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德興】貴州織金丁寶楨:以愛民養民為第一要事

欄目:家風家訓
發布時間:2016-11-09 18:49:41
標簽:

貴州織金丁寶楨:以愛民養(yang) 民為(wei) 第一要事

作者:譚德興(xing)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月初九日甲午

          耶穌2016年11月8日

 

 

 

丁寶楨

 

丁寶楨(1820-1886年),字稚璜,貴州平遠(今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牛場鎮人,晚清名臣。鹹豐(feng) 三年(1853年),33歲考中進士,先後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嶽州、長沙知府,山東(dong) 巡撫、四川總督。去世後朝廷贈太子太保,諡號“文誠”,入祀賢良祠,並予在山東(dong) 、四川、貴州建祠祭祀。著有《丁文誠公奏稿》。

 

丁寶楨為(wei) 官生涯中,勇於(yu) 擔當、清廉剛正,一生致力於(yu) 報國愛民。任山東(dong) 巡撫期間,兩(liang) 治黃河水患、創辦山東(dong) 首家官辦工業(ye) 企業(ye) 山東(dong) 機器製造局、成立尚誌書(shu) 院和山東(dong) 首家官書(shu) 局;任四川總督十年間,改革鹽政、整飭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興(xing) 辦洋務抵禦外侮,政績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丁文誠公家信》

 

丁寶楨十分注重自身修養(yang) ,並且注重言傳(chuan) 身教,將自己修身處世、為(wei) 官做人的理念傳(chuan) 授給親(qin) 屬子女,其家風家訓主要體(ti) 現在《丁文誠公家信》中。《丁文誠公家信》收錄了丁寶楨自同治八年(1869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寫(xie) 給其在外做官的長子丁體(ti) 常的十二封親(qin) 筆家信。這些家書(shu) 時間跨度16年,涵蓋修身、治家、勵誌、敬業(ye) 、愛民、廉潔等各方麵的內(nei) 容。其中“至做官一事,原是講求做事”“以愛民養(yang) 民為(wei) 第一要事”“爾既作知府,持心須公正,操守須廉潔”等訓誡之言對今日做人為(wei) 官均有借鑒意義(yi) 。


丁寶楨陳列館

 

丁寶楨陳列館位於(yu)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貫城河畔的鳳西書(shu) 院內(nei) ,占地1800餘(yu) 平方米,陳列內(nei) 容展現了丁寶楨一生各個(ge) 時期的主要功績和突出貢獻。展廳分為(wei) 人物事跡、故土情結、清風亮節、名臣風範和時代精神五個(ge) 主展區,以文字、圖片展板、塑像和模擬場景等多種形式,再現丁寶楨作為(wei) 晚清一代名臣的卓越人生。

 

  


丁寶楨陳列館

 

●視頻腳本

 

貴州織金丁寶楨:報國愛民清廉傳(chuan) 家

 

貴州中部的大山深處,有一個(ge) 被人們(men) 稱為(wei) “洞天福地”的地方,這裏有溶洞之王的奇絕驚豔,百泉飛瀑的水潤福澤。老橋的石板、神廟的香火,承載著過往的回憶;千年的古城、市井的巷陌,續寫(xie) 著曆史的傳(chuan) 奇。這裏是晚清名臣丁寶楨的故鄉(xiang) 。

 

織金縣城的這座鳳西書(shu) 院,曾是丁寶楨教書(shu) 育人的地方,現在,這裏是丁寶楨事跡陳列館。

 

丁寶楨(1820—1886年),清朝平遠州(今天的貴州織金縣)牛場人,鹹豐(feng) 三年,33歲的丁寶楨考取進士,相繼任嶽州、長沙知府;48歲任山東(dong) 巡撫,57歲升任四川總督。“平遠奇男撫東(dong) 督川勇於(yu) 任事懲惡揚善一身正氣,晚清重臣愛國為(wei) 民睿智超群廉潔奉公兩(liang) 袖清風”,這幅對聯概括了丁寶楨一生的功績,也是他德政雙馨的人格寫(xie) 照。而丁寶楨這種高尚人格的形成離不開家規家風的訓導和熏陶。

 

今天是丁氏家族祭拜祖先的日子。乾隆初年,先祖丁福漢,經商來到貴州平遠州牛場鎮,見這裏山青水秀,民風淳樸,就定居下來。丁福漢雖是生意人,卻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他的兒(er) 子丁公俊是一位秀才,留下了一首家規詩。

 

眾(zhong) 人誦讀:

 

人非聖賢無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

 

讀書(shu) 耕田不誤時,精忠報國品自嘉。

 

廉潔奉公身高潔,尊老愛幼在天涯。

 

一旦蒙恩受命時,不負朝廷不負家!

