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立林作者簡介:宋立林,男,字逸民,西曆一九七八年生,山東(dong) 夏津人,曲阜師範大學曆史學博士。現任職曲阜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長(兼),中華禮樂(le) 文明研究所所長,兼任喀什大學國學院院長,貴陽孔學堂學術委員會(hui) 委員,中華孔子學會(hui) 理事,山東(dong) 曾子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孔子研究》副主編,《走進孔子》執行主編等。著有《孔門後學與(yu) 儒學的早期詮釋研究》《出土簡帛與(yu) 孔門後學新探》《儒家八派的再批判》《孔子家語通解》《孔子家語探微》《孔子文化十五講》《孔子之道與(yu) 中國信仰》等。 |
朔州國學,碩果累累;朔州模式,值得推廣
作者:宋立林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十一日己亥
耶穌2016年5月17日
2016年的5月8日,農(nong) 曆四月初二,是亞(ya) 聖孟子誕辰,這一天被呼籲定為(wei) “中華母親(qin) 節”,在民間已經舉(ju) 辦過若幹年。前些日子,不佞接到山西邸繼文兄邀請,他們(men) 要在5月7-8日,舉(ju) 辦隆重的“丙申年朔州國學母親(qin) 事業(ye) 係列公益活動”,舉(ju) 辦一次盛大的國學公益活動,命我與(yu) 會(hui) 。在伟德线上平台群裏,早已與(yu) 邸繼文兄“熟識”,可惜從(cong) 未謀麵,這次有機會(hui) 親(qin) 赴朔州,躬逢盛況,幸何如之。故欣然應命,並深切期待著。
6日,與(yu) 曲阜仲尼古琴學院的楊景河院長、鄒城孟母教子讀書(shu) 會(hui) 的蘇豔芝會(hui) 長一行及淄博桓台的青年吟誦專(zhuan) 家王昊老師等一起,在朔州同仁的陪同下,乘坐中巴,一路從(cong) 曲阜,經濟南、石家莊、太原,一路上,吟誦、笑聲不斷。12個(ge) 小時後抵達晉西北的朔州。受到邸繼文兄及同仁們(men) 的熱烈歡迎。雖然是第一次見麵,但如見故交,毫無陌生之感。
此次係列公益活動,日程非常緊張。7日上午,在朔州博物館舉(ju) 行釋菜禮。場麵莊重,震撼人心。隨後,禮學專(zhuan) 家李冠雲(yun) 等講演儒家的禮文化及儒家經典問題。講座結束後,有“大美朔州森林行”,並赴繼文兄的敬德書(shu) 院參觀。(敬德,我想一方麵是因為(wei) “門神爺”尉遲敬德是朔州的鄉(xiang) 賢而有紀念意義(yi) ,另一方麵,這兩(liang) 個(ge) 字正是儒家的核心精神。)下午,楊景河老師講古琴文化,李華偉(wei) 、王昊老師分別講普通話吟誦與(yu) 行調吟誦。晚上,在朔州電視台進行次日晚會(hui) 的彩排。8日上午,河北的傅路江兄講《我為(wei) 中醫正名》講座。(講座掌聲不斷,後來傅兄應邀推遲返程,又在次日作一講座)下午,是廖水蘭(lan) 女士的“以愛抗艾”講座。晚上,國學公益晚會(hui) 正式演出,有孟母教子讀書(shu) 會(hui) 山西分會(hui) 的授牌儀(yi) 式,更有美侖(lun) 美奐的國學主題節目,現場氣氛熱烈。當全場背誦(提前有要求,不過我們(men) 幾位嘉賓基本是誦讀的)李密《陳情表》的時候,我熱淚盈眶,泣不成聲。真應了那句“讀李密《陳情表》不落淚者,必不孝也”的話。在晚會(hui) 上,我也真正領略了吟誦之美,欣賞了古琴之美,真真正正感受到傳(chuan) 統文化的美不勝收。費孝通先生有關(guan) 於(yu) 文化的十六字箴言,第一句就是“各美其美”,說的就是先要有文化的自覺和文化的自信,然後才要“美人之美”。


