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任文利作者簡介:任文利,筆名溫厲,男,西元一九七二年生,內(nei) 蒙古錫林浩特人,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哲學專(zhuan) 業(ye) 博士。現為(wei)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東(dong) 方道德研究所副研究員。著有《心學的形上學問題探本》(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治道的曆史之維:明代政治世界中的儒家》(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等。 |
“不負如來不負卿”與(yu) “不負高天不負人”
作者:溫厲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早間起床,看到朋友圈轉發的一條網易新聞:“高雄地方法院:大陸也是中華民國人民”,講述了一個(ge) 判例,不免心下竊喜。所喜者有二。
其一,於(yu) 台灣而言,此判例由高雄的法官們(men) 激活了“台灣地區與(yu) 大陸地區人民關(guan) 係條例”相應條款,可以成為(wei) 一個(ge) 經典判例,對於(yu) 台灣地區處理類似法律事件,意義(yi) 重大,實乃中國之幸。
其二,於(yu) 大陸而言,此判例得以通過網絡媒體(ti) 傳(chuan) 諸大陸,使大陸人民得以生動地了解“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含意。同時,自客觀意義(yi) 上講,拓展了國民黨(dang) 作為(wei) 在野黨(dang) 的話語空間,使兩(liang) 岸人民有可能以此為(wei) 契機展開更多良性的互動。此亦中國之幸。

由此,不由得想起這幾年來糾結於(yu) 心中的兩(liang) 句詩,“不負如來不負卿”與(yu) “不負高天不負人”。
前者許多人可能熟悉,於(yu) 十餘(yu) 年前曾風行一時,出自藏區曾為(wei) 六世大和尚的情僧倉(cang) 央嘉措之口。如此一句,飽含深情,讀之令人含淚。餘(yu) 自內(nei) 子所購書(shu) 中瞥見此書(shu) 名,不能忘懷。
後不知以何機緣,得見北宋五子邵堯夫詩句“不負高天不負人”,不免震動於(yu) 二者之間詩意的相似。
大和尚生於(yu) 1683年的清初,原籍不丹,邵堯夫生於(yu) 六百多年前的北宋,二人詩句何以跨越時空有這樣一次歡喜相逢呢?離不開“漢”譯者曾緘的助緣。
查曾緘履曆,畢業(ye) 於(yu) 北大中文係,出自黃季剛先生門下,畢業(ye) 後就職於(yu) 民國之“蒙藏委員會(hui) ”。倉(cang) 央嘉措情歌的翻譯,正是他任職蒙藏委員會(hui) 期間的一樁大功德。66首情歌,莫非詩中上品,啟人發佛心,發愛心。
蒙藏委員會(hui) ,餘(yu) 素所未知,檢索網絡,知其為(wei) 中華民國承清“理藩院”而建置,任職者不乏如曾緘之老師宿儒,亦不乏《詩經》所詠作為(wei) “國之幹城”的“赳赳武夫”。民國偏安台灣後,蒙藏委員會(hui) 尚一直存在,直至2017年被取消。其間曲折,餘(yu) 所未知,或有知者,可以告之。
邵堯夫,六世大和尚與(yu) 曾緘,皆為(wei) 吾國之先賢,共同成就一“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亦共同成就當下一“中國”,然吾國未來之命運際遇究竟如何,則存乎其人。
至若詩句,就吾之性情而言,更為(wei) 喜歡“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深情,詩本來即主於(yu) 情的。邵堯夫的“不負高天不負人”,則透著幾分生命中的灑脫,適為(wei) 某所欠缺。某近年來善忘,初見得堯夫此句,留在大腦中的一直是“不負蒼天不負人”,此一字之差,倒頗合於(yu) 某甲之心性。每於(yu) 生命沉淪之際,得於(yu) 此句之提撕者為(wei) 多。至於(yu) “如來”與(yu) “蒼天”,“卿”與(yu) “人”,將無同乎?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