 

牛場丁氏後人丁忠武:

 

這首家規詩的大意呢,就是說作為(wei) 百姓人家,要勤耕苦讀,做人要尊老愛幼,為(wei) 官要清正廉潔,不辜負國家和族人的希望。這一首家規詩對丁氏子孫每一代的影響都比較深。

 

百餘(yu) 年間,在家規祖訓的訓導下,丁氏家族人才輩出。丁公俊之子丁必榮,37歲入仕,先後任四川酉陽州州判和昭化縣知縣,廉潔敬業(ye) 。丁必榮之子丁世棻,27歲成為(wei) 優(you) 貢,在貴州鎮遠府訓導職位上,十年如一日,克勤克儉(jian) ,兢兢業(ye) 業(ye) 。

 

丁寶楨是丁世棻之子,深受先輩家風涵養(yang) ,進入仕途後,精忠報國,清正廉潔,在晚清風雨歲月中淬鑄了不朽的愛國為(wei) 民精神,成為(wei) 聲名遠揚的晚清重臣。

 

在山東(dong) 濟南,至今還保留著這座清代巡撫院署大堂,丁寶楨任山東(dong) 巡撫時就在這裏辦公。

 

山東(dong) 省濟南市文史學者雍堅:

 

晚清時期丁寶楨是山東(dong) 頗有作為(wei) 的地方官,他在山東(dong) 創辦了山東(dong) 機械局,開辟了山東(dong) 近代工業(ye) 的新篇章,此外,他在文教事業(ye) 上非常有作為(wei) ,創辦了尚誌書(shu) 院,創辦了山東(dong) 第一個(ge) 官書(shu) 局。

 

至今,在濟南軍(jun) 門巷,人們(men) 仍將丁寶楨的生平事跡詳盡地展示著,以表達對他報國愛民的敬重和懷念。

 

丁寶楨認為(wei) ,做官就要擔當為(wei) 民,勇於(yu) 任事。

 

在濟南崇孝苑碑林裏,一塊石碑上記載著同治十年黃河在山東(dong) 鄆城決(jue) 堤,丁寶楨帶病治理黃河水患的事跡。

 

山東(dong) 省濟南市文史學者雍堅:

 

“宮保丁中丞,方以急乞假”,宮保就是丁寶楨,丁寶楨當時正因病請假,“急赴途之”,急忙趕到現場,督察(治理水患)的這個(ge) 事,“至二月二十四日工竣”,從(cong) 正月到二月二十四日就完工了,“工竣合龍”,就把黃河這個(ge) 口子堵住了。

 

同治十二年,黃河又一次大決(jue) 口,數百萬(wan) 人流離失所。麵對滔滔洪水,各地緊急調來的治河官員紛紛推諉,束手無策,以致華北五省幾十個(ge) 州縣被洪水淹沒了整整一年。此時,55歲的丁寶楨正告假在貴州家鄉(xiang) ,得知災情嚴(yan) 重,便千裏迢迢趕回山東(dong) ,主動請纓治水。

 

這段曆史被記錄在山東(dong) 菏澤黃河邊的障東(dong) 堤石碑上,這塊石碑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曆史。

 

山東(dong) 菏澤市博物館原館長時維亮:

 

新築障東(dong) 堤碑,這個(ge) 碑的大體(ti) 內(nei) 容就是記載了丁寶楨組織軍(jun) 民修築障東(dong) 堤的全過程,上麵特別強調了,“工惟其堅,用惟其省”,工惟其堅就是要把這個(ge) 工程做的堅固,保證質量,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還要去節省,為(wei) 了保證這個(ge) 呢,就特別寫(xie) 了“物料有稽”,都是經過審計的,都是經過考驗的,經過檢查的。

