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羅安憲作者簡介:羅安憲,男,西元1960年生,陝西西安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秘書(shu) 長。著有《虛靜與(yu) 逍遙——道家心性論研究》《儒道心性論的追究》《和諧共生與(yu) 競爭(zheng) 博弈》等,主編《中國孔學史》。 |
原標題:《羅安憲:我為(wei) 什麽(me) 直播講《論語》和《道德經》?》
來源:北國網
時間:西元2020年7月1日
近日,很多人發現,每周六和周日,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孔子研究院羅安憲副院長都會(hui) 以直播的方式講《論語》和《道德經》,羅安憲教授的公益直播課引發了輿論的關(guan) 注。記者對羅安憲教授做了專(zhuan) 訪。
不熟悉傳(chuan) 統經典,不算合格的中國人
作為(wei) 人大名師和老莊思想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羅安憲教授為(wei) 何在給高校學生授課的同時,開始麵向普通大眾(zhong) 直播解讀中華傳(chuan) 統經典?
羅安憲教授說,二十世紀中國的一大巨變,就是傳(chuan) 統文化的斷裂。傳(chuan) 統文化的直接載體(ti) 是經典,經典保存了最優(you) 秀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了彌補文化斷層,2017年,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發起了“中華傳(chuan) 統經典誦讀活動”,發出“每天半小時,大聲讀經典”的倡議,倡導在校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大聲誦讀中華傳(chuan) 統經典。為(wei) 此,由羅安憲教授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中華傳(chuan) 統經典誦讀文本》,包括:《周易》、《論語》、《老子》、《大學中庸》、《孟子選》、《莊子選》、《春秋左傳(chuan) 選》、《詩經選》、《漢代文選》、《唐代文選》、《宋代文選》、《唐詩選》、《宋詞選》等十三本書(shu) 。所選文本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經典中最為(wei) 重要、最有影響、最為(wei) 優(you) 美、最值得傳(chuan) 播的核心篇章。
由於(yu) 曆史的原因,今天五六十歲的人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都存在隔膜。羅安憲教授更關(guan) 注在讀的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因為(wei) 中小學階段,正是人格養(yang) 成的關(guan) 鍵時期。羅教授強調,經典誦讀不是知識教育,不是課程教育,而是人格養(yang) 成的教育,是健康人格的涵養(yang) 。其實,教育的根本正是人格的培養(yang) 。如果離開這一根本,即使有知識、有技術,但是人格、人品有缺陷,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為(wei) 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人一定是有問題的。
為(wei) 使“中華傳(chuan) 統經典誦讀活動”深入而有效地進行,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聯合有關(guan) 單位,在全球範圍內(nei) 持續開展了“中華傳(chuan) 統經典誦讀等級考試”。羅安憲教授說,對於(yu) 中華傳(chuan) 統經典,首先要有一定的熟悉度,要具有一定的溫情。這是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就保存在傳(chuan) 統經典當中,我們(men) 有責任繼承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我們(men) 也有必要熟悉我們(men) 的經典。有的人從(cong) 來沒有認真讀過經典,卻對經典抱批判的態度,這是當下一個(ge) 非常奇怪的現象。我們(men) 每個(ge) 人要讀的書(shu) 很多,但最應該讀的正是經典。在這個(ge) 快節奏的時代,很多人心靜不下來,平時不認真讀書(shu) ,甚至不少人沒有完整地讀過一部經典,這讓我感到傷(shang) 心。不熟悉中國經典,不熟悉中國傳(chuan) 統,不認同中國傳(chuan) 統,這怎麽(me) 能算是一個(ge) 合格的中國人呢?
讀經典,怎麽(me) 讀?
