan) 達給當下大眾(zhong) 。

楊朝明 主編《洙泗儒話》出版暨前言

本書(shu) 的文章屬於(yu) 孔子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訪談、討論、介紹、敘說、專(zhuan) 論,故定名為(wei) “儒話”。在“儒話”之前冠以“洙泗”,包含了一種家國情懷。洙泗之域是孔子故裏、儒學原鄉(xiang) ,這裏在中國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就像曲阜城北那座洙泗書(shu) 院所象征的,儒學就是從(cong) 這裏走出、從(cong) 這裏走來,走到全世界、走到了今天。

【楊朝明】以王道行天下——中國在世界中的文化坐標

中華文化追求以王道行天下,孔子繼承發揚三代文化傳(chuan) 統,王道政治是孔子心中的理想政治。孔子常談“王天下之言”,談以“道”治國才能“致霸王”;孟子則言及“王”“霸”之別。霸道,靠的是兵甲之力,使人被動屈服,埋下隱患,自食惡果。王道,以德行仁,人們(men) 主動臣服,心悅誠服,自求多福。

【楊朝明 李文文】《春秋》裏的微言大義

《春秋》的作者相傳(chuan) 是孔子,關(guan) 於(yu) 孔子的作品也有不少,但如果請孔子本人推薦最能代表他思想的著作,他很有可能會(hui) 推薦《春秋》。孔子說自己“誌在《春秋》”,其中表達的微言大義(yi) ,彰顯其正名守分的政治主張。

【楊朝明】董仲舒與中國“文”化——王充“孔子之文在仲舒”說詮說

在對於(yu) 董仲舒的曆史文化地位的評述中,以王充《論衡》所言“文王之文在孔子,孔子之文在仲舒”最為(wei) 確切精妙。

【楊朝明】尊師重道

國將興(xing) ,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

【楊朝明】今天應當怎樣研究“孔子遺說”

任何學術問題的探討都應首先解決(jue) 資料問題,孔子儒學的研究也不例外,資料問題尤為(wei) 重要。由孔子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中的地位所決(jue) 定,對孔子思想的認識直接關(guan) 係到對中國儒學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評價(jia) 與(yu) 態度。而從(cong) 根本上說,人們(men) 對孔子褒貶不一,是源於(yu) 對“孔子遺說”的不同認識與(yu) 理解。

【人物】楊朝明:希望為中國贏得更多儒學話語權

2019年7月25日,《華西都市報》A2版要聞刊發了對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研究員的專(zhuan) 訪報道《儒者行天下希望為(wei) 中國贏得更多儒學話語權》。

【楊朝明】“成人”意識、周代冠禮與人文養成

中國早期思想家在思考社會(hui) 之“治”問題時,從(cong) “天理”與(yu) “人欲”的關(guan) 係出發,希望人們(men) 克己反躬,從(cong) 而明道守禮。

【楊朝明】道德是家風的底色

家風是世代積澱、慢慢形成的,好家風的底色是道德。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