 

從(cong) 酷暑到寒冬,在丁寶楨的率領下,軍(jun) 民同心,曆時半年築起了高十四尺、寬三十尺、厚百尺的障東(dong) 堤。二百五十裏的障東(dong) 堤修好後,近百年來黃河此地不再決(jue) 口,保證了方圓幾百裏村莊的安全,造福著當地的百姓。

 

現在,當地百姓仍對丁寶楨治理水患的功德念念不忘。

 

在山東(dong) 菏澤,距障東(dong) 堤三四十裏處,三年前村民蘇江起從(cong) 七米深的地下挖出了一塊“民不能忘”的石碑,這塊石碑就是當地百姓為(wei) 感念丁寶楨治理黃河而刻立的。

 

山東(dong) 菏澤牡丹區李村鎮西李莊村 蘇江起:

 

小時候一直都在那個(ge) 地方玩,對它(石碑)還是有感情的,三十年前,由於(yu) 洪水灌地,給衝(chong) 倒了,在三年前,想著讓這兩(liang) 塊碑出土,當時也沒想到埋這麽(me) 深,二十多個(ge) 人打了兩(liang) 個(ge) 多月,才把它找到。

 

在山東(dong) ,這些石碑承載了百姓對丁寶楨這位好官的深深懷念,而在丁寶楨的家鄉(xiang) 貴州織金,人們(men) 正用另一種方式來紀念他。

 

2016年5月,織金縣文體(ti) 廣電旅遊局正在排練大型曆史情景劇《丁寶楨》,是當地為(wei) 紀念丁寶楨而推出的,所有演員都是織金本地人。劇中選取了丁寶楨人生中的幾件大事,其中就有丁寶楨在四川造福百姓修都江堰、興(xing) 利除弊改革鹽政的故事。

 

   都江堰講解員:

 

我們(men) 現在走上的這條大道呢取名為(wei) 堰功道,兩(liang) 手邊陳列著各個(ge) 時期,都江堰治水先賢的雕像,走上來的這第一位呢便是我們(men) 眼前的丁寶楨了。

 

丁寶楨任四川總督時,都江堰水利已經失修多年,導致水旱災害頻繁。由於(yu) 當時財政空虛,工程積年累積問題嚴(yan) 重,修複工程困難重重,但是丁寶楨心係百姓,敢於(yu) 擔當,到任後立即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大修都江堰。

 

在丁寶楨的主持下,都江堰完成了清代曆史上最大規模的修複,累計修渠70多裏,砌堤一萬(wan) 多丈,使灌溉範圍由原來的一萬(wan) 畝(mu) 擴大到後來的十多萬(wan) 畝(mu) 。

 

都江堰修繕完成後,丁寶楨用剩餘(yu) 銀兩(liang) 在岷江內(nei) 江上修建了這座石柱木結構南橋,方便百姓交通往來。現在,這座南橋是都江堰景區著名景點,也是當地百姓休閑納涼的好地方。

 

任四川總督期間,丁寶楨還對四川鹽政進行了改革。

 

貴州省織金縣文聯副主席吳勇:

 

丁寶楨到四川之前呢,事實上四川的鹽政收入是比較少的,為(wei) 什麽(me) 這種情況呢,當時由鹽商同我們(men) 分管鹽稅的部分官員互相勾結,多銷少報,造成了稅收的大量流失。

 

丁寶楨到任四川後,一邊打擊官商勾結,一邊改革鹽政,將“官督商銷”製改為(wei) “官運商銷”製,統一食鹽運輸,並積極整頓運務,清理整修水陸運鹽道路。

 

改革使四川省的財政從(cong) 原先的年虧(kui) 空50多萬(wan) 兩(liang) ,轉變為(wei) 年盈餘(yu) 150多萬(wan) 兩(liang) ,還讓貴州等地的食鹽價(jia) 格大幅下降,老百姓能吃上鹽,他們(men) 對丁寶楨非常感激,他們(men) 將當時運鹽進入貴州的道路稱之為(wei) “寶楨鹽道”。

