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韓星作者簡介:韓星,男,西曆一九六〇年生,陝西藍田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論》《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儒教問題:爭(zheng) 鳴與(yu) 反思》《孔學述論》《走進孔子:孔子思想的體(ti) 係、命運與(yu) 價(jia) 值》等,主編《中和學刊》《中和叢(cong) 書(shu) 》。 |
建議四川宜賓修複唐君毅舊居,建立唐君毅紀念館
原標題:唐君毅先生故裏行
作者:韓星(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來源:作者賜稿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4月9-12日,應宜賓學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楊永明主任的邀請,有機會(hui) 來到宜賓學院進行學術思想交流。宜賓是四川省轄地級市,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城、中國酒都、中國竹都”之稱。一到這個(ge) 川西南名城,我迫不及待地對楊主任說想拜謁唐君毅故居。唐君毅(1909~1978),是現代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當代新儒家代表,一生致力於(yu) 建立道德理想主義(yi) 的人文世界,“馳騁於(yu) 東(dong) 西哲學領域,為(wei) 建立道德理想主義(yi) 和人文世界而殫精竭慮,留下了在海內(nei) 外影響深遠的煌煌巨著”。其學問體(ti) 大思精,長於(yu) 辨析又善於(yu) 綜攝,出入古今,貫通中、西、印,而歸本於(yu) 中國聖賢義(yi) 理之學,在人生、倫(lun) 理、道德、政治、經濟、文學、藝術、教育、宗教、曆史、文化、哲學等領域均有著非凡的造詣,對人類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牟宗三譽之為(wei) “文化意識宇宙中的巨人”,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shu) 》譽之為(wei) “中國自朱熹、王陽明以來的傑出哲學家”。1980年版的《大英百科全書(shu) 》將他列為(wei) “中國近代五大哲學家之一”。
唐君毅先生先世為(wei) 客家人,祖籍廣東(dong) 五華,七世祖始由粵移川,以糖工起家置田產(chan) 。到他祖父一代始尊儒讀書(shu) ,成為(wei) 耕讀之家。其父也是從(cong) 小誦讀四書(shu) 五經,少長又研讀諸子百家,十八歲考中清末科秀才,後曾赴南京支那內(nei) 學院從(cong) 歐陽竟無先生學佛,著有《孔學常談》《孔門治心之道》《孟子大義(yi) 》等書(shu) 。他的母親(qin) 也有相當的學養(yang) ,留世有純樸情真的《思複堂遺詩》。據李秉仁會(hui) 長介紹,唐君毅母親(qin) 陳大任(字卓仙),出生在金沙江對岸豆壩具有良好家風的陳氏顯姓,最近還在豆壩老街發現了百年古建陳家祠堂,堂上完好的清代特大神龕引起了省、市文物部門的關(guan) 注,南京博物院也有專(zhuan) 家前往豆壩參觀考察。唐君毅先生出生在這樣一個(ge) 書(shu) 香門第,從(cong) 小受到良好的國學教育,培養(yang) 了他希慕聖賢的誌向、厚道仁愛的心性,都得益於(yu) 唐門優(you) 良的家教家風和真純的親(qin) 情之愛。在他少年成長過程中,岷江流域下川南一帶敦厚樸實的民風和“東(dong) 去江聲流汩汩,南來山色莽蒼蒼”的金沙江景、大涼山色陶冶了他寬厚篤實的性格(《懷鄉(xiang) 記》),造就了這樣一位思想巨人、國學大師、儒學大家。
在4月10日上午在四川思想家中心會(hui) 議室與(yu) 中心部分老師座談,楊永明主任介紹了中心各位老師和學術研究情況,然後大家暢所欲言,就唐君毅、四川思想家等各方麵學術研究的理想追求和現實問題廣泛交流,深入討論,很多想法頗有契和認同。宜賓學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是在原宜賓學院“唐君毅研究所”的基礎上於(yu) 2003年申報成為(wei)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現下轄“唐君毅研究所”和“君毅書(shu) 院”兩(liang) 個(ge) 機構,2007年升格為(wei) 四川省哲學社會(hui) 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心是以整理挖掘唐君毅著作,研究唐君毅思想為(wei) 主,兼及四川曆代思想家的一個(ge) 學術研究機構。在中心努力下,得到學界,特別是海外唐君毅先生弟子、再傳(chuan) 弟子們(men) 的支持與(yu) 合作,以台灣學生書(shu) 局1991年出版的全集為(wei) 底本,本著“善、全、真”的原則,重新編輯、分類、校對、增補,於(yu) 2016年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了新編大陸簡體(ti) 版《唐君毅全集》39卷。大陸版《唐君毅全集》與(yu) 台灣版《唐君毅全集》並行於(yu) 世,為(wei) 學界進一步研究唐君毅學術思想提供了更堅實的文獻基礎,也是海峽兩(liang) 岸學人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學術化交流,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一件盛事。
4月10日下午四川思想家中心李萬(wan) 進、陳光緒、張林傑幾位年輕老師陪同我一起拜謁唐君毅先生故居。楊主任還事先給宜賓市敘州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文博館副研究館員、敘州區唐君毅故園文化研究會(hui) 會(hui) 長李秉仁先生打了招呼,說他在故居等待我們(men) ,給我們(men) 介紹講解。我們(men) 的車下了高速,拐了幾個(ge) 彎,開進了周壩村,一開始還沒有聯係上李會(hui) 長,我們(men) 下車先問路邊一位中年婦女,唐君毅故居在哪裏?她說唐君毅是誰?不知道。竟然不知道唐君毅!可見唐君毅名聲赫赫在外,本地人似乎知之甚少。很快我們(men) 和李會(hui) 長電話聯係上了,他讓車子往村子下麵開。按照他的指引我們(men) 見到了他,還有位於(yu) 本村的宜賓市敘州區普安中心校(僰道學校)盧在銀、唐勇老師,他們(men) 一起帶我們(men) 一行參觀。
唐先生故居在宜賓市敘州區趙場街道周壩村。故居有老屋兩(liang) 處:一處在水漕頭,為(wei) 四合院平房,正房東(dong) 室即唐君毅先生出生地。另一處在約300米外的祖屋,係兩(liang) 進四合院,由唐先生自幼過繼的大伯擁有。兩(liang) 處故居,都是清代建築,至今都已有上百年曆史。我們(men) 先到祖屋,兩(liang) 進院子和房屋還在,原來有村民住,部分地方有後來村民改動、修繕,還有加蓋的小廚房等,但基本布局樣貌還在。不過現在村民已經搬出,看樣子好久沒有住,沒有人管了,日曬、風吹、雨淋,損壞嚴(yan) 重。從(cong) 院子的格局和房屋的建築可以看出,唐家在當地當時應該還是比較富裕的家庭,但畢竟是書(shu) 香門第,看不出富商大戶那種豪奢霸氣,卻能感覺到書(shu) 香之家的清新淡雅。然而,眼前的破敗景象還是讓人不禁唏噓不已。




