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洋作者簡介:姚洋,男,西元1964年生,江西新幹人,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發展經濟學博士。現為(wei)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北京大學社會(hui) 科學學部委員,同時擔任《經濟學季刊》主編。著有《製度與(yu) 效率-和諾斯對話》《作為(wei) 製度創新的經濟改革》(中英文版),出版文集《自由、公正和製度變遷》《土地、製度和農(nong) 業(ye) 發展》《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yi) 》和《穿行於(yu) 書(shu) 齋和現實之間》等。 |
理解當代中國政治體(ti) 製的儒家視角
作者:姚洋
來源:觀察者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六月初一日乙醜(chou)
耶穌2020年7月21日
【西方國家的一些政客和媒體(ti) 時不時對中國的政治體(ti) 製進行攻擊,仿佛他們(men) 的製度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是,比起西方國家,如今的中國無論在應對金融危機還是新冠疫情都表現得更為(wei) 高效,足以讓他們(men) 對自己的傲慢進行反省。不過,要想弄清楚“中國的政治體(ti) 製究竟是什麽(me) ”以及“應該怎麽(me) 理解中國的政治體(ti) 製”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很容易的事。7月15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教授做客人大重陽,用儒家視角解讀了當代中國政治體(ti) 製,為(wei) 觀眾(zhong) 們(men) 理解中國獨有的政治體(ti) 製帶來了新的認知與(yu) 新的方法。這是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主辦、觀察者網參與(yu) 合作的“深度認識中國”係列直播活動的第三講。活動結束之後,觀察者網對姚洋教授的演講、以及與(yu) 觀眾(zhong) 的互動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姚洋:各位網友,非常高興(xing) 來參加這次“深度認識中國”係列,我是個(ge) 經濟學家,在過去十年裏,我主要的研究領域是中國政治經濟學。所謂政治經濟學,按照我的理解,就是研究政治和經濟之間的互動。但要研究中國這個(ge) 體(ti) 製,在我看來離不開研究當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體(ti) 製。因此,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體(ti) 製說清楚是擺在我們(men) 當代學者麵前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工作。過去半年多,我因為(wei) 疫情待在家裏,和我的合作者也在寫(xie) 一本書(shu) ,這本書(shu) 就是從(cong) 儒家的視角來詮釋當代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體(ti) 製。我們(men) 知道,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體(ti) 製有著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我們(men) 提供的隻是其中一個(ge) 視角,但這個(ge) 視角非常重要。我們(men) 試圖給中國當代的體(ti) 製找到政治哲學的基礎,這是我們(men) 寫(xie) 這本書(shu) 的初衷,也是我今天演講的初衷。
1、我首要簡要地回顧一下中國經濟的成功背後的政治原因。
2、然後引出來政治哲學的重要性。
3、從(cong) 儒家的人性觀開始闡述儒家的政治。任何政治哲學都必須從(cong) 人性論開始,如果你不能到達人性論這一層,那麽(me) 你的政治哲學就是沒有樹根的樹木,很容易倒掉。
我們(men) 認為(wei) ,儒家的人性論和西方的人性論是不一樣的,西方的人性論是單一的,是以自立為(wei) 基礎的。儒家的人性論認為(wei) ,人性是流變的、可塑的、多樣化的。從(cong) 這裏可以推出一係列儒家的政治主張。儒家政治最重要的方麵是“層級結構+進入資格”,或者賢能標準。用這個(ge) 就能理解為(wei) 什麽(me)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特別是1949年以及改革開放之後,會(hui) 領導中國在經濟方麵、社會(hui) 建設等方麵取得成功。
4、最後提出新敘事的問題。要說清楚當代的中國體(ti) 製需要一種新的敘事。你有理論基礎,但要對公眾(zhong) ,對國際上把理論說出來,是需要一番敘事的。我認為(wei) ,我們(men) 現在需要新的敘事。
一、當代中國政治體(ti) 製需要政治哲學
從(cong) 何講起呢?我是個(ge) 經濟學家,還是從(cong) 中國經濟的成功方麵講起。中國經濟在過去40年裏完成了兩(liang) 個(ge) 奇跡:
第一,增長奇跡,雖然最近這幾年增長幅度下來了,過去40年我們(men) 的平均增長速度在8%-9%的區間,這是實際的增長率,這意味著什麽(me) 呢?不到10年的時間,我們(men) 的GDP就可以翻一番。當然,我們(men) 的人均GDP在世界上還排在70位左右,但要想到40年之前,我們(men) 的人均GDP是排在世界最後的1/4裏的。所以,我們(men) 從(cong) 非常貧窮的國家變成了中上等收入的國家,這是個(ge) 了不起的發展奇跡。如果再把中國的人口規模想象進去,這個(ge) 奇跡就更大。
第二,中國經濟轉軌的奇跡。原來我們(men) 是搞計劃經濟,後來是市場和計劃混合的,以市場為(wei) 主的混合經濟。我們(men) 這個(ge) 的過渡是比較平穩的,和前蘇聯和東(dong) 歐國家相比,我們(men) 的轉型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在過去40年裏,我們(men) 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怎麽(me) 解釋中國經濟增長的成功呢?