除了鹽政改革,丁寶楨還大力整頓吏治、改革弊政,倡導清廉務實之風。

 

當時四川官場上,有贈送節壽禮金的規定,每到逢年過節、官員壽辰,各級官員都要向上級送禮,借以獲得上級寵信,為(wei) 此官僚們(men) 挪用公款、收受賄賂、搜刮民脂,形成惡性循環。丁寶楨到任後,堅決(jue) 廢除了節壽規禮。

 

貴州省織金縣文聯副主席吳勇:

 

丁寶楨認為(wei) 這些風氣,一害國家,二害群眾(zhong) ,他就堅決(jue) 采取了措施,下令所有的各級官府都不允許再送禮金。

 

丁寶楨還查驗四川各級官員的賬目,懲治了一批貪官汙吏。並裁撤了營私剝民、用度奢侈的“夫馬局”,他的各項改革扭轉了四川的貪風劣習(xi) ,使四川社會(hui) 經濟煥發新的生機,然而,他也麵臨(lin) 重重阻力,舉(ju) 步維艱。

 

但是,丁寶楨以國計民生為(wei) 重,不怕丟(diu) 官罷職,不怕挾私報複,堅忍不拔,百折不變,立誌將各項改革進行到底。

 

對此,他在給兒(er) 子丁體(ti) 常的信中說:“遵率祖父家規,我之做官,誌在君民,他無所問。寧可被參而罷黜,斷不依阿以從(cong) 俗,而自壞身心,貽羞後世也!”“為(wei) 官,第一要務是為(wei) 民。蓋民為(wei) 國本,培養(yang) 民氣即是培養(yang) 國脈。凡有害於(yu) 民者,必盡力除之。有利於(yu) 民者,必實心謀之。”

 

丁寶楨的直係五世孫至今保存著丁寶楨與(yu) 丁體(ti) 常的往來書(shu) 信。這些家書(shu) 時間跨度16年,內(nei) 容包括勵誌、修身、愛民、報國等等。

 

丁寶楨直係五世孫丁垂健:

 

光緒二年,我的曾祖父丁體(ti) 常,被朝廷吏部發往山西去做候補知府,從(cong) 那個(ge) 時候呢,丁寶楨就以書(shu) 信的方式教導兒(er) 子,如何做官,如何持家,如何為(wei) 民。丁寶楨在家信中告誡兒(er) 子要秉持公正之心,根除利欲之心,做一個(ge) 廉潔愛民的好官。

 

除了為(wei) 官之道,對於(yu) 做人,丁寶楨規勸兒(er) 子要厚道正直,不要謀求鑽營。

 

丁寶楨直係五世孫 丁垂健:

 

 “至做官一事,原是講求做事,其補署一切,應聽之天命。萬(wan) 不可有心其間,一涉有心,即易入於(yu) 鑽營,將順卑鄙一路,切毋以此為(wei) 念。立定腳跟,做人做事,方是大丈夫所為(wei) 。”

 

關(guan) 於(yu) 治家,他告誡兒(er) 子要勤儉(jian) 節約。

 

丁寶楨直係五世孫 丁垂健:

 

這個(ge) 書(shu) 信中還有關(guan) 於(yu) (丁寶楨)勸誡他兒(er) 子要節儉(jian) ,家用不要和別人去攀比,“家用務宜節省,肥濃易於(yu) 致病,不如清淡之養(yang) 人。華服適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適體(ti) 。”

 

丁體(ti) 常在父親(qin) 丁寶楨為(wei) 官做人的的教導下,從(cong) 大同知府、甘肅按察使,到廣東(dong) 布政使、護理廣西巡撫,一直堅持著勤懇做事、為(wei) 官清廉的祖訓。

 

丁寶楨與(yu) 丁體(ti) 常的往來家信,也被丁家後人收藏並整理成《丁文誠公家信》。

 

丁寶楨直係五世孫丁垂健:

 

這些家信對我們(men) 後人影響挺大,比如說,“事事悉存忠厚之心,不敢侮人,不敢慢人,遇有善事量力樂(le) 做,不可妄取民間一錢,如供餘(yu) 之內(nei) ,稍有贏餘(yu) ,即以之救濟窮苦貧民。”

