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林 著 董少偉 攝影《與孔子相遇:跟著教授遊“三孔”》出版暨序跋

《與(yu) 孔子相遇:跟著教授遊“三孔”》采用圖文並茂的形式,以“三孔”經典旅遊線路為(wei) 經,以專(zhuan) 家學者的曆史文化解讀為(wei) 緯,經緯交織,突出文化味、趣味性、可讀性、現場感,引導讀者跟隨儒學專(zhuan) 家穿透曆史迷霧,全方位了解曲阜“三孔”的曆史沿革、建築文化、思想意蘊與(yu) 文化底色。

【苗澤輝】“六經皆史”與“經史分立”——章太炎與廖平經史觀之比較

章太炎與(yu) 廖平在經史觀上存在顯著差異。章太炎提出“六經皆史”,解構了傳(chuan) 統經學的神聖地位,推動了學術研究的自由與(yu) 開放,促進了學術範式的重構。廖平則堅持“經史分立”,認為(wei) 經學與(yu) 史學在性質、功能及價(jia) 值取向上存在本質區別,並通過對微言大義(yi) 的深入闡釋,維護了經學的獨立性與(yu) 神聖性。

【黃開國】經學儒學關係論

由於(yu) 四部分類法與(yu) 經學始於(yu) 漢武帝獨尊儒術說的影響,在經學與(yu) 儒學的研究中,一直存在儒學為(wei) 子學,非經學的認識。孔子開創的儒學是闡發五經常道的君子儒的儒學,漢武帝立五經博士不過是先秦漢初儒學發展的結果,經學與(yu) 儒學的本質完全相同,四部分類法的以儒學歸於(yu) 子部不能成立,說明儒學與(yu) 經學都是闡發五經元典常道的學說,二者不存在經···

【梅偉忠】請為正裝正名!

在舉(ju) 國上下大談“文化自信”“中國式現代化”的今天,隻認西服為(wei) “正裝”的觀念仍然大行其道,若聽任“唯西為(wei) 正”不正之風滋長,是置我中國無數先賢先烈於(yu) 何地?置民族複興(xing) 事業(ye) 於(yu) 何地?置二十年來漢服運動於(yu) 何地?月前,筆者因堅持漢服反對西服為(wei) 正裝拒絕參會(hui) ,為(wei) 宣明立場,特此公開《情況說明》,呼籲正視“正裝”問題,尊重民族傳(chuan) 統。文化興(xing) 衰···

【王蒼龍】教育內卷、道德焦慮與民間儒家教育反思

當前民間儒家教育正處於(yu) 一個(ge) 深刻反思、自我調整的過程,其發展已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多樣化態勢。未來可以期待會(hui) 有更多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學方法和教學內(nei) 容的私塾、學堂和書(shu) 院湧現。難道我們(men) 不應該給予民間儒家教育實踐者以足夠的時間和寬容的空間嗎?

【張道奎】重新思考孫中山——推動儒學與自由主義展開深入對話的典型案例

以孫中山研究推動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展開深入對話的學術意義(yi) 在於(yu) :孫中山在民國時期的思考和實踐,不僅(jin) 為(wei) 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深入對話提供了基於(yu) 曆史學的實證材料,也為(wei) 理解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之間的分歧與(yu) 共識提供了一個(ge) 典型案例。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在民國時期的分歧與(yu) 共識,或能夠成為(wei) 當下推動儒學與(yu) 自由主義(yi) 展開深入對話的重要議題來源。

【劉強】從“性情儒學”到“性情詩學”

“性情”這一範疇,既與(yu) “天”“道”“命”等形上概念相關(guan) ,又與(yu) “人”“物”“欲”等形下概念相契,它首先是先秦儒家“究天人之際”(所謂“性與(yu) 天道”)的思想結晶,而後乃成為(wei) 人性論的重要成果,進而轉化為(wei) 傳(chuan) 統儒家詩學的核心範疇,成為(wei) 衡量和評判詩之本質和詩之境界的根本準則。