有人說是因為(wei) 改革開放,這沒有問題。我們(men) 和自己比,改革開放之前和改革開放之後,所呈現出的差別是非常大的。改革開放之後的目標是什麽(me) ?建立市場經濟體(ti) 製,可是你做橫向比較就會(hui) 發現,有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國家在全世界裏大概占到99%,很少有國家說不搞市場經濟,但成功的經濟體(ti) 是很少的。二戰之後能夠持續地以中國這樣的速度增長的經濟體(ti) 隻有7-8個(ge) 。所以,中國是非常特殊的。改革開放以及建立市場經濟體(ti) 製恐怕是個(ge) 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
這裏我們(men) 必須認識到,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當然,隨著經濟的轉型,政府的決(jue) 策也要轉變,但在過去40年中,總體(ti) 而言,中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了一個(ge) 積極的角色,這個(ge) 積極的角色是比較成功的。在這裏,我想說,中國的經濟成功擊敗了經濟學和政治學關(guan) 於(yu) 政治體(ti) 製的多種理論。一般來說,如果你要搞好經濟,要有經濟增長,一定要有個(ge) 所謂的西式民主體(ti) 製,以及西方人所說的憲政、法治等等,好像中國這些都沒有。但中國怎麽(me) 成功的呢?這需要一個(ge) 解釋。
當然,今天我們(men) 的任務,不是從(cong) 政治經濟學角度去解釋中國經濟的成功。我在其他場合講過這個(ge) 問題。今天要講個(ge) 基本的問題,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是成功了,但是怎麽(me) 在政治哲學層次,最基本的層次來解釋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需要個(ge) 政治哲學呢?我是個(ge) 經濟學家,最後走到了政治哲學。我認為(wei) ,這個(ge) 問題非常重要。
今天我們(men) 所麵臨(lin) 的問題是和政治哲學高度相關(guan) 的,特別是疫情之後,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是非常矛盾的,中國的抗疫是非常成功的,顯示了我們(men) 體(ti) 製的一些優(you) 勢;另一方麵,這些西方人又覺得很不舒服,中國這個(ge) 體(ti) 製怎麽(me) 就成功了呢?在他們(men) 的心目中,以他的西式民主看待中國的體(ti) 製,他看不明白。所以,當代中國學者的一個(ge) 任務,就是要把我們(men) 的體(ti) 製說清楚,為(wei) 這個(ge) 體(ti) 製找到政治哲學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個(ge) 理論工作。
二、政治哲學的重要性
政治哲學做什麽(me) 呢?它要為(wei) 一個(ge) 政體(ti) 提供合法性的理論依據。合法性可以來自多方麵,曆史上你的表現、能不能給老百姓提高福利都重要,但根本性的還是需要理論。從(cong) 理論上說明,你這個(ge) 政體(ti) 是合法的、正義(yi) 的。合法性有哪些方麵?我認為(wei) ,無外乎是三方麵:保障個(ge) 人的選擇自由、開放的政治結構、實現良治。我們(men) 能不能構造一個(ge) 政治哲學理論,來說明當代中國政治體(ti) 製,而這個(ge) 體(ti) 製包含了三方麵的內(nei) 容?這個(ge) 挑戰是非常大的。我和我的合作者在寫(xie) 這本書(shu) ,就是在接受這個(ge) 挑戰,試圖找到一個(ge) 理論來說明中國當前的體(ti) 製。
當前理論的不足
第一,如果以西式民主來理解當代的中國,會(hui) 發現無法描述中國的現實。中國的政治理論有很多民主的成分,我們(men) 說是個(ge) 共和國,實際是個(ge) 混合體(ti) 製,混合了多種因素的體(ti) 製。這樣的體(ti) 製也是最理性的體(ti) 製,西式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無法說明中國的現實,當然,我個(ge) 人也認為(wei) ,這不是最優(you) 的體(ti) 製。我們(men) 看到西式民主現在麵臨(lin) 這麽(me) 巨大的問題,也能看到一人一票的西式民主體(ti) 製不是個(ge) 最優(you) 的體(ti) 製。
第二,我們(men) 本土的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後麵有時間可以再講到,即使從(cong) 儒家學說也可以推出來人民主權。但人民民主不足以全麵地解釋當代中國體(ti) 製,特別是當代中國體(ti) 製裏的賢能因素,這是解釋不了的。
第三,威權體(ti) 製。對西方人來說,除了西式民主,其他的都是威權體(ti) 製。當然威權體(ti) 製也是個(ge) 光譜,從(cong) 軟性的威權到他們(men) 所說的“個(ge) 人獨裁”,他們(men) 都歸入了所謂威權體(ti) 製。但這個(ge) 框太大了,無法描述中國體(ti) 製獨有的特征。所以,拿威權體(ti) 製解釋中國也是不完全正確的。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我們(men) 國家的主要領導力量,我更願意把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直接叫做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體(ti) 製。我個(ge) 人認為(wei) ,在過去40年裏,我們(men) 的成功,從(cong) 政治、經濟這個(ge) 角度來看,最重要的因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國化,這聽起來好像有點別扭,你既然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還要中國化呢?