據說當地政府已經在準備維修祖屋,而可能會(hui) 撥款維修或翻修唐君毅先生出生地故居。隨後,我們(men) 來到唐君毅先生出生之屋,看到是一座破敗荒蕪的舊院子。現存還有前堂、左右廂房和西側(ce) 堂房,還有村民翻修以後居住著。由於(yu) 年久失修,舊居多處已經坍塌,給我我印象最深的一處牆垣,還頑強地豎立著,似乎象征著唐先生的道德人格,象征著儒者在曆史動蕩的風吹雨打下屹立不倒的錚錚風骨。

據村民說,曾經屋梁倒地,被左鄰右舍搬去當作木柴燒火做飯。屋前小路邊有宜賓市文物保護單位豎立的“唐君毅故居”的石碑,碑的背麵有簡介。看到眼前荒蕪破敗景象,令我感慨萬(wan) 千,心情沉重。



在村裏我們(men) 還看到很可能是唐君毅祖墳的幾塊墓碑,被村民當做石板鋪路。我們(men) 在墓碑上抹去塵土,還仔細辨認、討論了半天。
我們(men) 還到村裏的僰道學校普安校區參觀。學校重視利用唐君毅故裏這一可貴的文化資源,把唐君毅的生平事跡和重要思想納入教學內(nei) 容,並在校園進行廣泛宣傳(chuan) ,讓本鄉(xiang) 本土的青少年從(cong) 小受到唐君毅先生的思想熏陶和精神感召,使我心情為(wei) 之一振,希望還是在教育啊!