事關孔廟宗教性質,日本最高法院作出判決

日本衝(chong) 繩縣那霸市居民狀告市政府允許在公園內(nei) 設置孔廟的行為(wei) 違反了憲法“政教分離原則”,要求確認此舉(ju) 違法。對此日本最高法院第一小法庭17日判決(jue) ,在公園內(nei) 設置孔廟符合憲法。居民一方已確定敗訴。上述判決(jue) 是5位法官共同的意見。判決(jue) 認定這座孔廟具有宗教性質,同時指出它既能體(ti) 現地區的曆史和文化,也可以當做“旅遊資源”。

【柯小剛】修道的教育:儒家教育思想筆談

《中庸》開篇三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綱領。教育首先是“修道”,而不是知識灌輸和職業(ye) 技能培訓,更不是刷題升學。在今天這個(ge) 工具理性和數字化考核的時代,重溫修道的教育思想,回到教之為(wei) 教的本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yi) 。

【李景林】教以“養”為先——中國學術與教育之“通”性基礎的重建

傳(chuan) 統国际1946伟德研究依照西方模式的現代轉型,加之長期以來文化上的激進主義(yi) 思潮,亦使學院學術退居單純知識性、學科化的一端,而失去了其與(yu) 社會(hui) 生活的關(guan) 聯性和教化的作用。這種社會(hui) 民間性教化機製的缺失,正是當下分科化體(ti) 製教育缺乏自身“通”性內(nei) 涵之種種弊端的原因所在。近年來,學界和政府相關(guan) 部門積極推動古典學的學科建構,體(ti) 現了中···

【黃燕強】經傳正名與經學範式的轉型

就經學史研究而論,經傳(chuan) 正名是必要的,因為(wei) 通過正名可以呈現經書(shu) 係統的變動曆程,由此探索經學範式的更新機製及其內(nei) 在理路。但就經學的賡續和發展而言,增益經目是必要的,因為(wei) 經書(shu) 係統的擴大不僅(jin) 意味著增加了新文本,而且意味著對傳(chuan) 承經書(shu) 的道統譜係及道體(ti) 內(nei) 涵的重新詮釋,這有助於(yu) 創構新的經學範式並推動新思想的啟蒙。

【陳喬見】荀子禮學綱要

荀子以禮或禮義(yi) 為(wei) 道,他對“禮”之起源、功能和意義(yi) 的解釋主要有四種:一是“禮有三本”的解釋,這是從(cong) 宗教人類學的角度解釋祭、喪(sang) 等禮儀(yi) 的起源和意義(yi) ;二是“禮者養(yang) 也”的解釋,這是從(cong) 社會(hui) 政治哲學的角度,解釋禮義(yi) 規範何以必要的問題;三是“百王之道”的解釋,這是從(cong) 曆史文化的視角解釋“禮義(yi) 之統”的形成;四是“禮義(yi) 生於(yu) 聖人之偽(wei) ”的解釋,這···

【張晚林】論《太極圖說》消極的形而上學架構

朱子之所以重視《太極圖說》,乃因其為(wei) 形而上學之架構。但因作為(wei) 《太極圖》本體(ti) 之“太極”乃一思想物,故濂溪所建構的形而上學為(wei) 消極的形而上學;這一消極的形而上學使得濂溪合道德學與(yu) 宇宙論而一之而建構道德形而上學之企圖未能完成。真正要完成道德形而上學建構,形上本體(ti) 須作哥白尼式之扭轉,即由思想物之“無極”轉化為(wei) 可覺證的“心”,···