孟夫子說:充實之謂美。我在朔州的兩(liang) 天時間,感受到朔州國學會(hui) 同仁身上無不體(ti) 現著充實之美。我和邸繼文兄,沒有來得及促膝長談,因為(wei) 他作為(wei) 總策劃總指揮,實在太忙,我不忍打擾他。不過,在我的觀察中,他不愧是朔州國學之首腦和靈魂。他厚實的身材、樸實的言談、耿直的性情,所體(ti) 現的恰恰是傳(chuan) 統文化的滋潤,體(ti) 現的恰恰是儒家精神的照臨(lin) 。

儒家精神,不僅(jin) 記錄在典籍之中,更體(ti) 現在儒者的身上。是一批批,一代代的儒生、儒者,用生命實踐在傳(chuan) 承和光大著儒家的精神。曆史上的大儒固然可敬,那些在鄉(xiang) 間、在村野、在邊緣的數不勝數的儒生們(men) ,恰恰滿天星鬥一樣,單個(ge) 地說不太顯眼,但是卻不可或缺,共同構成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曆史傳(chuan) 統。
在隔絕和斷裂了一百餘(yu) 年後,儒生又漸漸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的土壤之中,擠出芽來,生出葉來,還要開花、結果,在中國大地上灑滿中國文化的種子,讓這個(ge) 民族重新煥發文明的生機。邸繼文老師就是那努力成長,在艱難中生根發芽的儒家之花。十幾年的努力,漸漸開花,結果,有了種子。他的朔州國學研究會(hui) 同仁,便是這樣的種子。

據了解,邸繼文兄在近些年一直堅持舉(ju) 辦培訓班,培育儒家和傳(chuan) 統文化的種子。如今,在朔州,已經有了三十多家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教學內(nei) 容的幼兒(er) 園、教育培訓輔導機構,更有漢服社、古琴社等主題國學機構。可謂碩果累累!十幾年的時間,從(cong) “一盞燈”到“滿天星”,其間的努力和付出,可想而知!盡管這些國學團體(ti) ,尚處在起步階段,還十分稚嫩。但從(cong) 他們(men) 身上,我們(men) 能夠感受到傳(chuan) 統文化對他們(men) 每個(ge) 人的浸潤所生發出的文明之光。正如,我們(men) 在春天裏看到的小草和樹木的嫩芽,我們(men) 知道它一定能夠灼灼成長,開花結果,朔州國學的發展也值得期待。所以,我堅信他們(men) 能夠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從(cong) 2003年開始,我重回曲阜讀書(shu) ,皈依孔孟,堅定了儒家信念,恰逢新一輪國學熱潮興(xing) 起。至今十三年,我深感幸福的是,這一次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複興(xing) ,我是親(qin) 曆者,也是見證者。邸繼文兄說,他這次邀我來,是希望作為(wei) 學院派的我,見證民間儒學發展的實踐。其實,我自己的定位,是儒學研究者,更是儒生、儒者、儒家。而作為(wei) 儒生,是無法劃分學院與(yu) 民間的。因為(wei) ,不關(guan) 注現實、不關(guan) 注民間、不關(guan) 注生命,不會(hui) 成為(wei) 儒生、儒家。我從(cong) 來尊重學者,但我更敬佩儒者。不管他是學院派,還是民間的推廣者,我內(nei) 心深處都充滿了無限的敬意。我想,儒家文化的複興(xing) ,必然要靠著這些有擔當、能踐行的儒生們(men) 去努力。而在我接觸過的民間朋友中,能夠做到邸繼文兄這樣的規模者,確乎不多。無怪乎,武漢的張鳳篪兄將之稱之為(wei) “朔州模式”。對此,我深表同意。我們(men) 期待著,朔州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和,更希望他能夠成為(wei) 可以複製的國學發展模式,在更多的神州大地得到推廣。
9日,又在朔州國學同仁的陪伴下,從(cong) “山西邊”返回“山東(dong) 邊”,雖然12個(ge) 小時,旅途漫漫,但一路笑聲盈盈中,其樂(le) 融融。唯一的遺憾就是,時間太短,未能深入交流。我們(men) 期待著,雁門關(guan) 外的再次相會(hui) !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