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東海客廳論度量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1-12-17 17:37:56
標簽:無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東(dong) 海客廳論度量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十一月初二日丁亥

          耶穌2021年12月5日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大人有大量。雖然俗話,卻是真理。量者,容量、度量、器量、識量也。大人、君子與(yu) 小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yu) 量。

 

如何應對無禮之徒和橫逆之來,可以很好地體(ti) 現一個(ge) 人的器量。孟子認為(wei) ,君子處此宜自反。自反而有禮,自反而忠,則視之為(wei) 妄人,比之為(wei) 禽獸(shou) ,與(yu) 禽獸(shou) 奚擇哉,於(yu) 禽獸(shou) 又何難焉。

 

孟子有英氣,經二程一評,已成定論。孟子“與(yu) 禽獸(shou) 奚擇”這句話,也曾被人認為(wei) 英氣太露。明馮(feng) 從(cong) 吾為(wei) 孟子辯護。《馮(feng) 少墟集》記載:

 

“問:與(yu) 禽獸(shou) 奚擇哉,於(yu) 禽獸(shou) 又何難焉,不免太露英氣。曰:不然。在君子存心,固一味自反,不與(yu) 橫逆校。在孟子立言,若隻一味責備君子,更不言橫逆一字之非,是益助橫逆之惡也,豈是聖賢之心。故不得已說此二句,正是提醒他、成就他處。有此二句,彼其人即甚橫逆,聞此亦未有不知警戒慚愧者,或可以少折雄心於(yu) 萬(wan) 一耳。禹泣罪人,孟子責橫逆,既成君子之美,而又不成小人之惡,真所謂大造無棄物也。孟子是泛論,君子處橫逆,道理當如此,不是孟子以君子自任,而以禽獸(shou) 詈橫逆也。若是孟子自遭橫逆,必不發此言矣。此正是孟子立言毫無滲漏處,豈可疑其太露英氣。”

 

馮(feng) 從(cong) 吾認為(wei) ,孟子是泛論,君子處橫逆,道理當如此。

 

鬼穀子說:“遇橫逆之來而不怒,遭變故之起而不驚,當非常之謗而不辯。”蘇軾《留侯論》讚張良:“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lin) 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這些表現都是犯而不校。這也是以直報怨的一種直道。麵對小人妄人的冒犯,如果悻悻然與(yu) 之辯與(yu) 之爭(zheng) ,反而有違直道,墮為(wei) 小人之道了。呂坤言:“凡有橫逆來襲,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處之之法,不可便動氣。兩(liang) 個(ge) 動氣,一對小人,一般受禍。”與(yu) 小人動氣,雖未必受禍,亦自輕自賤,遺笑大方。

 

清刁包言:“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直也;兄弟之仇不共國,直也;交遊之仇不反兵,直也;犯而不校,獨非直也歟哉?直者,處之以公心,應之以坦衷,裁決(jue) 於(yu) 義(yi) 道,而無所回屈之謂耳。學者不識直字,橫逆之加,悻悻莫能堪,遂至爭(zheng) 白黑、決(jue) 雌雄,反借口於(yu) 尼父之明訓也。善讀書(shu) 固如是乎?”(《潛室劄記》)

 

 

關(guan) 於(yu) 識量,《二程集》之《伊川先生語》中有一段對話如下:

 

“問:人於(yu) 議論,多欲已直,無含容之氣,是氣不平否?曰:固是氣不平,亦是量狹。人量隨識長,亦有人識高而量不長者,是識實未至也。大凡別事人都強得,惟識量不可強。今人有鬥筲之量,有釜斛之量,有鍾鼎之量,有江河之量。江河之量亦大矣,然有涯,有涯亦有時而滿,惟天地之量則無滿。故聖人者,天地之量也。聖人之量,道也。常人之有量者,天資也。天資有量者,須有限。大抵六尺之軀,力量隻如此,雖欲不滿,不可得。且如人有得一薦而滿者,有得一官而滿者,有改京官而滿者,有人兩(liang) 府而滿者,滿雖有先後,然卒不免。譬如器盛物,初滿時尚可以蔽護,更滿則必出。此天資之量,非知道者也。昔王隨甚有器量,仁廟賜飛白書(shu) 曰:王隨德行,李淑文章。當時以德行稱,名望甚重,及為(wei) 相,有一人求作三路轉運使,王薄之,出鄙言,當時人皆驚怪。到這裏,位高後便動了,人之量隻如此。古人亦有如此者多。如鄧艾位三公,年七十,處得甚好,及因下蜀有功,便動了,言薑維雲(yun) 雲(yun) 。謝安聞謝玄破苻堅,對客圍棋,報至不喜,及歸折屐齒,終強不得也。更如人大醉後益恭謹者,隻益恭便是動了,雖與(yu) 放肆者不同,其為(wei) 酒所動一也。又如貴公子位益高,益卑謙,隻卑謙便是動了,雖與(yu) 驕傲者不同,其為(wei) 位所動一也。然惟知道者,量自然宏大,不勉強而成。今人有所見卑下者,無佗,亦是識量不足也。”

