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方克立作者簡介:方克立,男,生於(yu) 西元一九三八年,卒於(yu) 二零二零年,湖南湘潭人。先後在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任教,曾任中國哲學史學會(hui) 會(hui) 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哲學評議組成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著有《中國哲學史上的知行觀》《現代新儒學與(yu) 中國現代化》等,主編有《現代新儒家學案》等。 |
“馬魂、中體(ti) 、西用”是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綱
作者:方克立
來源:紅色文化網
時間:甲午年十一月十六
西曆2015年1月6日
一周以前,本月20日,一些自稱儒門中人,在北京開了一個(ge) 紀念《原道》創刊20周年的座談會(hui) ,主題是討論“習(xi) 大大尊儒,儒門如何評估應對”。有人說:儒學複興(xing) 是大勢,這個(ge) “勢”並不是因為(wei) 習(xi) 近平呼籲弘揚儒學而造成的。論者引據英國保守主義(yi) 者柏克的話說:“對那些以暴力革命方式建起國的國家來說,如果不能回到自身的文化傳(chuan) 統,就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以此說明儒學複興(xing) 在中國乃必然之勢。有人說:要警惕政治勢力利用儒學,當代儒者應該與(yu) 政治保持一定的距離。領導人是從(cong) 政治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尊儒或者不尊儒都是根據政治的需要。也有人說,習(xi) 近平實際上是法家,他是儒表法裏。有人說:當代儒者要按照儒家的價(jia) 值觀和理論體(ti) 係來構建一套政治言說,當政者你喜歡就拿去,不喜歡就拉倒,我們(men) 儒家自有立場和獨立人格。有人說:儒家如果能夠進到政治體(ti) 製中去的話,還是應該盡量進去,這樣可以起到用影響和轉化政治的作用。有人說:當代儒家也應該像董仲舒當年給漢武帝上“天人三策”一樣,多給習(xi) 大大獻計獻策。有人說,我要獻的最重要的一策就是,要在思想上“驅除韃虜,複興(xing) 中華”。一位中央黨(dang) 校的教授講了這麽(me) 一番話:習(xi) 近平是要建構中共的第三套話語係統。第一套是毛澤東(dong) 建構的“階級鬥爭(zheng) ”話語,第二套是鄧小平建構的“現代化”話語。習(xi) 近平的這套話語有很大變化,就是所有的合理性與(yu) 合法性,都要放在中華民族複興(xing) 這個(ge) 基點上來解釋。他也不一定認為(wei) 儒學就多麽(me) 好,但是要給自己做的事情一個(ge) 合法性的解釋。他要重構一套意識形態話語,到哪裏去找資源呢?自由主義(yi) 沒有給他任何的理論支撐,左派也沒有給他提供理論支撐,“民族複興(xing) ”話語隻能到儒家中去找。
讀了這篇座談紀要,一個(ge) 總的感覺是:“習(xi) 大大尊儒”,儒生門自然非常興(xing) 奮,他們(men) 希望出來一個(ge) 當代漢武帝,隨時準備接受儒生們(men) 像董仲舒一樣獻上新的“天人三策”,獨尊儒術,築好思想上的夷夏之防,以實現他們(men) “複古更化,撥亂(luan) 反正,複歸中華道統,施行儒家憲政”的政治抱負。但是他們(men) 又充滿了疑慮,心中始終糾結著一個(ge) 問題:到底是政治在利用、“招安”儒學,還是儒學在利用、引導、轉化政治?還是兩(liang) 者互相利用?“儒學”與(yu) “政治”顯然是兩(liang) 個(ge) 相異的主體(ti) ,分別以“儒門”和“習(xi) 大大”為(wei) 代表,二者到底是什麽(me) 關(guan) 係呢?其實他們(men) 心中更大的疑惑是:習(xi) 近平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最高領導人,他真的會(hui) “尊儒”嗎?他到底是儒家還是“儒表法裏”的法家?你看他鐵拳反腐多厲害!他的“8.19”講話多厲害!他一再強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是馬克思主義(yi) 者,馬克思主義(yi) 者與(yu) 儒家在世界觀、曆史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上會(hui) 是一樣的嗎?李一氓早就說過:“馬克思主義(yi) 和孔子教義(yi) ,無論如何是兩(liang) 個(ge) 對立的體(ti) 係,而不是可以調和的體(ti) 係(折衷主義(yi) ),或者並行不悖的體(ti) 係(二元論)。我們(men) 無法把馬克思主義(yi) 的地位輕易地讓給孔子,因為(wei) 我們(men) 的世界觀無法接受一個(ge) 唯心主義(yi) 的哲學體(ti) 係。”習(xi) 大大有可能接受儒家之主流孔孟、程朱、陸王的唯心主義(yi) 哲學體(ti) 係嗎?能夠這樣考慮問題,說明他們(men) 心裏非常明白,給習(xi) 大大扣上“尊儒”的帽子並非實事求是,而是以己之意強加於(yu) 人。
習(xi) 近平同誌一年中三次尊重孔子、儒學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表態,引起了海內(nei) 外人士和媒體(ti) 各種不同的解讀與(yu) 評論。許多媒體(ti) 都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重視自己的文化傳(chuan) 統,表示理解並作出積極正麵的評價(jia) ,但也有一些誤解甚至是有意歪曲。比如有的港台和境外媒體(ti) 評論說:習(xi) 近平既學西方又反西方,馬克思主義(yi) 不靈了,就隻能向中國傳(chuan) 統求醫問藥。有的說習(xi) 近平尊孔是為(wei) 了挽救中國社會(hui) 的道德危機,他的講話掀開了“中國尊孔崇儒時代”的序幕。有的文章甚至幹脆把他叫做“紅色新儒家”。在國內(nei) 的各種輿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大陸新儒家的評論。他們(men) 寫(xie) 了不少有意曲解習(xi) 近平思想的文章,主要是一廂情願地表揚他“去馬歸儒”,複歸中華道統,認為(wei) 現在是達到他們(men) “儒化共產(chan) 黨(dang) ”、“儒化中國”,在中國實行“儒士共同體(ti) 專(zhuan) 政”之目的的最好時機。
