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梁劍作者簡介:劉梁劍,男,西元一九七五年生,浙江永嘉人,華東(dong) 師範大學中國哲學專(zhuan) 業(ye) 博士。現任華東(dong) 師範大學哲學係教授,中國現代文化思想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wei) 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著有《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上學闡明》《漢語言哲學發凡》《王船山哲學研究》等。 |
生活政治,如何是好
——朱承教授新著《禮樂(le) 文明與(yu) 生活政治》讀後
作者:劉梁劍
來源:《社會(hui) 科學報》2020年1月16日讀書(shu) 版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臘月廿六日壬戌
耶穌2020年1月20日

《禮樂(le) 文明與(yu) 生活政治——<禮記>與(yu) 儒家政治哲學範式研究》
朱承 著
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金秋時節,朱承教授新著《禮樂(le) 文明與(yu) 生活政治》(人民出版社,2019.9)付梓刊行,其後記有句雲(yun) “居今思古意躊躇”。斷章取義(yi) ,筆者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庖丁解牛之後提刀而立、四顧躊躇的形象。朱承新著從(cong) 政治哲學的角度,對《禮記》做一整全的考察,進而在儒家政治哲學範式的層麵將《禮記》政治哲學的特點提煉為(wei) “生活政治”:衣冠飲食,車輿行進,宮室歌舞,禮樂(le) 文明不止求溫飽便捷歡娛,衣食住行的毛細血管早無滲入政治理念與(yu) 權力規訓。進而觀其利弊,察其影響。
然則,作者之意不止於(yu) 斯。考察《禮記》,拈出“生活政治”,實則於(yu) 稽古之中念今思來,在曆史考察之中融入現實關(guan) 懷與(yu) 理論抱負。就現實而言,以《禮記》生活政治為(wei) 鑒通古今,可以觀察當代中國“世俗生活與(yu) 政治價(jia) 值分離”與(yu) “公私不分”的兩(liang) 種極端現象,可以對現實的政治權力與(yu) 日常生活、政治觀念與(yu) 日常行動的關(guan) 係持有更為(wei) 寬廣的理解。就理論而言,以《禮記》生活政治為(wei) 鑒思來者,可以思考“將政治推行到日用常行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政治”的運行機製,發掘“依據政治價(jia) 值規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安頓政治信念”的政治智慧,為(wei) 構建新型的中國乃至人類現代政治文明做一些理論上的反思,對尚未完成的“現代性”價(jia) 值和“現代化”生活更加具有期待和信念。
生活政治,是好是壞?
生活政治,何所指?作者嚐試給出了一般性的界定:“‘生活政治’指的是政治權力和政治意誌在日常生活中泛化以及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被提升到政治層麵予以解讀的一種範式。”(第330頁)“以及”之前,作者又稱之為(wei) “政治生活化”;“以及”之後,則為(wei) “生活政治化”。全書(shu) 論述的重心,實在於(yu) 政治生活化。就禮樂(le) 文明之為(wei) 生活政治的實質內(nei) 容而言,按照作者的概括,則是先秦儒家禮製“差異性秩序精神”,具體(ti) 又體(ti) 現在尊崇王權、維護政權統治、保證權力穩定過渡、鞏固身份等級等方麵。就禮樂(le) 文明之為(wei) 生活政治的運作機製而言,“日常的生活體(ti) 現了儒家差異性政治治理原則,而儒家的差異性原則也被深深地植進了人們(men) 的日用常行之中,禮儀(yi) 生活中的差異性原則體(ti) 現了政治權力與(yu) 社會(hui) 生活嘉益分配的差異性,因而在生活中發現了政治,而政治權力和等級觀念也落實在具體(ti) 的生活場景中,展現出政治權力的力量,成功地將政治觀念推行到日常生活中”(第8頁)。在當下,生活政治也是一種不容忽視的生存論事實。