回顧一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誕生和使命就會(hui) 發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誕生時是個(ge) 西風東(dong) 漸的產(chan) 物,毛澤東(dong) 曾經說過,十月革命一聲炮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誕生是在十月革命之後,我作為(wei) 北大人還是非常驕傲的,因為(wei) 我們(men) 那兒(er) 誕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些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yi) ,接受了列寧主義(yi) ,成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如果大家有興(xing) 趣可以讀一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大的黨(dang) 章,他的使命就是建立一個(ge) 新的中國。放在長期的曆史裏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使命就是中國的現代化。
當然,這個(ge) 現代化從(cong) 一開始是要以階級鬥爭(zheng) 的方式來實現的。在建國之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使命主要是抵禦外敵入侵,把救亡放第一位,因為(wei) 當時麵臨(lin) 日本帝國主義(yi) 的入侵。所以,“現代化”這部分就放下了,現代化部分主要從(cong) 建國開始,土改、城市的工商業(ye) 改造、識字運動、婦女解放、醫療衛生的普及等等。
我們(men) 可以把中國和印度做個(ge) 對比。中國1949年建國,印度是1947年獨立,兩(liang) 個(ge) 國家的人口也都差不多,但你會(hui) 看到,到了1978年,我們(men) 在人類發展指數方麵是遠超印度的,我們(men) 的識字率比印度要高20個(ge) 百分點,預計壽命要比印度多十幾歲,我們(men) 的工業(ye) 占比遠遠高於(yu) 印度,印度直到今天工業(ye) 占GDP的比例也就20%出頭,我們(men) 在1978年,工業(ye) 已經占到40%多了。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已經奠定了一個(ge) 經濟騰飛的基礎。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開始誕生的使命,就是中國的現代化。但現代化是個(ge) 漫長的過程,人民共和國頭30年主要是打破舊有的社會(hui) 結構。
到了改革開放之後,鄧小平就帶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回歸中國,社會(hui) 改造完成了,下一步要(著重)經濟建設、社會(hui) 建設。哲學層麵就是回歸中國傳(chuan) 統的務實主義(yi) ,中國從(cong) 一開始本土就沒有宗教,如果大家讀一下《詩經》,《詩經》寫(xie) 作的年代恐怕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從(cong) 那時候就流傳(chuan) 下來的。你看看《詩經》裏麵寫(xie) 的愛情就知道在那個(ge) 時代沒有一個(ge) 文化能比上中國,中國人是生活在現實的民族,所以,我們(men) 很務實。這種務實主義(yi) 在今天非常重要,因為(wei) 它打破了過去僵化的思想,我們(men) 才有可能改革開放,走一步看一步,摸著石頭過河。在組織方麵,我們(men) 回歸中國的政治賢能體(ti) 製,就是鄧小平提出來的“幹部四化”選賢任能。這對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政策的實行和連續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這是一個(ge) 引子。
三、儒家人性觀與(yu) 儒家政治
進入正題,我要從(cong) 儒家的人性論講起。大家知道,中國有非常長的賢能政治的傳(chuan) 統。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官僚的帝製。我們(men) 把中國古代的體(ti) 製一直說是“封建帝製”是不對的。封建社會(hui) 到秦始皇之後基本就消失了,漢朝還有一些,更加重要的還是官僚帝製。所以,福山說“中國是最早建立現代國家的國家”,也就是說我們(men) 是強國家,主要的任務是在西漢完成的。作為(wei) 國家治理的一部分,西漢也產(chan) 生了薦舉(ju) 製,西漢就有了太學,平民子弟也可以去上;平民子弟上完之後回到鄉(xiang) 下去做吏,做得好就可以被薦舉(ju) ,皇帝就可以正式給你派個(ge) 官,你就變成了“士”,就是入仕了;到了東(dong) 漢變成了門閥製度,到隋代開科舉(ju) ,到了唐代進一步完善,包括到宋代,今天所說的科舉(ju) 這兩(liang) 個(ge) 字隻是整個(ge) 考試製度的一科,這叫科舉(ju) 。還考很多其他的,比如可以考武狀元,可以考算術,還可以考法律,考了法律也可以入仕,有很多種,還有很多臨(lin) 時的製度。比如我們(men) 有一些特殊人才專(zhuan) 門為(wei) 他們(men) 準備的,蘇軾兄弟倆(lia) 就是這麽(me) 出來的,就是製舉(ju) 考試。這樣的科舉(ju) 製度在中國的治理裏所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選賢舉(ju) 能。
現在的民主製度靠什麽(me) 選拔呢?一人一票。在中國的體(ti) 製裏不是,是靠科舉(ju) 下麵選拔出來,接著要看你的業(ye) 績。我們(men) 從(cong) 西漢開始就有了所謂的“考課”製度,就是皇帝派欽差大臣到各地巡視,考察官員,做得好的升遷,做得不好的批評甚至貶謫。這樣的一套製度仍然代替了現在民主製度下的所謂一人一票。這樣的製度也使得中國社會(hui) 增加了流動性。唐朝還有一些貴族,到了北宋之後中國基本沒有貴族了。所謂“朝為(wei) 田舍郎,暮登君子堂”,不是說說而已的事情,是實實在在發生的。有人統計過,中國這些曆朝曆代進士裏40%家庭裏沒有任何背景的,這是個(ge) 非常大的比例。怎麽(me) 給這樣的體(ti) 製一個(ge) 政治哲學基礎呢?