我認為(wei) 要澄清上述誤解、誤讀和有意歪曲,需要全麵理解習(xi) 近平同誌關(guan) 於(yu) 思想文化問題有一係列重要論述,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在我看來,習(xi) 近平同誌的文化思想與(yu) 我們(men) 黨(dang) 的前輩領導人毛澤東(dong) 、鄧小平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而又有自己鮮明的時代特點。其總的精神是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中國文化的民族主體(ti) 性,同時堅持對外開放的方針,學習(xi) 借鑒其他民族一切優(you) 秀文化成果為(wei) 我所用,力圖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對傳(chuan) 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我把這種文化方針叫做“馬學為(wei) 魂,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三流合一,綜合創新”。習(xi) 近平同誌十八大以來關(guan) 於(yu) 思想文化問題有一係列講話和表態,其中尤以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會(hui) 議的講話最為(wei) 重要,最全麵也最深刻。他的其他論述,包括今年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上的講話,側(ce) 重點或許有所相同,但基本精神與(yu) “8.19”講話都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說,“馬魂、中體(ti) 、西用”就是習(xi) 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綱。下麵我們(men) 來看他對馬、中、西三“學”,三種思想文化資源及其相互關(guan) 係的基本態度。
首先,“8.19”講話明確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dang) 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dang) 在思想文化戰線上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習(xi) 近平同誌一再強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是馬克思主義(yi) 者,馬克思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命脈和靈魂,理想信念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上的“鈣”。因此,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把係統掌握馬克思主義(yi) 基本理論作為(wei) 看家本領,黨(dang) 校、幹部學院、社會(hui) 科學院、高校、理論學習(xi) 中心組都要把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必修課,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著作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把堅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放在首位。這些單位都應該成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學習(xi) 、研究、宣傳(chuan) 的重要陣地。
怎樣做好宣傳(chuan) 思想工作,鞏固黨(dang) 的思想文化陣地,習(xi) 近平同誌也有一些旗幟鮮明、極其重要的論述。他說做好宣傳(chuan) 思想工作必須講黨(dang) 性,核心就是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不移地宣傳(chuan) 黨(dang) 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同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黨(dang) 性和人民性是統一的,要把體(ti) 現黨(dang) 的主張與(yu) 反映人民的心聲統一起來。針對當前思想界十分複雜的情況,他強調要堅持正麵宣傳(chuan) 為(wei) 主的方針,但是決(jue) 不意味著放棄同錯誤思想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輿論鬥爭(zheng) 。在事關(guan) 堅持還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我們(men) 要敢抓敢管,敢於(yu) 亮劍,敢於(yu) 碰硬,不做態度曖昧、獨善其身的開明紳士。宣傳(chuan) 思想部門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使命,要增強陣地意識,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要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這些話都說得語重心長,切中肯綮。
習(xi) 近平同誌關(guan) 於(yu) 思想輿論領域“三個(ge) 地帶”的論述,對於(yu) 我們(men) 全麵認識當今中國思想文化界的形勢和任務也很有啟發。所謂“三個(ge) 地帶”,第一個(ge) 是指由主流媒體(ti) 和網上正麵力量構成的紅色地帶,第二個(ge) 是指網上和社會(hui) 上的一些負麵言論,包括各種敵對勢力製造的輿論在內(nei) 的黑色地帶,第三個(ge) 是處於(yu) 紅色地帶與(yu) 黑色地帶之間的灰色地帶。我們(men) 要鞏固和拓展紅色地帶這個(ge) 主陣地,做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促使灰色地帶朝著在利於(yu) 我們(men) 的方向轉化,用鑽進鐵扇公主肚皮裏鬥等方法,讓黑色地帶看不到他們(men) 所期望的光明前景。這就生動地體(ti) 現了上述增強陣地意識的思想。每一個(ge) 從(cong) 事思想文化工作的人,包括那些與(yu) 主旋律不一致甚至唱反調的聲音,都可以客觀地估量一下,你是處於(yu) 什麽(me) 地帶,與(yu) 時代的主流思潮處於(yu) 一種什麽(me) 關(guan) 係中。增強文化自覺意識,減少盲目性,對每個(ge) 人都有好處。