【黃睿】孟子氣論與阿奎那習性論之比較與會通

阿奎那在亞(ya) 裏士多德哲學基礎上建構了係統的“習(xi) 性”理論。《孟子》氣論的詮釋難點,如身體(ti) 之氣與(yu) 精神之氣的關(guan) 係、誌與(yu) 氣的關(guan) 係、養(yang) 氣與(yu) 性善論的衝(chong) 突等,可以藉由習(xi) 性論來解決(jue) 。氣論與(yu) 習(xi) 性論具有不同的形上學基礎,分別從(cong) 靜態和動態方麵把握了習(xi) 性與(yu) 氣的本質。習(xi) 性論能闡明許多孟子“難言”處,彰顯孟子使用“次”“餒”“養(yang) ”等隱喻的妙處;而孟···

【葛詩嫣】先秦儒家的“道”與“技”之辨——以《荀子·富國》為例

本文考察了《荀子·富國》的“道”與(yu) “技”思想,以“明分使群”解讀荀子的禮思想基礎上的“道”“技”觀,認為(wei) 早期的儒家思想中體(ti) 現了尊重知識、分工合作、服務人本的意識,通過對技術和技能者的重視即“賢者得進”來規範和穩定社會(hui) 秩序,從(cong) 而“兼足天下”,達到富國與(yu) 治道的理想境界。在早期儒家禮學思想體(ti) 係中,“百技所成”“知者為(wei) 分”“任智進賢”統···

【汪亮】某某書院五年(2022年-2026年)規劃(草稿)

本規劃是五年的規劃草案。書(shu) 院的發展是廣義(yi) 的公益事業(ye) 的一部分,因此,書(shu) 院的發展不可能脫離教育和文化規律的,書(shu) 院的發展是一個(ge) 細水長流的事業(ye) 。因此,我們(men) 應該本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來做書(shu) 院。

【李榮山】究天人之際:康有為的糾結與普遍性的兩難——從費孝通出發的考察

康有為(wei) 在天人之際的糾結揭示了近代以來從(cong) 中國出發的普遍性始終麵臨(lin) 兩(liang) 種根本的困難。費孝通晚年和而不同的天下大同思想,不同於(yu) 康有為(wei) 激進平等主義(yi) 的大同,試圖恢複以“推”的方式從(cong) 差序格局達至天下大同。其思想底色是儒家的,但吸收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的曆史實踐經驗,以及對西方處理族群關(guan) 係的經驗的反思,是全球化時代激活從(cong) 中國出發···

【劉強】再論《世說新語》的詩學價值——謝安“雅人深致”說新解

對“雅人深致”的正確解讀,既是詩學問題,也是人學問題,既關(guan) 乎詩教和詩品,更關(guan) 乎人教與(yu) 人品。謝安是《世說新語》中記載最多的魏晉名士,他對於(yu) 中國“雅文化”的形成厥功至偉(wei) ,其“雅人深致”的詩學觀念具有非常豐(feng) 富的闡釋空間,這也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證明了《世說新語》的詩學價(jia) 值。

【方旭東】伴侶機器人:一種儒家辯護

隨著近代女性獨立意識的萌發,順從(cong) 不再被認為(wei) 是女性或妻子的美德,相反,它被看成玩偶或奴隸的特征。這種指控讓儒家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麵。而性愛機器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儒家從(cong) 這種不利處境當中拯救出來,因為(wei) 機器人(物)就是機器人(物),哪怕它是多麽(me) 酷似真人的性愛機器人,人們(men) 對待機器人不用再擔心那種物化女性的批評。

【汪沛】“伴侶機器人滿足了儒家對理想妻子的想象”:何種儒家?誰的想象?

方旭東(dong) 從(cong) “儒家婦道的角度”,論證了伴侶(lv) 機器人(更常見的叫法是“性愛機器人”)滿足了儒家對理想妻子的想象,是完美順從(cong) 的婦德理想。本文旨在指出方旭東(dong) “儒家”論述之下的個(ge) 人主義(yi) 色彩,揭示將性愛機器人作為(wei) “理想妻子”的想象背後的暴力本質,並且闡發儒家夫婦倫(lun) 理中蘊含的他者哲學。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