 

這一封封家書(shu) 的諄諄教誨,既是丁寶楨一生身體(ti) 力行的立身處世原則,也是他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

 

在丁氏家規家風的熏陶之下,丁寶楨的後世子孫中湧現了一批賢能之士。

 

丁道衡是丁寶楨的侄孫,也是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和教育家。1927年從(cong) 北京大學畢業(ye) 後留校任教,後參加中外科學考察團到西北地區考察,曆時三年,行程數萬(wan) 裏,在內(nei) 蒙古草原的白雲(yun) 鄂博發現了特大鐵礦,對新中國成立後的包頭鋼鐵基地建設和大西北開發做出重大貢獻。

 

織金縣貫城河邊的浮雕欄杆上雕刻著丁道衡的事跡,不遠處丁寶楨的故事也雕刻在欄杆上,兩(liang) 位不同時期的丁氏名賢就這樣在一個(ge) 空間裏重逢了,把他們(men) 連在一起的正是讓人敬仰的丁氏家風。

 

這些雕刻講述了他們(men) 生平中的重大事件和精神追求。

 

其中一幅雕刻講述了這樣一個(ge) 故事:1886年,丁寶楨66歲,這位傾(qing) 盡一生心力報國恤民的老臣,感到去日不多,辭世前在病榻上強撐病體(ti) ,給朝廷寫(xie) 了一封《叩謝天恩遺折》,陳述振興(xing) 國家的建議。而此時,他的家人卻很憂愁,因為(wei) 丁寶楨為(wei) 官清廉、常年扶危濟困,家中竟然連安葬他的錢都沒有。

 

《清史稿·丁寶楨傳(chuan) 》對於(yu) 這段故事是這樣記載的,“喪(sang) 歸,僚屬集賻,始克成行雲(yun) ”。意思是丁寶楨去世後,竟是同僚湊錢才將他安葬,當時為(wei) 他捐資的人排起了長隊。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wei) 了表彰丁寶楨的功績和品行,朝廷頒旨,允許人們(men) 在山東(dong) 、四川、貴州等地為(wei) 丁寶楨修建祠堂。

 

2016年6月,來自全國各地的丁氏後人,相聚在貴陽的丁公祠。

 

丁氏後人丁迎春:

 

今天我們(men) 相聚一堂,緬懷先祖,重溫祖訓,將丁寶楨的家風家訓發揚光大。

 

家風雋永,浩氣長存。報國愛民、清正廉潔是丁寶楨一生堅守的價(jia) 值追求,也是丁氏家風中最為(wei) 鮮明的價(jia) 值觀,它不僅(jin) 融入丁氏後人的血脈,而且成為(wei) 激勵世人的強大精神力量,砥礪人心,薪火相傳(chuan) !

 

   

 

鳳西書(shu) 院

 

●丁寶楨家書(shu) 摘編

 

勤勉為(wei) 官

 

爾①既作知府②,持心須公正,操守須廉潔,作事要勤速,問案更細心。

 

【注釋】

 

①爾:丁寶楨長子丁體(ti) 常。

 

②知府:此信寫(xie) 於(yu) 清光緒六年(1880年)農(nong) 曆二月二十五日,其時,丁體(ti) 常剛剛赴任山西蒲州知府。

 

【譯文】

 

你既然當了知府,就必須持有公正之心、保持清廉的操守,日常工作更加勤勉高效,審問案件更加認真細致。

 

至於(yu) 做官,一切補署,自有天定,不可強為(wei) 。我們(men) 隻盡其在己。何謂盡己?不怠惰,不推諉,不輕忽,不暴躁,而又歉以處己,和以待人,忠厚居心,謹慎辦事,如是而已。

 

【譯文】

 

如何看待做官的問題,我認為(wei) 所有職務的任免,上級都會(hui) 根據相關(guan) 規定作出決(jue) 定,不能鑽營強取。在其位、謀其政,無論任何崗位我們(men) 都要做到盡職盡責。何謂盡責?就是遇事不懈怠懶惰,不推諉扯皮,不玩忽職守,不粗暴急躁,而且又要永遠抱著謙遜的態度,和善待人,心地要忠實厚道,辦事要認真謹慎,如此才好。