其次,“8.19”講話首次提出了四個(ge) “講清楚”,即講清楚每個(ge) 國家和民族的曆史傳(chuan) 統、文化積澱、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feng) 厚滋養(yang) ;講清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ou) 勢,是我們(men) 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植根於(yu) 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曆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這四個(ge) “講清楚”,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既是馬克思主義(yi) 者,又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我們(men) 的事業(ye) 既有科學世界觀和曆史觀的根據,又在民族文化傳(chuan) 統中有深厚根基,是把千百年來中國人民的美好願景逐漸變成現實的偉(wei) 大事業(ye) ,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支持和擁護。四個(ge) “講清楚”深刻說明,獨特的文化傳(chuan) 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men) 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也就是說,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格外突出了民族文化的主體(ti) 性。
習(xi) 近平同誌去年“11.26”在曲阜孔子研究院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以及今年“9.24”在北京紀念孔誕大會(hui) 上的講話,都對包括孔子和儒學在內(nei) 的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作了高度評價(jia) ,認為(wei) 其中蘊藏著解決(jue) 當今人類麵臨(lin) 的各種難題的重要啟示。尤其是“9.24”講話,他如數家珍,一口氣列舉(ju) 了十五條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精華,比如,關(guan) 於(yu)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關(guan) 於(yu) 天下為(wei) 公、大同世界的思想,關(guan) 於(yu)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關(guan) 於(yu) 以民為(wei) 本、安民富民樂(le) 民的思想,關(guan) 於(yu) 為(wei) 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關(guan) 於(yu)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yu) 時俱進的思想,關(guan) 於(yu) 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關(guan) 於(yu) 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的思想,關(guan) 於(yu) 集思廣益、博施眾(zhong) 利、群策群力的思想,關(guan) 於(yu) 仁者愛人、以德立人的思想,關(guan) 於(yu) 以誠待人、講信修睦的思想,關(guan) 於(yu) 清廉從(cong) 政、勤勉奉公的思想,關(guan) 於(yu) 儉(jian) 約自守、力戒奢華的思想,關(guan) 於(yu) 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的思想,關(guan) 於(yu) 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luan) 、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早已溶入毛澤東(dong) 、周恩來、鄧小平等優(you) 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血脈中,成為(wei)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的一個(ge) 重要思想來源,在今天仍然是我們(men) 發展這一偉(wei) 大事業(ye) 最重要的文化土壤和支援意識。此外,習(xi) 近平還在各種場合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比如今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他強調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必須立足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要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今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ti) 學習(xi) 時,他又指出,我國古代提出了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禮法合治、德主刑輔,為(wei) 政之要莫先於(yu) 得人、治國先治吏,為(wei) 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重要的治國理念,我們(men) 要本著擇其善者而從(cong) 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學態度,牢記曆史經驗,牢記曆史教訓,牢記曆史警示,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這些都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本民族文化傳(chuan) 統高度重視和有揚有棄、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
