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三】請國家主席除夕賀歲穿國服

欄目:國服暨當代中國公禮服
發布時間:2010-08-04 08:00:00
標簽:
王達三

作者簡介:王達三,男,西元一九七四年生,山東(dong) 高唐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獨立學者,現居北京。二〇〇四年與(yu) 陳明等人創辦儒學聯合論壇網站,曾任總版主;二〇〇六年起,創辦並主持中國儒教網暨儒教複興(xing) 論壇網站。二〇〇六年九月份起草並連署海內(nei) 外五十四位學者發布《以孔子誕辰為(wei) 教師節建議書(shu)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份起草並連署十名青年博士生發布了《走出文化集體(ti) 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ti) 性——我們(men) 對“耶誕節”問題的看法》,二〇〇九年四月份起草並連署五十多個(ge) 儒家組織發布《須尊重曆史,宜敬畏聖人——致電影《孔子》劇組人員公開函》,均引發強烈社會(hui) 反響。

 

 

   達三按:某報記者就春節問題電子郵件采訪,恰好正想談談對這個(ge) 問題的看法,所以回答比較係統。先行拿出來供諸君子批評,因為(wei) 報紙最多也就是使用三五百字,文稿留存無益。 

    問:中國農(nong) 曆春節越來越不為(wei) 年輕一代認可,是否其文化內(nei) 涵挖掘不夠,還是因為(wei) 大量農(nong) 業(ye) 社會(hui) 遺留的習(xi) 俗(如鞭炮、舞龍舞師)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文化需求?

    答:春節的年味確實有些越來越淡了。個(ge) 中緣由很複雜,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和中國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在近代以來的遭遇有關(guan) 係,即國人在文化上勇猛地“揮刀自宮”,力圖斬斷與(yu) 傳(chuan) 統的一切聯係,這自然也包括與(yu) 傳(chuan) 統節日和風俗習(xi) 慣的聯係。

    前兩(liang) 天,我母親(qin) 還和我說起“破四舊”(即“破除幾千年來一切剝削階級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xi) 慣”)期間過年時的情形,當時根本就沒有人敢拜天地、祭祖先,鞭炮也很少放,貼的春聯幾乎都是毛主席詩詞語錄。“揮刀自宮”的曆史,使我們(men) 現在雖然還能在形式上恢複一些習(xi) 俗,比如過年時敲鑼打鼓、燃放爆竹、張貼春聯等,但卻使我們(men) 在精神上遠離了傳(chuan) 統,在生命中和傳(chuan) 統有了隔膜,感覺無論是它的外在形式還是精神實質都是強行切入到我們(men) 生活中的,很不自然,很不舒服,或者說傳(chuan) 統的習(xi) 慣成我們(men) 的不習(xi) 慣。

    比如,春節有個(ge) 很重要的習(xi) 俗是拜年。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我母親(qin) 告訴我,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魯西北)過去拜年,是要求兒(er) 女給父母、晚輩給長輩磕頭的。現在呢,磕頭的就不多見了。我覺得,磕頭沒有什麽(me) 不好,所以我堅持給父母磕頭。不是現在有個(ge) 流行的說法叫“感恩”嗎?父母把你帶到這個(ge) 世界上來,辛辛苦苦培養(yang) 你,磕頭是對他們(men) 感恩的一個(ge) 方式,一個(ge) 中國人的方式。這和什麽(me) 尊卑呀、等級呀、奴性呀、自由呀、平等呀,統統沒有關(guan) 係,不能過度聯想。

    對傳(chuan) 統缺乏精神上的深刻認知和生命中的真實體(ti) 驗,挖掘傳(chuan) 統節日的文化內(nei) 涵就無從(cong) 談起。僅(jin) 僅(jin) 一個(ge) 春晚,承載不了春節文化內(nei) 涵的重任!或者幹脆說,春晚的內(nei) 容根本就沒有多少文化和精神的東(dong) 西,特別是幾乎沒有任何傳(chuan) 統的東(dong) 西。我不是否定春晚,因為(wei) 春晚是個(ge) 現代社會(hui) 的產(chan) 物和形式,也已經形成傳(chuan) 統了。不管它有多差,但我們(men) 還是年年看,還得年年看,因為(wei) 沒有更好的活動形式呀。所以,我覺得,走出春晚的思維模式、把傳(chuan) 統習(xi) 俗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創新春節的節日形式,可能是挖掘春節文化內(nei) 涵的最好途徑。怎麽(me) 做?這是個(ge) 技術問題,我不太懂,恐怕要靠民俗學家、社會(hui) 學家、企業(ye) 商家、民間和政府等方方麵麵的共同推動和努力。