羅安憲教授說,讀書(shu) 不是看書(shu) ,而是要大聲地讀,出聲地讀,古人強調的是讀書(shu) 而不是看書(shu) 。讀書(shu) 是眼睛、嘴巴、耳朵,全身心地投入。在讀書(shu) 中,與(yu) 經典為(wei) 伴,與(yu) 聖賢為(wei) 伴,仔細體(ti) 會(hui) 字裏行間的深刻意涵。讀經典不是簡單地讀一遍、兩(liang) 遍,而是要反複地讀。古代的吟誦方式,現在基本上失傳(chuan) 了。我們(men) 不一定要用吟誦,用現代的語調大聲誦讀,就可以。小學生誦讀經典,不一定完全理解,但把經典讀熟,直至把基本的內(nei) 容背下來,經典的思想意涵會(hui) 潛伏在大腦中,隨著年齡的增長,會(hui) 不斷加深對於(yu) 經典的理解。
最近,羅安憲教授借助直播手段講《論語》和《道德經》,逐篇逐章地講。對於(yu) 經典的解讀,過去存在諸多問題,有的人攻其一端不及其餘(yu) ,有的人則望文生義(yi) ,或肆意發揮。羅安憲說,自己在中國人民大學給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長年講經典,他想把學術性的解讀方法推廣到全社會(hui) ,這是作為(wei) 一個(ge) 大學教授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很多人對經典會(hui) 有理解的偏差,會(hui) 望文生義(yi) ,專(zhuan) 家教授可以幫助大家加深對經典的理解,舉(ju) 一個(ge) 例子:“不尚賢,使民不爭(zheng) ”。有人說老子這句話不好,反對競爭(zheng) 。實際上,這個(ge) “爭(zheng) ”,不是競爭(zheng) 的爭(zheng) ,是爭(zheng) 奪、爭(zheng) 搶,是把別人的東(dong) 西據為(wei) 己有,是唯利是圖。老子反對的是這一意義(yi) 上的“爭(zheng) ”,老子說:“聖人之道,為(wei) 而不爭(zheng) ”。這種“爭(zheng) ”,儒家也反對,孔子也說“君子無所爭(zheng) ”。儒家和道家,反對的是通過打擊對方而抬高自己,是無限製地爭(zheng) 搶與(yu) 爭(zheng) 奪。又比如說,有人反對老子說的“不敢為(wei) 天下先”,其實“敢為(wei) 天下先”和老子講的並不是對立的。老子講的“不敢為(wei) 天下先”意思是不把自己的利益置於(yu) 他人之前,特別對於(yu) 領導者而言,是為(wei) 人民謀利益,而不是為(wei) 個(ge) 人謀利益。所以,對於(yu) 經典,我們(men) 不能滿足於(yu) 一知半解,更不能以訛傳(chuan) 訛。
學者講經典,怎麽(me) 講?
羅安憲教授總結了學者講經典的幾個(ge) 特點:一、不論是講《論語》還是講《道德經》,都不能孤立地看某一句的意思,因為(wei) 不論是孔子還是老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係統,需要前後連貫起來,把整體(ti) 思想打通,這樣意思自然就會(hui) 呈現出來。比如《道德經》,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jian) ,三曰不敢為(wei) 天下先。”老子又說:“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敢為(wei) 天下先”,就是“後其身”。將前後的文字連接起來,才會(hui) 理解其真實含義(yi) 。再比如“學而時習(xi) 之”,什麽(me) 是學?什麽(me) 是習(xi) ?學什麽(me) ?學了以後為(wei) 什麽(me) 還要習(xi) ?“學”字在《論語》中出現了65次,通過貫通“學”這個(ge) 關(guan) 鍵詞,再聯係孔子“好學”、顏淵“好學”,我們(men) 才會(hui) 明白:《論語》所強調的“學”,並不是學知識、學文化、學技術,而是學做人的道理。
二、專(zhuan) 家講經典,會(hui) 仔細分辨核心觀念,通過對核心觀念的深入解讀來把握經典的深刻意涵。比如,老子講“無為(wei) ”。但無為(wei) 並不是簡單地不做事,而是不做不該做的事。老子講“無為(wei) 而無不為(wei) ”,不是通過無為(wei) 而達到無不為(wei) 。有人說老子講陰謀、講權術、講伎倆(lia) 。這是對於(yu) 老子的誤解。在老子的思想係統中,“無不為(wei) ”不是目的,而隻是一個(ge) 結果。老子強調的是“上德無為(wei) 而無以為(wei) ”。“無以為(wei) ”就是無目的、無用心。每個(ge) 人隻自覺地不做不該做的事,也就是“無為(wei) ”,那麽(me) ,其結果一定比預想的還要好,這就是所謂的“無不為(wei) ”。“無為(wei) 而無不為(wei) ”,是道德,不是權謀,這是老子的大智慧。老子講道德,孫子才講伎倆(lia) 與(yu) 權謀,當然,孫子的權謀與(yu) 伎倆(lia) 隻限於(yu) 軍(jun) 事這一特殊領域。現在很多人大談《孫子兵法》,大談三十六計,甚至講“厚黑學”,將權謀、權術、伎倆(lia) 運於(yu) 生產(chan) 、經營、生活,甚至把這些當成了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這實在是很悲哀的。曆史真會(hui) 和中國人開玩笑:老子講道德,所以是老子;孫子講權術,所以是孫子。老子之為(wei) 老子,當然要講道德,隻有孫子,才講權術。中國文化、中國傳(chuan) 統的根本,當然是道德,儒家如此,道家也是如此。作為(wei) 中國人,切不可丟(diu) 掉了這個(ge) 根本。
經典誦讀,家長和學校怎麽(me) 做?