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每當習(xi) 近平同誌在以禮敬的態度講到孔子、儒學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時,他總是強調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和方法,特別強調要用曆史唯物主義(yi) 基本原理和方法對傳(chuan) 統文化進行科學的具體(ti) 分析,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去粗取精、去偽(wei) 存真,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這樣就把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思想地位與(yu) 在曆史實踐中發展著的中國文化的生命主體(ti) 、創造主體(ti) 、接受主體(ti) 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了,用馬克思主義(yi) 科學世界觀指導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批判繼承、辯證取舍,同時又用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精華充實和豐(feng) 富馬克思主義(yi) 的內(nei) 涵。為(wei) 什麽(me) 要對傳(chuan) 統文化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9.24”講話把道理講得非常清楚:傳(chuan) 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hui) 受到當時人們(men) 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社會(hui) 製度的局限性的製約和影響,因而也不可避免會(hui) 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wei) 糟粕性的東(dong) 西。這就要求人們(men) 在學習(xi) 、研究、應用傳(chuan) 統文化時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進行正確取舍,而不能一股腦兒(er) 都拿到今天來照套照用。對於(yu) 在古代占統治地位的剝削階級思想,我們(men) 也要像馬克思那樣,揭露它以思想的“普遍性形式”掩蓋其所維護的特殊利益的實質,而不能被表麵言辭所迷惑。習(xi) 近平同誌強調,批判繼承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要堅持古為(wei) 今用、以古鑒今,決(jue) 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這些都說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待孔子、儒學和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科學態度,本身就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的題中應有之義(yi) ,是馬克思主義(yi) 世界觀和方法論之必然表現。
再次,“8.19”講話也講到了對包括西方文化在內(nei) 的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態度,主張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一切有益成果,目的是要為(wei) 我們(men) 服務,更好地發展我們(men) 自己。一句話,就是“西學為(wei) 用”,或者說“洋為(wei) 中用”。
“8.19”講話主要是從(cong) 加強黨(dang) 的宣傳(chuan) 思想工作的角度來談這個(ge) 問題的,一方麵講到了“西強我弱”的形勢,西方主要媒體(ti) 左右著世界輿論,他們(men) 為(wei) 了“西化”、“分化”中國,總是說我們(men) 這也不行,那也不好,我們(men) 必須認真應對,加強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但是也不能因此而閉上眼睛不看世界。我們(men) 對世界的宣傳(chuan) 報道必須客觀、全麵、真實,對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對世界上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對各國出現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知識,我們(men) 還要加強正麵宣傳(chuan) 報道,為(wei) 的是積極借鑒人類文明創造的有益成果為(wei) 我所用。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同誌的足跡踏遍世界五大洲,他到處講親(qin) 、誠、惠、容,到處講文明交流互鑒,表現了當代中國文化對外開放的氣度和自信。比如今年3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他著重闡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feng) 富的思想:文明是多彩的,人類文明因多樣才有交流互鑒的價(jia) 值;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鑒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類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鑒的動力。這些理性、樸實的語言,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開放包容、平等友善、聚同化異、和而不同的文明交往觀。科學對待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you) 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坐集千古之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基本前提條件。
