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博】科斯提卡·布拉達坦著《失敗頌》簡評

欄目:他山之石
發布時間:2023-04-16 20:41:47
標簽:失敗

科斯提卡·布拉達坦著《失敗頌》簡評

作者:德安博  吳萬(wan) 偉(wei)  

來源:譯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布

 

本文考察了失敗能夠導致的種種成功。

 

學者麵臨(lin) 為(wei) 大眾(zhong) 寫(xie) 作,即所謂的普通版圖書(shu) 的壓力。這些書(shu) 不僅(jin) 能供學界之外的人士閱讀,而且人們(men) 實際上也願意閱讀。在任何意義(yi) 上,這都是強行推銷的方法。

 

很多撰寫(xie) 此類書(shu) 籍的作家都是求助於(yu) 一種基於(yu) 真實性的“讚許你的身份”來迎合廣大讀者。我的意思不是說學者們(men) 不應該闖入勵誌類書(shu) 籍領域來攪合,其實,這本來是人文學科的最重要功能之一---而是說有些作品並沒有給讀者提供真實的挑戰,比如“有一年夏天,我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之類 藝術上淺薄鄙俗但技巧嫻熟的故事,或者“我如何學會(hui) 了欣賞小事”之類陳詞濫調,或者“真的依靠你來決(jue) 定你想從(cong) 某某哲學中獲得什麽(me) ”等止痛劑般的小竅門。對讀者的現有觀點和情感而言,這樣不害羞的奉承討好與(yu) 哲學沒有任何關(guan) 係。或者用時髦的說法,我可能說“這些話語讓我感到惡心。”與(yu) 此相反,科斯提卡·布拉達坦的《失敗頌:謙遜的四個(ge) 教訓》(2023)是一本幾乎人人都可閱讀的書(shu) ,但可能在最有經驗的教授中也能引發反思和警醒。該書(shu) 不僅(jin) 既通俗易懂又發人深省,從(cong) 理論上向讀者發起挑戰,而且更具實踐意義(yi) 上的挑戰,這一點或許更為(wei) 重要。書(shu) 中探討的話題非同尋常,卻又十分及時。

 

在當今眾(zhong) 多危機並存的時代,尤其是在我們(men) 直接將成功與(yu) 尊嚴(yan) 掛鉤的文化中,失敗往往成為(wei) 我們(men) 都會(hui) 經曆過的刻骨銘心的痛苦體(ti) 驗。我們(men) 從(cong) 內(nei) 心深處感受到因為(wei) 新冠病毒破壞我們(men) 正常生活模式而帶來的連續不斷的打擊和痛苦。其他大規模的挑戰如對民主、世界秩序、地球生存本身的挑戰能夠引發我們(men) 全方位失敗的擔憂---既有自身錯誤和失敗的難受和平淡無奇,也有最廣泛的“人類物種的失敗”。《失敗頌》談到我們(men) 的危機、我們(men) 的失敗、還有人人都後退一步思考一番的能力,或者謙遜地再次思考一下的能力。

 

 

泰坦尼克號遊輪1912年4月10離開南安普頓港口,祝她好運!

 

布拉達坦的著作與(yu) “勵誌”傳(chuan) 統格格不入,他宣稱本書(shu) 提供的是“以失敗為(wei) 基礎的療法” (p.2)。失敗總是讓人變得謙遜,“《失敗頌》不是談論失敗本身,而是講述失敗帶來的謙遜以及由此引發的治愈過程。” (p.5)在此背景下,布拉達坦為(wei) 讀者提供了四大教訓,涉及身體(ti) 失敗、政治失敗、社會(hui) 失敗和生物學意義(yi) 上的失敗,並激發讀者進行反思和最終獲得治愈的過程。

 