我們(men) 從(cong) 儒家人性觀開始。我剛才說了,儒家的人性觀是流變的,可塑的。孔子更加相信人生下來是不同的,“唯上知與(yu) 下愚不移”,在以前批林批孔時代,這句話是要受批判的,就是說你怎麽(me) 說老百姓是“下愚”呢?其實孔子不是這個(ge) 意思,翻譯成今天的話,他說有些人生下來智商比較高,有些人生下來智商比較低,這是不可改變的。比如美國的教育都把每個(ge) 人想象成天才,要開發他的創造性思維,結果教出來全是傻瓜,高中畢業(ye) 連最簡單的算術都沒學會(hui) ,因為(wei) 不是所有人都是天才。但是反過來,天才是教不壞的,我們(men) 老說我們(men) 的教育製度扼殺了創造力。我以前也這麽(me) 認為(wei) ,直到有一天我見了北大的許晨陽,大家知道許晨陽又回到美國MIT教書(shu) 去了,他極有可能拿克拉克獎的。有一次開會(hui) 我見到他,說晨陽你在高中做了那麽(me) 多奧數題,是不是覺得特別壓抑?他說不壓抑啊,我非常高興(xing) 啊。後來我想明白了,人家的智商恐怕是150,我們(men) 常人看奧數題可能都看不明白,對他來說奧數題不難,對他沒有挑戰性,一定要有挑戰性,這種人教不壞,隻要社會(hui) 給他機會(hui) ,他就會(hui) 冒出來。所以,孔子是這個(ge) 意思,但孔子也說“有教無類”,而且說“中人可教”。所以,他要去開班辦學,要教大家。我並不認為(wei) 他72個(ge) 學生都是天才,可能大多數人都是中人,但中人可教。
孟子,一般說是“性善論者”,有“四端說”,人天然有四端,通過後天努力可以成聖成賢,所以他說“人皆可為(wei) 堯舜”。
荀子,很多人把他和孔子對立起來,說荀子是“性惡論者”,法家是荀子的學生帶起來的,事實上荀子是儒家和法家之間的過渡人物,他認識到人性裏有性惡的一部分,明確地提出來,但更重要的,認為(wei) 最後成為(wei) 什麽(me) 人?環境是重要的,你的努力是重要的。他說“塗之人百姓,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一個(ge) 人不管你是什麽(me) 樣的人,隻要你積善而全盡,就是聖人,“故聖人者,人之所積也。”聖人不是生下來就是的,而是積累出來的,“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所以,從(cong) 這兒(er) 可以看出,荀子仍然強調人的努力是重要的。儒家對人性的認識是比較客觀的。你最終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那要看你後天的努力。
西方的人性觀
西方的人性觀是不一樣,西方的人性觀是單一的。從(cong) 人類學的奠基人霍布斯開始,就認為(wei) 自然狀態下的人是“Man against man”。因為(wei) 人天然具有占有之心,就想占有周圍的土地,奴役周圍的人。別人也想這樣,怎麽(me) 辦呢?人和人之間就互相打,所以就形成了“霍布斯的叢(cong) 林”,他說怎麽(me) 辦呢?我們(men) 得自願締約,放棄自然權利,讓一個(ge) “利維坦”來統治我們(men) ,這就是霍布斯的“利維坦”的來曆。
洛克在光榮革命之後發表了“政府論”。他也認為(wei) 人有自然狀態,但他所說的自然狀態是比較美好的:人通過勞動實現占有,但不會(hui) 過度占有,每個(ge) 人都按照自然法規製來進行個(ge) 人行動。但自然法有缺陷,就是每個(ge) 人都靠自己執行,不知道另外一個(ge) 人是不是按照同樣的標準執行自然法。這樣怎麽(me) 辦呢?我們(men) 組成公民社會(hui) ,放棄部分權利,但為(wei) 了避免專(zhuan) 斷權利,我們(men) 把部分權利給了政府,但對不起,政府的權利必須置於(yu) 多數人的同意之下。這是西方所謂自由主義(yi) 政府的兩(liang) 個(ge) 鼻祖,他們(men) 在構造西方自由主義(yi) 政府的時候是從(cong) 個(ge) 人出發,從(cong) 個(ge) 人的自立行為(wei) 出發構建了這麽(me) 一個(ge) 大廈,當然他是用契約論的進度構建了政治哲學。
自由主義(yi) 與(yu) 儒家
儒家是不一樣的,我這裏要說明一下儒家和自由主義(yi) 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自由主義(yi) 有三原則:個(ge) 人價(jia) 值、個(ge) 人自決(jue) 、平等主義(yi) 。
個(ge) 人價(jia) 值,就是每個(ge) 人的價(jia) 值是等同的,每個(ge) 人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個(ge) 人自決(jue) ,就是每個(ge) 人有決(jue) 定自己命運的權利。
平等主義(yi) ,每個(ge) 人在個(ge) 人價(jia) 值,個(ge) 人自決(jue) 上麵應該是平等的。
在這點上,我認為(wei) 自由主義(yi) 是有內(nei) 在矛盾的,因為(wei) 我們(men) 知道,每個(ge) 人的價(jia) 值在現實中是不一樣的,你能說非洲的一個(ge) 饑民,著名的那張照片,一個(ge) 快要死去的小孩,禿鷲在等著要吃他。那樣的小孩能和比爾·蓋茨有同樣的價(jia) 值嗎?所以自由主義(yi) 在這方麵不說它虛偽(wei) ,至少有假裝的成分在裏麵。“個(ge) 人自決(jue) ”也是一樣的,自決(jue) 的能力是有大有小的,有些人大有些人小,不可能完全平等。所以,儒家的人性觀是一種積極的現實主義(yi) ,我承認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但是我激發人的向善向上之心,因為(wei) 我鼓勵大家後天的努力,隻要你努力就可以成聖成賢,積極的務實主義(yi) 比自由主義(yi) 的盲目平等主義(yi) 更加符合現實,更加融合激勵大家向上。在美國,哪怕一個(ge) 很笨的孩子還是告訴他你可以做,好像每個(ge) 人從(cong) 骨子裏,隻要你不做什麽(me) ,仍然可以成為(wei) 一個(ge) 偉(wei) 大的人,這是不可能的,儒家是說你必須要有後天的努力。
儒家政治