學習(xi) 了習(xi) 近平同誌以“8.19”講話為(wei) 中心的一係列思想文化論述,我認為(wei) 他同我們(men) 黨(dang) 的前輩領袖毛澤東(dong) 、鄧小平等人一樣,都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yi) 者,在對待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問題上,既不是保守主義(yi) 的尊孔崇儒派,也不是激進主義(yi) 的反孔批儒派,而是“馬魂、中體(ti) 、西用”有機統一的馬克思主義(yi) 綜合創新派,都是這種馬克思主義(yi) 新文化觀的積極倡導者、自覺堅持者和堅決(jue) 踐行者。《紅旗文稿》2014年第20期辛岩的文章,用大量信實可靠的資料,係統闡明了毛澤東(dong) 對待中國古代文化遺產(chan) ,應該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和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的思想。習(xi) 近平同誌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可以說與(yu) 毛澤東(dong) 是完全一致的,既講充分利用也講批判利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就是批判利用,“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就是批判利用。他也一再講要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今年5月5日發表了我的一個(ge) 談話,認為(wei) 在堅持“馬魂、中體(ti) 、西用”的文化方針這一點上,習(xi) 近平同誌與(yu) 毛澤東(dong) 等中共前輩領導人,以及黨(dang) 的有關(guan) 文件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我不敢苟同那位中央黨(dang) 校教授“三個(ge) 話語係統”的觀點。毛澤東(dong) 、鄧小平、習(xi) 近平等中共領導人,所處的曆史時期不同,麵對的形勢、任務和問題不同,當然都要講一些新話,但是由於(yu) 他們(men) 的理論立場和奮鬥目標是一致的,所以講的基本上是同一套與(yu) 時俱進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話語,而不是三套截然分割的話語體(ti) 係。毛澤東(dong) 說“我們(men) 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jue) 心,有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就是非常典型的民族複興(xing) 話語;他說“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原來要求是工業(ye) 現代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就是認識逐漸深化的現代化話語。鄧小平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chan) 階級自由化,習(xi) 近平講增強“守土有責”的陣地意識,對錯誤思想要敢於(yu) 亮劍,不做開明紳士,就是在大規模的階級鬥爭(zheng) 結束以後,對思想意識形態領域階級鬥爭(zheng) 尖銳性複雜性的深刻認識,有強烈的居安思危憂患意識的表現。民族複興(xing) 是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出生入死、參加革命的重要精神動力,他這方麵的典型話語也很多。習(xi) 近平同誌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中共領導人,他對工業(ye) 、農(nong) 業(ye) 、科技、國防、國家治理、人的思維方式等的現代化有更加全麵深刻的認識,可以說在他的著作文章中現代化話語比比皆是。把三代中共領導人的思想分割開來甚至對立起來,是缺乏充分理據的。
我非常讚成全景、潤為(wei) 等同誌繼承和弘揚兩(liang) 個(ge) 傳(chuan) 統的看法,一個(ge) 是中國古代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一個(ge) 是中國近現代革命文化傳(chuan) 統。習(xi) 近平同誌2011年在中共中央黨(dang) 校秋季開學典禮上的講話,題為(wei) 《領導幹部要讀點曆史》,除了講要了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造的燦爛曆史文化之外,還特別強調要注重學習(xi) 鴉片戰爭(zheng) 以來的中國近現代曆史,深入了解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經曆的刻骨銘心磨難,我們(men) 偉(wei) 大民族進行的感天動地奮鬥,我們(men) 偉(wei) 大人民創造的彪炳史冊(ce) 偉(wei) 業(ye) ,深刻認識近現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hui) 發展規律,深刻認識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選擇馬克思主義(yi) 、選擇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曆史必然性,繼承和發揚前輩共產(chan) 黨(dang) 人建樹的優(you) 良革命傳(chuan) 統,為(wei) 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持續奮鬥。習(xi) 近平同誌在參觀毛澤東(dong) 、劉少奇、彭德懷故居,以及紅色革命紀念地時的講話,包括前不久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jun) 政治工作會(hui) 議上的講話,都著重論述了繼承和弘揚我黨(dang) 我軍(jun) 優(you) 良革命傳(chuan) 統的重要意義(yi) 。大陸新儒家鼓吹“複古更化”,要求回歸中華道統,那個(ge) “道統”並不是多少帶有人民性與(yu) 科學性的中國古代優(you) 秀文化傳(chuan) 統,列寧關(guan) 於(yu) “兩(liang) 種文化”的論述對我們(men) 認清這個(ge) 問題很有幫助。他們(men) 全盤否定中國近現代革命傳(chuan) 統,把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救亡圖存、艱苦奮鬥的曆史,說成是一部“文化歧出”的曆史、“亡文化”的曆史,說什麽(me) “國保了,‘種’保了,但是‘教’亡了,文化亡了”。這是一種典型的曆史虛無主義(yi) 觀點。虛無掉了近現代曆史,對古代曆史也隻認可統治階級的正統思想,這種曆史觀和思想史觀,自然難免引起人們(men) 較大爭(zheng) 議。
附:
“習(xi) 大大尊儒,儒門如何評估應對”—《原道》二十周年座談會(hui) 紀要
點擊打開鏈接 https://www.biodynamic-foods.com/article/id/4587/
責任編輯:姚遠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