    年味漸淡,和一些農(nong) 業(ye) 社會(hui) 遺留的風俗習(xi) 慣不太適應現代社會(hui) 生活是有些關(guan) 係。拿水餃來說吧,我覺得,水餃重在包而不是重在吃。在過去,一家人有剁餡的,有擀皮的,坐在一起來包,歡聲笑語,其樂(le) 融融,團圓味和親(qin) 情味表現無遺。現在就有很大不同了,到超市買(mai) 幾袋速凍水餃,扔到鍋裏就煮。那種氛圍和感覺,自然就少了。在西方,以及日本和韓國,這個(ge) 轉換比較成功。比如日本,重大的傳(chuan) 統節日,很多日本人能穿和服上街遊玩,但遊玩的形式和古代比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去吃日本料理,也可以吃肯德基麥當勞。中國人呢,在傳(chuan) 統節日時,西裝革履去吃西餐,你就感覺不到傳(chuan) 統節日的氛圍了。所以,節日的傳(chuan) 統習(xi) 俗如何變成現代習(xi) 慣或轉化成現代形式,是個(ge) 很重要的問題。這一點,中國恐怕還要走很長的路。

    問:中國農(nong) 曆春節是否也應該申遺?你對農(nong) 曆春節的傳(chuan) 承是否有擔憂?

    答:似乎2006年中國已經開始春節申遺了吧。我很理解南京那個(ge) 民俗學家的文化焦慮,能申就申吧。但是如果想靠申遺來保護和延續春節的傳(chuan) 統民俗,這沒有任何的可能。我個(ge) 人感覺,目光緊緊盯住“春節申遺”,反映了剛才我提到的對傳(chuan) 統缺乏精神上的深刻認知和生命中的真實體(ti) 驗,所以在挖掘傳(chuan) 統節日文化內(nei) 涵方麵手足無措。也反映了國人對中國文化自信心的缺失。為(wei) 什麽(me) “耶誕節”不申遺呢?要知道,“遺產(chan) ”即是化石,即是死的東(dong) 西或者瀕危的東(dong) 西,即是讓人憑吊感歎、同情憐憫的東(dong) 西,即是博物館裏的展品,又和古羅馬的角鬥場與(yu) 埃及的木乃伊有什麽(me) 區別呢?中國是個(ge) 文化大國,中國文化是很大氣的文化。包括傳(chuan) 統節日在內(nei) 的中國文化盡管有所衰落,但仍是活生生的留存和體(ti) 現在國人生活之中。積極申遺,小裏小氣、亦步亦趨,隻能降低中國文化的身段,消解中國文化的現實意義(yi) ,把春節文化乃至整個(ge) 中國文化由活的東(dong) 西變成死的東(dong) 西。所以,春節申遺也可以,但必須以創新春節活動形式、挖掘春節文化內(nei) 涵、提高春節的內(nei) 在魅力為(wei) 主。

    我覺得現在中國正處於(yu) 一個(ge) 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臨(lin) 界點。一方麵,傳(chuan) 統繼續滑落,但在滑落的過程中開始回升;另一方麵,現代繼續上升,但在上升的過程中開始下滑。龐大的現代性猶如呼嘯的列車,而傳(chuan) 統則像個(ge) 平板車、獨輪車,有被列車撞散碾碎的危險。春節的遭遇,就是這個(ge) 臨(lin) 界點的一個(ge) 集中的體(ti) 現。怎麽(me) 辦?逼供不難,拉平板車、推獨輪車的人,帶著中國心、傳(chuan) 統情、文化的責任和使命,感跳上火車,使傳(chuan) 統與(yu) 現代共舞,最好是做火車的司機。你不能抗拒現代性,迎頭撞上去,以身殉道!事實上,現代社會(hui) 現代生活,也有它自身的危機。現代人遠離了傳(chuan) 統的精神家園,產(chan) 生了精神迷失和精神焦慮,進而出現了一種回歸傳(chuan) 統的呼聲。比如,現代社會(hui) 的流動性很強,生活的節奏快,工作的壓力大。好了,你會(hui) 看到每年有幾億(yi) 人回老家過春節。回去幹什麽(me) ?團圓團聚,給爹娘報個(ge) 喜,訴個(ge) 苦,休息幾天。春節已經成了很重要的釋放壓力的途徑。所以,我說春節不會(hui) 死,相反,會(hui)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事實上,我個(ge) 人覺得,這幾年,年味似乎正在轉濃。去年春節前夕北京取消煙花爆竹燃放禁令,各大城市群起效仿,春節氛圍驟增。燃放煙花爆竹,確實有危險。應該做的是教育人們(men) 特別是孩子,要注意安全,而不是因噎廢食,禁止燃放。煤礦年年都死這麽(me) 多人,這才是大事。政府應該去抓這些大事。今年“鐵老大”宣布火車票價(jia) 不上浮引起國人喝彩,喝彩的背後透露的是回家過春節的渴望。在國外,2005年美國紐約州把春節開始作為(wei) 法定節日並放假半天,以至於(yu) 整個(ge) 亞(ya) 裔人群都歡天喜地過春節;英國的倫(lun) 敦和法國的巴黎,春節氛圍也正在日漸濃厚。要知道,紐約、倫(lun) 敦、巴黎這些地方,可遠比中國要“西方化”和“現代化”得多!