 

尹焞《和靖集》中有一段對話,也提及伊川先生關(guan) 於(yu) 聖人之量的說法:

 

“時敏侍坐。有蚵蚾出於(yu) 籬下,先生指之曰:天地之間,無物不養(yang) 。此雖細微,在所不棄。因曰:某徃年在伊川席下,張思叔亦在。某問先生,人不可以無一個(ge) 量。先生曰:賢要量如何大?某曰:須是如江河大。先生曰:聖人之量,有甚窮盡。某曰:先生何以見其無窮盡?先生曰:於(yu) 孔子見之。事君盡禮,人以為(wei) 謟也。若他人,須著一個(ge) 小人字。賢且防聖人之量如何大。”

 

量之義(yi) 大矣哉。

 

寬容和歡迎批評異議,是仁者仁政的一個(ge) 特征。子產(chan) 不毀鄉(xiang) 校,仲尼聞而讚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chan) 不仁,吾不信也。”事載《左傳(chuan) ·襄公三十一年》。

 

鄭國人民聚會(hui) 鄉(xiang) 校,議論執政。鄭國大夫然明建議廢除鄉(xiang) 校,子產(chan) 答複說:“夫人朝夕退而遊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jue) 所犯,傷(shang) 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jue) 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人而無量,輕則小人,重則惡棍;政而無量,輕則苛政,重則惡法。無量之人,必然無道缺德,不配為(wei) 師為(wei) 政,不配居於(yu) 人上。無量之政,必然殃民禍國。以言治罪作為(wei) 兩(liang) 極主義(yi) 的共同愛好,就是政治無量、宗教無量的典型性表現。

 

這是一條東(dong) 海律:德智識量正相關(guan) 。道德、智慧、見識、器量四者,相輔相成,一小俱小,一大俱大,同時以德為(wei) 本。也就是說,智慧、見識、器量是道德三足,三足同樣高大,道德之鼎才能平穩堅定。

 

 

一定的器量,對於(yu) 儒群和自由派都很重要;儒家群體(ti) 和自由派的器量,又關(guan) 乎中國的未來。前不久有故人邀約酒敘,我就談到我的三個(ge) 憂慮:

 

一憂自由群體(ti) 不知儒家文化的優(you) 秀,不能尊重;二憂儒家群體(ti) 不知自由人權的重要,不能吸收;三憂雙方器量不足,不能相互寬容、包容。此三憂蓄之胸中久矣。兩(liang) 邊都有我不少舊雨新朋。我心憂傷(shang) ,莫可言喻。

 

回首平生,吾亦曾經小人,曾經心胸狹隘,鼠肚雞腸。有一句蕭瑤名言為(wei) 證:比君子更君子,比小人更小人。一位老詩人為(wei) 吾詩集作序的時候,還將那句蕭言寫(xie) 進了序言。比君子更君子,豈易言哉?比小人更小人,豈非惡人?錯之極矣。

 

想當年或易喜易怒,患得患失,或斤斤計較,睚眥必報,或好動無明之火,好打無名之架。團縣委時與(yu) 十三太保一戰,轟動山城。自由時期,不打街頭之架了,仍好打網上之架。與(yu) 網絡名家蘆笛先生一場混戰,轟動江湖。

 

歸儒以後,器量漸大。但有時酒後仍會(hui) 變小。前年與(yu) 一滬上友人一言不合,吾便厲聲斥責,刪其微信。一直慚悔,昨日終於(yu) 厚起臉皮致歉,獲其原諒,樂(le) 何如之。

 

注意,量大有度,有其適用範疇。量大不是無限度寬容。在2020-11-16“國際寬容日”,我曾寫(xie) 下一段微言,特錄於(yu) 此:

 

大道容眾(zhong) ,大德容下,寬容是一種美德,代表著理解、包容和大度。然複須知,寬容本身也要有度,不能無限擴大化。大道容眾(zhong) ,不容邪道;大德容下,不容惡德。寬容須有皮鞭伴,友善宜攜正義(yi) 行。善善勿忘惡惡,能愛人勿忘能惡人,勿忘以直報怨的聖訓,勿忘大複仇的春秋精神。

 

餘(yu) 東(dong) 海集於(yu) 邕城青秀山下獨樂(le) 齋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