在人性觀的基礎上就可以構建儒家的政治。這裏簡要地說儒家政治的特征,最主要的是層級製度和資格。社會(hui) 是由有序的組織和層級構成的,一定的層級需要一定的資質。為(wei) 什麽(me) 需要層級呢?我們(men) 的社會(hui) 治理有不同的層次,範圍越大,需要的能力就越多,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分層,哪些人有能力,有較高的道德水平,他才能適應某一個(ge) 層級的組織,某一個(ge) 層級的領導職位。在這方麵,我認為(wei) ,中國人從(cong) 血液裏是承認這個(ge) 的,比如我們(men) 評判某一個(ge) 政府官員時,大概第一感會(hui) 說這個(ge) 人道德是不是好的,他是不是個(ge) 貪官。如果他不是貪官,我們(men) 下一步會(hui) 問他是不是有能力的,我們(men) 追問的都是這兩(liang) 件事兒(er) ,而且老百姓從(cong) 心裏麵希望政府主動做一些事情。自由主義(yi) 政府強調Accountability(問責),政府官員是不是照著法律做了,是不是找著議會(hui) 的要求做了。在中國,我們(men) 強調官員要有責任,你對國家要有責任,對社會(hui) 要有責任,對你治下的老百姓要有一定的擔當。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men) 就需要官員具備超乎常人的能力和德性。這是儒家政治所要求的。
資質為(wei) 什麽(me) 是很重要的?比如我們(men) 要考試,在古代要考課,現在要考察,因為(wei) 你個(ge) 人修煉的成就因人而異,即使像孟子所說的,人皆可為(wei) 堯舜,但你最後能不能成為(wei) 堯舜,要看你修煉的程度怎麽(me) 樣,你修煉不到家最後可能就成不了堯舜,整個(ge) 國家的治理是需要知識,需要能力,需要判斷力的。這樣說來,儒家政治是不承認抽象的政治平等的,這點非常重要。他隻承認基於(yu) 資質的平等,你具有了同等資質的人可以平等地競爭(zheng) ,你沒有這個(ge) 資質,不能談政治上的平等。你沒有這個(ge) 資質,非得說我要做省長甚至要競爭(zheng) 國家領導人,就很不合理。這和一人一票的民主政治是很不同的。
我的一個(ge) 朋友叫白彤東(dong) ,是複旦大學的哲學教授,他寫(xie) 了一本英文書(shu) ,就是“反對政治平等”,以林肯的“民有、民享、民治”來做個(ge) 比喻。“民有”、“民享”沒問題,儒家政治也是認的。“民有”是說,國家是屬於(yu) 全體(ti) 人民的,儒家學說也可以推導出來民本主義(yi) ,就是老百姓是第一的。讀一下孟子的學說就能發現他是把老百姓是放在非常高的地位的。從(cong) 這裏我們(men) 可以推出來“民有”,就是人民主權。“民享”當然也能推出來,國家所有的目標是為(wei) 了老百姓的福利,為(wei) 了老百姓自由的權利。但是“民治”不一定,要治理一個(ge) 國家,不是人人都有這個(ge) 能力的。所以,儒家政治強調從(cong) 政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資質。
在這點上,儒家政治這樣的層級製度,選賢舉(ju) 能的製度和美國建國者的想法也是一致的。對於(yu) 美國建國者來說,“選拔”重於(yu) “代表”,總統和參議員是選拔的,並不需要代表民意。現在參議員已經到選舉(ju) 裏選了,但總統事實上仍然通過所謂的選舉(ju) 院的製度在選。選舉(ju) 院一開始誰組成的呢?憲法一開始沒有明說,各個(ge) 州推選地方上有德有才,聲望比較高的人去投票,少數人投票選總統,而不是老百姓來選。當然,今天它變了,即使今天變了也仍然帶有上次的痕跡,比如上次選舉(ju) ,希拉裏贏了多數票,但輸掉了很多州,所以,特朗普當選。代表誰來做呢?由眾(zhong) 議院的議員來代表的,它是分開的,總統必須是個(ge) 品德高尚的人,特別是對於(yu) 漢密爾頓而言。
他在《聯邦黨(dang) 人文集》裏說:“搞卑劣權術的本事,嘩眾(zhong) 取寵的小動作,可能把一個(ge) 人抬到單獨一州的最高榮譽地位;但要使一個(ge) 人在整個(ge) 聯邦受到綜合信任,則需要真正的才能和不同性質的優(you) 點,要使一個(ge) 人成為(wei) 合眾(zhong) 國總統這樣顯要職務的當選人,至少也需要相當的才能和優(you) 點。這個(ge) 職務十之八九會(hui) 由德才都很傑出的人擔當,這樣說恐怕也不算過分。”美國的建國者們(men) 是強調,因為(wei) 總統權力太大了,一定是德才兼備的人來擔當。按照漢密爾頓的標準,特朗普就不應該成為(wei) 美國的總統。所以,在這點上,儒家的想法和美國建國者的想法是一致的。
如何用儒家政治角度來理解當代的中國體(ti) 製呢?當代的中國體(ti) 製從(cong) 選拔和決(jue) 策角度來說,是由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來完成,相當於(yu) 儒家裏的中央機構,在儒家政治裏應該有個(ge) 中央機構,這個(ge) 中央機構來選拔官員,來做重大的決(jue) 策,代表誰來做?由全國人大來做。人大代表代表民意,監督誰來做?由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來做。特征是共和國的體(ti) 製,共和國的體(ti) 製就是混合的體(ti) 製。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按照鄭永年的說法是“組織皇帝”,這是比喻的說法,在儒家政治裏,它是個(ge) 中央機構,中央機構做了決(jue) 策,人大是代表了民主這部分,人大是代表國家的主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選拔了人,全國人大要過一遍;共產(chan) 黨(dang) 希望有一些立法,但要通過全國人大去討論,最後通過。
我們(men) 很多立法實際上是很漫長的過程,國外對我們(men) 立法整個(ge) 過程實際是不了解的,我們(men) 的立法實際是8-10年的時間,經過充分討論才達成的。有人說人大是“橡皮圖章”,這顯然是不對的,人大的作用和整個(ge)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體(ti) 製建構是有關(guan) 的,因為(wei) 在人大之外,我們(men) 還有個(ge) 中央製度,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政協實際是有“貴族”的部分,政協吸納了民主黨(dang) 派的人,也吸納了社會(hui) 上那些關(guan) 心中國又具備了一定參政議政能力的人到了政協。像英國的上院一樣,英國的上院就是貴族組成的。我們(men) 是個(ge) 混合體(ti) 製,共和國體(ti) 製。這和儒家的建製是一樣的。中央有個(ge) 中央機構、主權機構還有納諫機構,在這裏的納諫機構就是政協。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憲法地位