羅安憲教授介紹,為(wei) 了鼓勵學生讀經典,所以開展了中華傳(chuan) 統經典誦讀等級考試。考試不是目的,隻是為(wei) 了促進讀書(shu) 。讀經典也不是為(wei) 了拿證書(shu) ,而是給自己一個(ge) 肯定,並且,讀書(shu) 本身就是一種很享受的事。
孩子貪玩是天性,孩子需要引導,經典誦讀希望得到家長的重視。一個(ge) 家庭最重要莫過於(yu) 孩子的教育與(yu) 成長,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格的養(yang) 成,不是考試的分數。培養(yang) 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有愛心,比一切都重要。而經典誦讀恰好承擔了人格養(yang) 成的重要角色。有一個(ge) 長春的孩子,今年九歲,二年級,兩(liang) 年時間裏,在母親(qin) 的陪伴下,每天早上半小時,晚上半小時,堅持誦讀,把十三部經典全部背誦下來。有好幾次等級考試,都是羅安憲教授親(qin) 自為(wei) 她監考,這個(ge) 孩子對羅教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般認為(wei) ,《周易》很難,但九歲的孩子沒有難易區別,孩子的記憶力是超乎想像的。《周易》讀五十遍,就可以背下來,唐詩讀三五遍就可以背下來。想想看,一個(ge) 孩子心中有十多萬(wan) 字的經典,並且滾瓜爛熟,隨著年齡的增長,會(hui) 不斷加深對於(yu) 經典意涵的理解。在經典中長大的孩子,會(hui) 成為(wei) 一個(ge) 多麽(me) 優(you) 秀的人?因為(wei) 誦讀經典,這個(ge) 孩子養(yang) 成了自覺的學習(xi) 習(xi) 慣,其他科目的學習(xi) 方法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對於(yu) 中學、小學而言,校長麵臨(lin) 升學壓力,這是事實。但經典誦讀不會(hui) 妨礙語文、數學等科目的學習(xi) ,還會(hui) 有幫助。教育的根本是人格的培養(yang) 、德性的培養(yang) ,不是知識的培養(yang) 。作為(wei) 校長,不能以給北大、清華輸送了多少人為(wei) 目的,而不管他們(men) 日後會(hui) 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有一個(ge) 很普通的家庭,父母最值得驕傲的是有一個(ge) 出色的女兒(er) 。這個(ge) 女兒(er) 從(cong) 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全校第一,後來被保送到北京大學。但上大學後,她眼裏依舊隻有學習(xi) ,隻有自我,就在父親(qin) 重病生命垂危時,母親(qin) 要她回來看一下父親(qin) ,她都以學習(xi) 緊張為(wei) 由而不願意。我們(men) 的教育,是要培養(yang) 這樣隻有自我、沒有他人的人嗎?這樣的人,連基本的親(qin) 情都沒有,這難道不是教育的大悲哀?
現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求學校三點半以後不上文化知識課。這個(ge) 時間,我們(men) 建議學校組織中小學生誦讀經典,老師可以領讀。我們(men) 鼓勵中小學校積極參與(yu) 中華傳(chuan) 統經典誦讀活動。學校組織有力,我們(men) 可以授予示範學校的榮譽,參加等級考試學生多的學校,我們(men) 可以到學校來組織誦讀麵試。社會(hui) 上的教育培訓機構,也可以參與(yu) 到這一活動中來。作為(wei) 活動主辦方,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計劃開展一係列的師資培訓,讓更多的中小學教師通過培訓,提升引導學生誦讀和理解的能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