失敗可以理解為(wei) 可預測性和控製的突然中斷。人們(men) 的失敗體(ti) 驗是在我們(men) 的期待麵前出現“中斷、破壞或者不舒適”。一旦常規模式或者期待模式失靈,我們(men) 就會(hui) 感到空虛,這就是失敗。人人都體(ti) 驗過失敗,這是每個(ge) 人的過去和將來的組成部分,也可能是現在的組成部分。不過,作者沒有興(xing) 趣向讀者提供具體(ti) 的建議來應對籠統意義(yi) 上的種種失敗;他也沒有給出培養(yang) 謙遜品德的特定策略。相反,《失敗頌》追蹤了某些生活在失敗中或者從(cong) 失敗中吸取教訓的人的生活軌跡。

 

今天,“學習(xi) ”常常指的是習(xi) 得規則、定理、原則或者事實。即使當我們(men) 想到學習(xi) 如何開車時,我們(men) 想象的也是駕校教練告訴年輕學員該如何操作以及檢驗對駕駛知識的掌握。但是,實際體(ti) 驗是至高無上的,花更多時間開車上路是成為(wei) 好司機的最好辦法。但是,在年輕人坐在駕駛員的位置上之前,他們(men) 已經了解過很多駕駛汽車的東(dong) 西了。因為(wei) 有過數不清的乘車旅行經驗,年輕人已經知道很多道路交規,甚至包括未成文的條款。

 

布拉達坦利用其高超的傳(chuan) 記勾勒概括技能講述了眾(zhong) 多失敗領域的故事。他引用多樣性的源頭,包括法國神秘主義(yi) 者西蒙娜·韋伊(Simone Weil)、印度的聖雄甘地(Mahatma Gandhi)、虛無主義(yi) 者和羅馬尼亞(ya) 裔法國哲學家作家蕭沆(E. M. Cioran)、日本著名作家和鼓動政變未遂者三島由紀夫(Yukio Mishima),甚至還有自殺的斯多葛派塞涅卡(Seneca)。布拉達坦的教訓就是通過學習(xi) 這些生活在失敗中的人而講述出來的。

 

作者本人並非虛無主義(yi) 者,正如布拉達坦所說,他要傳(chuan) 達的信息來自那些並不總是知道如何微笑的人。他寫(xie) 到,“我們(men) 能夠使用失敗的體(ti) 驗來把我們(men) 從(cong) 身體(ti) 的、政治的、社會(hui) 的和生物學的存在糾纏中掙脫出來,為(wei) 的是獲得對它的更好認識,以便希望過一種更開明和更睿智的生活。”(p.232)

 

《失敗頌》並沒有承諾減少痛苦的潛在檸檬水。有時候,失敗僅(jin) 僅(jin) 就是失敗,再無其他含義(yi) 。我們(men) 並不總是能夠“翻開新的一頁”,“能明白任何事的發生都有理由”,或者因禍得福的幻想迅速破滅。我們(men) 能夠明白有些要求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我們(men) 這個(ge) 世界和我們(men) 自己都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在所有的成功期待中都存在著一種根本性的動蕩不定。

 

正如本書(shu) 封底勒口所說,布拉達坦“打破了哲學論證和講故事、科學研究和精神探索的邊界。”《失敗頌》將在每個(ge) 讀者身上激發批評性反思,為(wei) 其提供一點兒(er) 都不狹隘的教訓。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它不是對自我以及現有觀念和感受的稱讚和恭維,相反,它以憤世嫉俗的、令人擔憂的、可能帶有救贖色彩的方式挑戰我們(men) 的成功假設:你可能失敗,就這麽(me) 簡單。

 

雖然對形形色色的失敗不吝讚美之詞,布拉達坦的失敗嚐試可怕地失敗了。不管怎麽(me) 說,《失敗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者簡介:

 

德安博(Paul J. D’Ambrosio) 美國波士頓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副教授,主講中國哲學。他發表了大量有關(guan) 儒家、道家、新道家以及當代比較哲學的文章。

 

譯自:In Praise of Failure by Costica Bradatan by Paul J. D’Ambrosio

 

In Praise of Failure by Costica Bradatan | Issue 155 | Philosophy Now 

 

This article was first published in Philosophy Now Issue 155.

 

本文的翻譯得到作者和英文原刊的授權和幫助,特此致謝。---譯注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