怎麽(me) 認識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是西方意義(yi) 上的政黨(dang) ,西方意義(yi) 上的政黨(dang) 隻是代表社會(hui) 某一部分人。比如在美國民主黨(dang) 就代表了東(dong) 西海岸那些激進的大城市精英;共和黨(dang) 代表的是美國草根人群,宗教勢力。所以它是有代表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顯然不是代表一部分人。改革開放之後確立了務實主義(yi) 哲學,到了2002年有了“三個(ge) 代表”,黨(dang) 的去意識形態化。大家不要誤解,這裏的意識形態是在政治學意義(yi) 上來說的,政治學的意思是說“我隻代表某一部分人”,黨(dang) 不是代表一部分人,而是代表全體(ti) 中國人。黨(dang) 員的構成也是多元化,現在黨(dang) 員的數量接近9000萬(wan) ,來自五湖四海,來自各行各業(ye) ,各個(ge) 階層。在這個(ge) 意義(yi) 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也不再是西方意義(yi) 上那樣的政黨(dang) 。
明年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黨(dang) 100周年,現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建黨(dang) 初期,解放之前的那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和黨(dang) 的任務以及中國的變化是高度相關(guan) 的,所謂的與(yu) 時俱進,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變化裏表現的是非常明顯的。黨(dang) 既是一個(ge) 組織,更是一種製度。黨(dang) 肩負著憲法的職責,製定大政方針,選拔和管理官員,黨(dang) 就相當於(yu) 過去皇帝文官統治集團,就是中央機構。
我們(men) 有成文憲法,就是我們(men) 寫(xie) 下來的憲法;我們(men) 還有實際執行的憲法,成文憲法是不夠的。北大法學院的強世功老師提出所謂“實際憲法”的問題,我們(men) 實際執行的憲法應該是《憲法》+《黨(dang) 章》+《政協章程》+其他黨(dang) 和國家規範性法製文件,比方說黨(dang) 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那個(ge) 條例是個(ge) 非常重要的文件,因為(wei) 各級組織部門要照這個(ge) 文件來選拔官員。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我們(men) 國家憲法架構的一部分,所以,那個(ge) 文件其實是具有了憲法地位。當然,現在憲法有一些遺留問題的,黨(dang) 的憲製職責需要憲法予以規定,1982年憲法與(yu) 1975年憲法隻在導言裏進行了論述,沒有提到黨(dang) 的職責。1975年憲法是1954年憲法之後的第一次修改,1975年憲法是文革時期做的,有很多文革的痕跡。但1975年憲法是民主給定了黨(dang) 在憲法中的權利,所以1975年憲法比較誠實反映我們(men) 國家在整個(ge) 憲製構造裏的地位。如果能在憲法裏對黨(dang) 的作用加以說明,那麽(me) 黨(dang) 和國家的關(guan) 係就可以在憲法層麵上界定下來。
中共的選拔機製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也是個(ge) 選拔機製,黨(dang) 是一個(ge) 篩選機製。黨(dang) 內(nei) 凝聚了一批既有能力,並且有意願來管理國家的人才。現在很多高校都有選調生,我的一個(ge) 博士生就參加了選調,現在在廣西一個(ge) 鎮裏當黨(dang) 委書(shu) 記,從(cong) 最基層開始幹起。我也陪著我們(men) 學校黨(dang) 委書(shu) 記到黑龍江看望北大的那些選調生,30多人來參會(hui) ,發現隻有1位同學是黑龍江人,其他人都不是黑龍江人,有些都來自南國,那麽(me) 遠,離開家鄉(xiang) 自願到黑龍江做選調生,這沒有一定的毅力是做不到的。因為(wei) 他們(men) 的同學,北大畢業(ye) ,過個(ge) 三五年,工資少說也是他們(men) 的3-4倍。所以,他們(men) 一定是有能力而且有意願來管理國家的人才。另一方麵,入黨(dang) 是個(ge) 人升遷的必要條件,大家不要誤解,好像你鼓勵投資,不是這個(ge) 意思,因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本身就是憲法架構的一部分,就像我們(men) 原來的科舉(ju) 製度是過去古代憲法架構的一部分,是一樣的,你入了黨(dang) 就進入了這個(ge) 序列,在這裏就是你個(ge) 人升遷的必要條件。入黨(dang) 有受到一定的紀律約束,黨(dang) 員和普通老百姓就是不一樣,你有紀律的約束。
革命是企業(ye) 形成一個(ge) 傳(chuan) 統,策略性相機權威,大白話說就是誰能幹事誰就得到提拔。就像毛澤東(dong) ,紅軍(jun) 長征的時候幾乎把他扔下了,不要帶他去。還好,帶他去了,到了遵義(yi) 會(hui) 議上,還得把老毛給請出來,老毛會(hui) 打仗啊,你這個(ge) 李德不會(hui) 打仗啊;你博古那麽(me) 年輕,啥事也做不了啊。最後,毛澤東(dong) 、周恩來、張聞天組成三人軍(jun) 事小組,說是周恩來負最終的責任,實際三人小組就是毛澤東(dong) ,毛澤東(dong) 到了延安也叫毛主席,他這個(ge) 主席是什麽(me) 主席,是中央瑞金蘇區的主席,但大家都這麽(me) 叫,是從(cong) 哪兒(er) 來的?是從(cong) 他的能力來的。
特征。
現在整個(ge) 黨(dang) 和幹部選拔製度是具有下麵這三個(ge) 性質:
1、開放性。黨(dang) 向所有有誌於(yu) 中華民族之偉(wei) 大崛起的人是敞開大門的。國外老說你們(men) 這個(ge) 政治體(ti) 製是封閉的,那是因為(wei) 他們(men) 不了解我們(men) 的體(ti) 製,隻不過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它開放得很早,你要在這個(ge) 體(ti) 製裏要上升,必須從(cong) 很年輕的時候就加入這個(ge) 體(ti) 製,因為(wei) 我們(men) 儒家學說是相信你一定要經過曆練,一個(ge) 坎兒(er) 一個(ge) 坎兒(er) 這樣曆練才能成為(wei) 管理國家的人才,在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裏是不允許從(cong) 斜刺裏擦出來,像特朗普似的,就變成了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在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是不可能的,但並不意味著我們(men) 不開放,我們(men) 是開放的,隻不過你想加入這個(ge) 體(ti) 製,對不起,你要有所犧牲。我認為(wei) ,這和我們(men) 的儒家傳(chuan) 統是一致的。
2、競爭(zheng) 性。既然你是開放的,那麽(me) 一定就是競爭(zheng) 性的,職務的數量遠遠少於(yu) 黨(dang) 員的人數,那麽(me) 你要怎麽(me) 辦?就是要競爭(zheng) 啊。當然,我們(men) 的競爭(zheng) 不是黨(dang) 派之間的競爭(zheng) ,而是官員之間的競爭(zheng) 。順便說一下,華盛頓,美國的開國總統是非常痛恨黨(dang) 派之爭(zheng) 的。漢密爾頓實際是他原來的秘書(shu) ,他們(men) 倆(lia) 的想法是非常相近的,漢密爾頓也不喜歡黨(dang) 派之爭(zheng) ,華盛頓一開始就不想搞成最後由黨(dang) ,黨(dang) 之間互相競爭(zheng) 這樣,很大程度上是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反倒實現了。
3、獎勵賢能。最後是個(ge) 人之間的競爭(zheng) ,競爭(zheng) 什麽(me) 呢?就是獎勵賢能。能力更高的官員更可能獲得晉升,這就是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具有活力的那一部分東(dong) 西。這部分和我們(men) 儒家的傳(chuan) 統是高度相關(guan) 的。
我們(men) 有個(ge) 研究團隊,收集了市級以上幾乎所有官員數據,所以我們(men) 可以做很多分析。不同的級別官員的能力,他的能力是怎麽(me) 測量呢?他做市級主官時的能力,因為(wei) 很多幹部都做過市級主官,是一步一個(ge) 腳印上去的。我們(men) 有個(ge) 度量指標,有個(ge) 計量學辦法,簡單來講就是他們(men) 發展地方經濟的能力,能分出來兩(liang) 組人,第一組是你從(cong) 正廳最後上到了正部,他們(men) 的能力相差不是那麽(me) 大;另一組是副國級和正國級,他們(men) 的能力是顯著高於(yu) 正部級及以下官員的能力,當然正國級的能力就更高一些。這是他們(men) 做城市主管期的能力,最後能到達副國級和正國級可能都是二十年之後的事情。那就意味著他二十年之前的能力,可以預測他二十年之後的成就,這說明我們(men) 這個(ge) 體(ti) 製還是高度具備選賢舉(ju) 能的特點。
四、開啟新敘事
我們(men) 要開啟新敘事,民主敘事是“斜坡效應”,當開啟了民主之後,會(hui) 發現民主往往簡化為(wei) “一人一票”。如果要說民主的最高峰,應該就是蘇東(dong) 的解體(ti) ,如果把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算是民主自由革命的起點,到達1991年,基本上300年的時間,整個(ge) 民主是上升期,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到達最高峰,但這之後它就開始衰落了,所有的政體(ti) 當它達到最頂峰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衰落了,我們(men) 企業(ye) 也是,達到最頂點的時候就開始衰落了,很少有企業(ye) 能在最高峰停留很長時間。這裏有什麽(me) 原因,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可以再去研究。但我的觀察,西方的民主在走下坡路,他走下坡路的重要標誌是已經走向了“斜坡效應”,所有的事情都要一人一票,包括英國脫歐,一人一票,最後搞得大家說“喲,我們(men) 怎麽(me) 脫歐了”。這樣一種民主最後肯定要走向失敗。
中國也有所謂民主敘事的問題,在國外有這種訴求,在國內(nei) 也要朝著這方麵去講。但我們(men) 知道,“一人一票”的西式民主敘事和中國現實之間差距非常大,這樣就會(hui) 產(chan) 生雙向的焦慮,就是有所謂合法性的焦慮,這是我一開始要做這個(ge) 工作最重要的原因,要為(wei) 我們(men) 體(ti) 製提供合法性的理論。當代中國的學者,政治學者,哲學學者,經濟學者,社會(hui) 學者都應該一起來努力,創造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體(ti) 製的新敘事,我認為(wei) ,這個(ge) 新敘事恐怕要從(cong) 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裏來汲取養(yang) 分,這個(ge) 養(yang) 分就是儒家的政治傳(chuan) 統。當然,要現代化,我不太喜歡現在所謂的“新儒家”,要回到老的儒家的東(dong) 西,一鍋端把儒家都繼承下來。畢竟儒家在2500年前產(chan) 生的東(dong) 西,到了今天,我們(men) 一定要給它的現代化,要和現代治理理論結合起來,這樣我們(men) 才會(hui) 有所創新。
這裏順便打個(ge) 小廣告,這是我和我的同事一起編的一本書(shu) 《中國新敘事》,席天揚老師和我一起編的,大家有興(xing) 趣可以看一下這本書(shu) ,這本書(shu) 是個(ge) 論文集,我和另外一位合作者在寫(xie) 一本新書(shu) 《儒家政治》。
我的分享就到這裏。我看這裏送來了一些問題。
網友:政治賢能體(ti) 製是什麽(me) ?是否誰能誰上?姚老師簡單地說,西方人性本惡,儒家傳(chuan) 統認為(wei) 人性本善,您的觀點認為(wei)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惡?