最後,我們(men) 一行還來到村子裏一戶人家訪問座談,了解他們(men) 的生活情況。村民熱情地邀請我們(men) 進屋歇息,還端茶倒水,拿來自產(chan) 的花生招待我們(men) ,並與(yu) 我們(men) 合影留念。可以看出當地民風淳樸,民眾(zhong) 親(qin) 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還潛移默化地沉澱在他們(men) 身上。

唐君毅先生對故鄉(xiang) 、對祖國、對中國文化、對古聖先賢一直懷有深深的熱愛與(yu) 眷戀之情。他寫(xie) 的《柏溪隨筆》字裏行間流露出對家鄉(xiang) 的殷殷思念。鄉(xiang) 土情感擴大就是對於(yu) 國家的熱愛,在他的作品裏時常表現著對祖國山川之美的描寫(xie) ,對中國文化的讚頌,對古聖先賢的敬仰。他曾寫(xie) 到:“我對中國之鄉(xiang) 土與(yu) 固有人文風教的懷念,此實是推動我之談一切世界中國文化問題之根本動力所在”(《中華人文與(yu) 當今世界•自序》)。1952年,唐君毅懷著對故園、對家鄉(xiang) 的人文風土人情的眷念,寫(xie) 下了《懷鄉(xiang) 記》一文。文中寫(xie) 道,“我常想隻要現在我真能到死友的墳上,先父的墳上,祖宗的墳上,與(yu) 神位前,進進香,重得見我家門前南來山色,重聞我家門前之東(dong) 去江聲,亦就可以滿足了。”“宜賓的古跡,有吊黃樓、流杯池,是蘇東(dong) 坡與(yu) 黃山穀同遊之地。中國過去的古人,足跡無論到哪裏,當地的人,都修建祠堂,加以紀念。”說明他對鄉(xiang) 賢祠、名人遺跡的紀念很重視,認為(wei) 現代的教育除了學校、圖書(shu) 館、博物館、科學館、藝術館、文化會(hui) 堂、展覽廳、演講廳、體(ti) 育場之外更要有宗廟、祠堂以紀念曆史上有功之人物與(yu) 成道之人物,使後來者徜徉其中,精神可得提高,誌氣可得興(xing) 發,不但可以延續民族文化,維係斯文於(yu) 不墜,更重要的是人生可以有一成長的空間,潛移默化。
唐先生一生致力於(yu) 回應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的挑戰,重建中國文化自信和中華人文精神。在《中華人文與(yu) 當今世界·自序》中他說:“隻因為(wei) 當今世界之有四麵八方狂風暴雨之衝(chong) 擊,而將中國人文風教破壞,才逼得我漫天蓋地四麵八方地談論許多大問題”。《中華人文與(yu) 當今世界(上、下冊(ce) 》收錄其“論述中國文化的文章,主旨在探討中華文化如何存在於(yu) 當今世界”。《人文精神之重建》“主旨在於(yu) 疏導百年來中國人所感受到的中西文化的矛盾衝(chong) 突,並在觀念上加以融解”。《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是《人文精神之重建》續篇,“重在中國人文精神之今後發展,特用心於(yu) 如何發展中國人文精神,以與(yu) 科學、民主建國及宗教思想相通融,以重建中國人的道德生活”。唐先生始終堅信“中國文化精神之潛存於(yu) 中國人心者之發揚光大,斷然能複興(xing) 中國”。今日之每一個(ge) 中國人,應有此文化自信。由此他獲得了“回應西方文化挑戰的巨人”、“20世紀偉(wei) 大的人文主義(yi) 者”的美譽。
拜謁唐先生故居所見所聞,回家所思所想,使我想對宜賓有關(guan) 領導和相關(guan) 部門提出幾個(ge) 建議:
建議修複唐君毅舊居,建立唐君毅紀念館。唐君毅學術麵對近代以來歐風美雨的衝(chong) 擊,一生守護和弘揚中華文化,“為(wei) 人和學問,都代表了中國文化中最優(you) 秀的部分”(金庸評語),應該讓人們(men) 了解他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現代傳(chuan) 承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所產(chan) 生的深遠影響,提升宜賓的文化內(nei) 涵。
建議在本地鄉(xiang) 土教材中介紹唐君毅的道德人格和人文思想,讓本地人了解這位鄉(xiang) 賢,促進本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培養(yang) 青少年崇尚道德,熱愛家鄉(xiang) ,以傳(chuan) 承和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推動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力量。
建議進一步研究、弘揚唐君毅學術思想,以此架起宜賓與(yu) 港台兩(liang) 地共同研究唐君毅學術思想的交流橋梁,促進宜賓與(yu) 港台的文化交流,推動兩(liang) 岸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教育與(yu) 學術交流,為(wei) 祖國的和平統一做出貢獻。
2023年4月13日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