生活政治,是好是壞?這一追問,可以指向生活政治的運作機製,也可以指向既包括運作機製、又包括與(yu) 此機製相結合的具體(ti) 政治理念的不同的生活政治形態,如禮樂(le) 文明的生活政治、當代中國的生活政治、理想的生活政治,等等。作者區分生活政治的積極意義(yi) 與(yu) 消極意義(yi) ,其論說已涉及上述多個(ge) 層麵:積極地說,生活政治可以促使良善的政治意誌為(wei) 人們(men) 廣為(wei) 接受,成為(wei) 促成社會(hui) 凝聚的途徑,如現代政治中的平等、自由觀念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和落實;消極地說,生活政治使得日常生活被“泛政治化”,導致社會(hui) 生活中的公私不分,私人性的日常生活具有了公共的政治價(jia) 值,私人生活因為(wei) 差異而變得不平等,使得社會(hui) 逐漸失去自由和生動,導致政治事務上的專(zhuan) 製,其極端則是極權體(ti) 製中政權對人們(men) 日常生活的全麵控製(參見第10、330-331頁)。
生活政治,是好是壞?雖有猶疑,作者還是寫(xie) 下了他的觀察與(yu) 心憂。“如果權力等級與(yu) 日常生活待遇相掛鉤成為(wei) 了社會(hui) 風尚,擁有高出身、獲得高地位或者高等級,就能獲得高的日常生活待遇,權力變成人們(men) 爭(zheng) 相追逐的對象以便在生活中獲得各種好處,那麽(me) 這種‘生活政治’必須值得警惕。”
生活政治,如何才是好?無疑需要建設一種好的“生活政治”,讓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現代性精神價(jia) 值成為(wei) 新的“禮樂(le) 文明”內(nei) 涵,“引導人們(men) 在日常生活的各個(ge) 場景中落實自由、平等、公正的價(jia) 值,人們(men) 可以自由地行動於(yu) 共同體(ti) 內(nei) 部,可以平等地享受公共生活福利,在生活資源的分配上也能獲得公權力的公正對待”。(參見第26、83、183、253頁等處)與(yu) 此同時,抵禦各種變相的等級觀念、繁文縟節卷土重來,並警惕生活政治的泛政治化傾(qing) 向。日常生活,不止是政治,更不應是政治權力支配主宰的場域。
獻疑
以水濟水非學問,同道切磋宜獻疑。作者從(cong) 生活政治、有意無意間又從(cong) 政治權力的角度,將禮樂(le) 文明的精神概括為(wei) “差異性秩序精神”。這樣的概括是否恰當?王船山作《禮記章句序》,強調“仁之經緯斯為(wei) 禮”,仁禮體(ti) 用錯行而互藏其宅:“緣仁而製禮,則仁體(ti) 也,禮用也;仁以行禮,則禮體(ti) 也,仁用也。”船山章句引《論語》“人而不仁,如禮何?”強調“仁者大一之縕,天地陰陽之和,人情大順之則,而為(wei) 禮之所自運”。《禮樂(le) 文明與(yu) 生活政治》實際上也注意到,禮樂(le) 所蘊含的秩序精神、仁愛精神等價(jia) 值層麵的存在是須臾不能缺少的(第46、47頁)。倘若如此,仁愛精神在禮樂(le) 文明的生活政治中如何落實,仁愛精神與(yu) 差異性秩序精神(注意:已將“秩序精神”框定為(wei) “差異性秩序精神”)如何相處?仁愛精神是否意味著,政治在權力運作之外另有其他重要麵向?
禮樂(le) 文明,以修身成人為(wei) 本。以成人為(wei) 政治生活的關(guan) 切,這一點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yi) 。作者引梁啟超、梁漱溟申其義(yi) :儒家政治的目的在於(yu) 人的培養(yang) (梁啟超);成就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大興(xing) 禮樂(le) 教化陶養(yang) 涵育天機活潑而和樂(le) 恬謐的心理”(梁漱溟);現代“生活政治”的著力點,應在於(yu) 養(yang) 成符合現代政治要求的“人格”(第81-83頁)。然則,天機活潑、和樂(le) 恬謐的心理,未必“符合”現代政治人格。不過,可以樂(le) 觀地設想,天機活潑、和樂(le) 恬謐的心理或許可能和自由、平等、公正的現代人格相濟相成,涵養(yang) 出另一種前所未有的當代政治人格。易言之,傳(chuan) 統儒家生活政治需要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主要源自西方現代的生活政治同樣需要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
責任編輯:近複
【上一篇】羅安憲主編《儒學評論》第十三輯出版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