 

爾凡事當以情理酌之,不可太隨和,亦不可太拘渥。總是虛心下人,誰所見者是,即惟誰之言是從(cong) 。一切推心與(yu) 人,自無不可共事和衷之理。

 

【譯文】

 

你處理任何事情都要思考是否符合情理,既不能人雲(yun) 亦雲(yun) 無主見,也不能過於(yu) 固執不變通。對他人總是虛心謙下以待,隻要人家所提意見正確,無論是誰都應聽從(cong) 。隻要一概與(yu) 人推心置腹,就沒有不能和諧共事的理由。

 

然從(cong) 此當愈加謹慎廉潔,凡辦公事,一切從(cong) 核實辦理,凡有稍涉作弊者,無論大小,一概嚴(yan) 禁,不可輕為(wei) 他人動搖,稍改初心,是所至囑!

 

【譯文】

 

隨著職務的升遷,應當更加謙虛謹慎、廉潔奉公。處理任何公務,都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在你的管轄範圍內(nei) ,隻要涉及營私舞弊、違紀違法,無論事情大小,堅決(jue) 予以製止和嚴(yan) 懲。千萬(wan) 要記住,絕不能被任何外界因素影響,動搖、改變自己的原則和初衷,這是我對你最重要的要求。

 

愛民養(yang) 民

 

至作官,隻是以愛民養(yang) 民為(wei) 第一要事,即所謂報國者亦不外此。蓋民為(wei) 國本,培養(yang) 民氣即是培養(yang) 國脈。緣民心樂(le) ,民氣和,則不作亂(luan) ,而國家予以平康,此即所以報國也。爾以後務時時體(ti) 察此言,立心照辦。凡有害民者,必盡力除之;有利於(yu) 民者,必實心謀之。

 

【譯文】

 

作為(wei) 一名官員,須把愛民養(yang) 民作為(wei) 第一要事,這其實也是報效祖國的表現。因為(wei) 人民就是國家的根本,凝聚民心,培養(yang) 民眾(zhong) 的精神氣概,就是打牢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因為(wei) 隻要人民群眾(zhong) 心齊氣順、安居樂(le) 業(ye) ,就不會(hui) 心生怨氣、惹是生非,而國家也能夠安定繁榮。所以說,親(qin) 民愛民就是報效國家最直接的體(ti) 現。你在以後的工作中,要結合實際體(ti) 會(hui) 省察我所說的話,務必牢記於(yu) 心、認真踐行。凡是不利於(yu) 民眾(zhong) 的事,必須堅決(jue) 製止;凡是對民眾(zhong) 有益的事,必須用心做好。

 

事事悉存忠厚之心,不敢侮人,不敢慢人。遇有善事,量力樂(le) 做。不可妄取民間一錢,如公餘(yu) 之內(nei) 稍有贏餘(yu) ,即以之救濟窮苦貧民。

 

【譯文】

 

處理任何事情都要保持忠厚誠懇之心,絕不能侮辱人,也不能怠慢人。凡是遇到好事,都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nei) 樂(le) 於(yu) 去做。不可以亂(luan) 取民間的任何錢財,如果自己的俸祿稍微有些盈餘(yu) ,就用來救濟窮苦貧民。

 

地方雖苦,苦於(yu) 無錢耳,是苦在官。而百姓之性命身家,則皆待爾以安。若爾自以為(wei) 苦,則必剝民以自奉。是爾之苦,實不為(wei) 苦,而百姓則真苦中苦矣!

 

【譯文】

 

工作的地方雖然條件艱苦,無非是財政緊張,無多餘(yu) 的錢財,官員的日子比較清苦。而廣大百姓的身家性命,都得依靠你這個(ge) 父母官獲得安定。如果你總認為(wei) 自己的日子苦,勢必會(hui) 剝削榨取民眾(zhong) ,以供自己享用。其實官員的苦根本算不上真正的苦,廣大百姓群眾(zhong) 才真是苦中苦呢!

 

清廉自守

 

銀錢一事尤須清白,局中點滴均須歸公。每月必將一切收數、支數各項,詳細開摺,呈送查閱,以昭清晰。不可一毫苟且,至囑!至囑!

