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綱】“文化抱怨”論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5-09-08 14:26:45
標簽:
金綱

作者簡介:金綱,原名李作乾,男,西曆1952年出生於(yu) 天津市。著有《論語鼓吹》(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大宋帝國三百年》(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等。

  

 

 

“文化抱怨”論

作者:金綱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廿六日丁亥

           耶穌2015年9月8日

 

 

 

聽到過對儒學的各類批評,其中一類如下一一

 

“中國近代落後,工業(ye) 革命不能在中國產(chan) 生,儒學難辭其咎!”

 

“孔孟導致專(zhuan) 製。”

 

“儒家對科學進步貢獻為(wei) 零。”

 

“孔孟文化是奴性文化,讓中國人成為(wei) 奴才!”

 

“孔孟缺乏超越性思維,所以中國沒有信仰。”

 

“因為(wei) 孔子說女人難養(yang) ,所以中國婦女受封建欺淩!”

 

……諸如此類。

 

這類批評,語含抱怨與(yu) 焦慮,但多言不及義(yi) 。儒學不負責工業(ye) 革命,孔孟之道從(cong) 未提倡專(zhuan) 製,更反對奴性文化,聖賢不是科學家,儒學也不是宗教,經典從(cong) 不歧視女人。

 

將今日之落敗或問題,在焦慮中歸咎於(yu) 先祖、聖賢,乃是“抱怨”人格之咉現。因為(wei) 這類“抱怨”在文化論域,故可稱之為(wei) “文化抱怨”。世無賴“抱怨”而成器者,“文化抱怨”亦然。

 

批評,一落“文化抱怨”,則其文無足珍,其理無足究,其學無足貴,其說無足觀。

 

“生活抱怨”令人不齒。

 

“文化抱怨”令人齒冷。

 

這不是“理論”問題,也不是“學術”問題,甚至不是“思想”問題,而是一一質量問題。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