    促進年味變濃,采取一定的策略是很重要的。我提個(ge) 建議,請國家主席在大年三十晚上給全國人民賀歲拜年的時候,穿上中國的傳(chuan) 統服裝,別老西裝革履的。穿漢裝和長袍馬褂肯定有困難,可以穿唐裝呀。上海APEC會(hui) 議時,國家主席不就穿過唐裝嘛。不穿唐裝,穿中山裝總可以吧。總之,要穿中國傳(chuan) 統的服裝。這沒有什麽(me) 不好意思的吧?歐美人有西裝、阿拉伯人有白衫、印度有紗麗(li) 、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越南有奧黛,這些國家的領導人,在特定儀(yi) 式、傳(chuan) 統節日等場合,很多都是穿自己國家的國服的呀!我想,如果國家主席這樣做的話,到第二年,估計有一半的省市長會(hui) 穿中國傳(chuan) 統服裝來給轄區的民眾(zhong) 拜年。上行下效嘛!官員都穿傳(chuan) 統服裝了,普通民眾(zhong) 問題不大。還有,過年時,全國政協主席別總圍著達官貴人轉,要到北京的廟會(hui) 上轉,與(yu) 民同樂(le) 嘛!這樣,慢慢的,春節的傳(chuan) 統氛圍就會(hui) 起來了。當然,春節的根子在民間、在底層。我隻是舉(ju) 了兩(liang) 個(ge) 例子。總之,有很多的策略可以采取的。

    問:上次反對過聖誕有何回應?你認為(wei) 年輕人偏愛過洋節而輕視像春節這樣的傳(chuan) 統節日的深層原因在哪裏?

    答:我不得不反複說的是,十博士生沒有反耶誕,而是做了個(ge) 呼籲,呼籲國人在不信奉耶教的時候,少使用耶教的詞匯和字眼,少做那些為(wei) 耶教推波助瀾的事情。這一點,仔細看看倡議書(shu) 就不難明白的。當然,我個(ge) 人的觀點是要拒斥耶教,但這和十博士生沒有關(guan) 係。

    社會(hui) 各界對十博士生的倡議反映很強烈,網絡投票表明有很多人支持,但報刊雜誌上發表的評論來看,大多是憤怒的姿態性評論。有個(ge) 南方報係吧,有計劃、有組織的邀請和編發十幾篇文章,來批評倡議書(shu) 。我對這種批評感到好笑。沒有什麽(me) 高深的道理,你不是講自由嗎?那我做個(ge) 呼籲,是不是我的自由?這點道理,應該不難懂吧。明年耶誕節時,我會(hui) 係統地清理下這些人的觀點,以免謬種流傳(chuan) ,貽害他人。

    可以說十博士生的倡議書(shu) 遭遇到了某種尷尬,這是傳(chuan) 統節日乃至整個(ge) 中國文化的尷尬處境的一個(ge) 集中體(ti) 現。一些人掉進了西方文化的陷阱,中了西方文化的毒,他們(men) 以西方文化的價(jia) 值觀念來思考問題,或者說,他們(men) 已經變成了“香蕉人”,自然會(hui) 批評中國文化的價(jia) 值觀念和言說表述。這並不奇怪,也不值得憂慮。可怕的是,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陷入了一種十博士生倡議書(shu) 所說的文化上的集體(ti) 無意識,沒有了反思的能力。物質主義(yi) 、拜金主義(yi) 、享樂(le) 主義(yi) 、實用主義(yi) 已經籠罩了中國的大多數年輕人的心。他們(men) 不但沒有了中國文化的擔當意識,也沒有了崇高的理想信仰,這才是中國的危機所在,是最大的危機、真正的危機。為(wei) 什麽(me) 年輕人會(hui) 熱衷於(yu) 過洋節,最主要的原因就在這裏。但是,我們(men) 不能責怪他們(men) ,因為(wei) 他們(men) 喪(sang) 失了反思的能力。我們(men) 要做的事情,應該是挺立中國文化的主體(ti) 性,慢慢吸引年輕人回到傳(chuan) 統的精神軌道上來。當然,洋節也有過人之處,比如商業(ye) 操作就很成功,這是我們(men) 應該學習(xi) 的。

    今年西方的情人節和中國的春節毗連,春節的優(you) 勢就顯示出來了,因為(wei) 很多年輕人還是要把主要的心思放在過春節上。可以說,洋節遭遇到了寒流。這就是春節的生命力!這個(ge) 生命力,要靠人們(men) 自覺地培育。還是孔子說得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春節的意義(yi) 是曆史形成的,也是人們(men) 賦予的。當你把春節當作一回事時,春節對你就有了意義(yi) 。道理很簡單,關(guan) 鍵在於(yu) 我們(men) 能否起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