 

【譯文】

 

在財務方麵必須清白,管轄範圍的所有財物必須歸公。每月詳細做好賬目的收入和支出,主動呈送上級和有關(guan) 方麵審查,切實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這個(ge) 問題上絕不能有一點馬虎,你千萬(wan) 千萬(wan) 要記住!

 

作官講操守,必須窮而益堅,分毫不為(wei) 外物所搖奪,斯為(wei) 真操守!

 

【譯文】

 

當官要有操守和品行,必須做到處境越窘迫,意誌越堅定。麵對誘惑堅定自若,不義(yi) 之財分文不取,這才是官員的真正操守。

 

凡一切節壽陋規,萬(wan) 不必受。若收受陋規,則無以自問,又何以對人?且州縣送陋規,無非取之於(yu) 民。爾取州縣之一,州縣即取民之十。

 

【譯文】

 

對下級以過節祝壽為(wei) 名送來的禮金禮品,即便這已是當今官場慣例,但也絕不能收受。如果你收受,就衝(chong) 破了自己的行為(wei) 底線,今後將如何要求別人?下屬州縣官員送給你的禮金禮品,無非是從(cong) 百姓那裏榨取而來。如果你收取下級一分,他們(men) 就會(hui) 從(cong) 百姓那裏榨取十分。

 

爾當於(yu) “利”之一字,斬斷根株,立意做一清白官,而後人則受無窮之福。爾欲做官,須先從(cong) 此立腳,萬(wan) 不可效今時喪(sang) 心昧良者流。

 

【譯文】

 

你應當從(cong) 腦海裏將“利”字連根斬除,立誌做一個(ge) 清廉自守、無私為(wei) 民的好官,那樣,後世也會(hui) 福澤綿延,受益無窮。如果你想成為(wei) 一名百姓愛戴的好官,就必須以清廉自守為(wei) 根本,絕不能與(yu) 當今官場中喪(sang) 心病狂、良心泯滅之徒同流合汙。

 

修德尚儉(jian)

 

不生一毫滿假心,不生一毫誇大心,不生一毫嫉妒心,不生一毫怨尤心。遇有可行好事,則隨時隨處,盡我力而為(wei) 之。遇有人難,如己之難;遇有人急,如己之急。寧可損己以益人,切毋強人以說①我。

 

【注釋】

 

①    說:通“悅”字。

 

【譯文】

 

為(wei) 人不能有一絲(si) 一毫自滿自大、誇大其詞、怨恨嫉妒和怨天尤人。如果遇到做好事的機會(hui) ,無論何時何地,都要盡力去做。要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把別人的急事當作自己的急事。寧可損己利人,也絕不能損人利己。

 

我等處此,必須立誌刻苦,遵率祖父家規,再加之以厚道,再加之以謙讓。遇好事則必做,有壞事則必改。

 

【譯文】

 

我們(men) 處在當今社會(hui) ,必須立誌刻苦,遵從(cong) 祖先父輩訂立的家規。待人接物應心地仁厚,同時,還要注重謙遜禮讓。好的事情堅持去做,壞的問題堅決(jue) 改正。

 

家用務宜節省,肥濃易於(yu) 致病,不如清淡之養(yang) 人。華服適滋暴殄,不如布衣之適體(ti) 。試看作官之家,奢侈無度者,究有幾人可長久?

 

【譯文】

 

家庭日常用品必須節儉(jian) ,長期大酒大肉容易生病,不如清淡飲食養(yang) 人。華麗(li) 的衣服容易滋長奢靡浪費的風氣,不如普通布衣適合生產(chan) 生活。試看古今往來的官宦之家,凡是奢侈無度的,又有幾人能夠延續長久呢?