姚洋:首先人性論,我並不認為(wei) 人性本惡,我認為(wei) ,儒家的占有欲是個(ge) 中性的詞,至少對於(yu) 我們(men) 經濟學家來講,人是理性的,人想占有更多的東(dong) 西,這不能說人性是惡的。惡的意思是我要欺負別人,占別人的便宜,這叫惡。我認為(wei) ,至少在洛克、霍布斯那裏還是比較中性的一個(ge) 詞。儒家也並不認為(wei) 人性本善,剛才我講了,孔子對人“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沒有說,隻是說人生下來是有差別的。孟子是不是說人性本善呢?也未必,他隻是說人有向善的潛力,人有四端,隻要這四端發揮出來了,就可以成聖成賢,但要成聖成賢仍然要經過你的努力,就說人性本善嗎?也未必,這要看你的努力。荀子更多是看到人有利己的那一麵。所以,儒家並不是人性本善或性本惡,說人性是流動的,可塑的,是依靠後天來決(jue) 定的,人生下來有多種多樣的可能性。我的觀點和儒家一樣,有多種可能性,取決(jue) 於(yu) 人的努力和你的政治環境。政治體(ti) 製就是簡單的選賢舉(ju) 能,並不是簡單說誰能誰上,而是選賢舉(ju) 能才是政治選能體(ti) 製。
網友:這些有的“製度”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yu) 西方以及學習(xi) 西方的日本沒有較量過嗎?中國百年國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怎麽(me) 造成的?如果不結合時代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麽(me) ……
姚洋:我今天要講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然問到這個(ge) 問題,我一定要講一下中國曆史,我們(men) 接觸的中國曆史,像這裏說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我剛才說了,中國的封建社會(hui) 早過去了,隻在周朝有過,周朝大概800年是封建社會(hui) ,但並不一定,戰國時代連封建都沒了。什麽(me) 叫封建呢?國王自己管不了那麽(me) 多國土,我就分封一塊地給我的兄弟,我的兒(er) 子,或者有功臣,你到那裏去,給你一塊地,你占山為(wei) 王,那就是你的了,那叫封建。自打秦始皇之後,我們(men) 封建已經很少了,是官僚帝製,“中國是第一個(ge) 建立了現代國家的國家”,這不是我說的,是寫(xie) 《曆史的終結》的弗朗西斯·福山說的。我們(men) 要改變我們(men) 的認識,中國曆史不是一抹黑,從(cong) 秦始皇到北宋,我們(men) 的政治文明是在向上發展的,到了北宋,我們(men) 的政治文明達到了頂峰,然後開始衰敗。我們(men) 現在所談論的中國是明清以來的中國,特別是到了清朝,中國的政治的確非常黑暗,到了後麵它又變得非常腐朽,但不能以清朝來看全中國,清朝是滿人統治,它是個(ge) 落後民族統治了我們(men) 中原,我認為(wei) ,並不代表中國,不代表中華文明。
網友:您之前出了一本著作《中國道路的世界意義(yi) 》,請問儒家視角下的中國道路是怎樣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政治賢能體(ti) 製嗎?
姚洋:沒錯,政治賢能體(ti) 製是中國道路非常重要的特征,在世界上是非常顯著的,其實中國並不是獨一無二的,受中國影響的東(dong) 亞(ya) 儒家文化圈裏,事實上他們(men) 都有政治賢能主義(yi) 的影子在裏麵,而且這些國家實行的也是非常好的。儒家本身就是屬於(yu) 世界的,有些老先生說,儒家是屬於(yu) 中國的,你們(men) 外國人學不了,我認為(wei) 這是我們(men) 自我矮化,中國的就是世界的,我相信未來的世界一定有個(ge) 全球文明,中國人不能缺席,中國文化不能缺席,中國向全球文明貢獻什麽(me) 呢?從(cong) 政治文明的角度來說就是儒政治,政治賢能體(ti) 製。
網友:法製和法治不同,公民和老百姓的表述差別是不是也表明跟西方有些國家政體(ti) 是不同的呢?
姚洋:我們(men) 國家政治是有層級的,公民、老百姓的表達是沒有限製的,但你的表達最後能不能形成國家層麵的政策或者製度,那還要看決(jue) 策的過程。我們(men) 還有個(ge) 民主集中的過程,這是我們(men) 和西方所謂一人一票的體(ti) 製是不一樣的。
網友:老師引用了混合政體(ti) 理論的類比,請問混合政體(ti) 理論中的“君主”、“民主”和“貴族”三者相互意義(yi) 如何體(ti) 現呢?
姚洋:這個(ge) 混合體(ti) 製實際是發揮三者不同的優(you) 勢,在古代來說,“君主”決(jue) 策是比較快的,更加有效率。“民主”的成分是,君主的決(jue) 策要符合老百姓的利益,這就有互相製衡的關(guan) 係,按照儒家的說法,水可載舟水可覆舟,儒家也有這樣的理論來解釋民眾(zhong) 對於(yu) 君主的限製。“貴族”是幹什麽(me) 的呢?“貴族”可以說是一些衣食無憂的人,有更多的經濟,更大的視野來想國家的事情,所以,他們(men) 有這樣一種能力來監督君主,同時也平衡民眾(zhong) 的訴求。所以,這三者之間有各自本身的作用,也形成相互製衡的關(guan) 係。
我看問題也基本回答完了,我們(men)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謝謝各位網友的關(guan) 注,再見!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