 

   

 

貫河環繞的織金古城

 

●專(zhuan) 家觀點

 

譚德興(xing) :把愛民養(yang) 民作為(wei) 仕途第一要務

 

作為(wei) 晚清中興(xing) 名臣,丁寶楨獲得的社會(hui) 評價(jia) 極高。其治水患、辦洋務、禦外侮、建書(shu) 院、修水利、改革鹽政、整頓吏治等事跡,身前享譽海內(nei) 。其於(yu) 四川總督任上病逝,士紳百姓爭(zheng) 相祭祀,山東(dong) 、四川、貴州分別建祠,身後影響深遠。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丁寶楨之所以能夠得到社會(hui) 各界一致肯定,在於(yu) 其在為(wei) 官從(cong) 政生涯中,始終堅守明確的價(jia) 值觀,報國恤民、廉剛有威、疾惡如仇。他一生清正廉潔,其為(wei) 官之道凝聚著儒家“保民”“養(yang) 民”“教民”的光輝思想。李鴻章稱他“兩(liang) 袖清風,一無所有”。時人讚其“清風亮節,冠絕一時”。

 

丁寶楨非常注重個(ge) 人修養(yang) ,並且言傳(chuan) 身教,將自己的修身處世、為(wei) 官做人之道傳(chuan) 之後人。丁氏家風主要體(ti) 現在丁寶楨與(yu) 子侄們(men) 的大量書(shu) 信往來中,後人將其整理成《丁文誠公家信》,形成了一套係統規範的家規家訓,內(nei) 容包括勵誌、修身、治家、愛民、報國等。在書(shu) 信中,丁寶楨教育在外做官的兒(er) 子丁體(ti) 常如何為(wei) 官做人,成為(wei) 其家風家訓的鮮明特色。其中很多方麵今天仍能給我們(men) 以啟示,值得人們(men) 學習(xi) 和借鑒。

 

其一,修身正心,這是為(wei) 官的基本前提。《禮記·大學》雲(yun)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個(ge) 人的身心修養(yang) ,是齊家、治國的基礎。丁寶楨深知個(ge) 人修為(wei) 的重要性,十分注重加強個(ge) 人道德修養(yang) 。他在給兒(er) 子丁體(ti) 常的信中說:“至作官一事,原是講求做事,其補署一切,應聽之天命,萬(wan) 不可有心其間。一涉有心,即易入於(yu) 鑽營,將順卑鄙一路,切毋以此為(wei) 念!”丁寶楨告誡兒(er) 子,為(wei) 官之道,心念很重要,為(wei) 官的初心就是為(wei) 民做事,不應該涉及其他目的,若有心鑽營,則隻會(hui) 走入卑鄙的邪路。他不斷叮囑身居高位的兒(er) 子“居官之要”就在於(yu) “和以待人,忠厚居心”“反己內(nei) 省,益存好心”。丁寶楨自己也常常“深自刻責,時時省過”。顯然,不斷加強身心修養(yang) 是丁寶楨能存好心做善事的根本保障。丁寶楨的言行指引後人,為(wei) 官者要端正初心,要一以貫之秉持為(wei) 民做事的思想。

 

其二,愛民養(yang) 民,這是為(wei) 官的第一要務。丁寶楨為(wei) 官,一切以老百姓利益為(wei) 思考的出發點和行動的歸宿。他告誡在山西做官的兒(er) 子:“至作官,隻是以愛民養(yang) 民為(wei) 第一要事,即所謂報國者亦不外此。蓋民為(wei) 國本,培養(yang) 民氣即是培養(yang) 國脈”“不使一事不可對民,一念不可對民”“凡有害民者,必盡力除之;有利於(yu) 民者,必實心謀之”。丁寶楨認為(wei) “民為(wei) 國本”,愛民養(yang) 民,就是為(wei) 官者報效國家的第一要務。他經常叮囑兒(er) 子:“須刻刻以愛民為(wei) 心。遇有詞訟各事,民事即己事,切不可忽略延玩”“發錢須求滴滴到百姓身上,使民霑實惠,錢不虛糜,方為(wei) 盡職。”丁寶楨的為(wei) 官之道就在於(yu) 以民為(wei) 本,誠心誠意為(wei) 民做事。政措實施與(yu) 否、效果好壞與(yu) 否,權衡的依據皆是百姓利益。他治理黃河水患、籌措西南邊防、改革四川鹽政、建書(shu) 院修水利、整頓轄區吏治等,一切的出發點和歸宿都在百姓利益上。丁寶楨認為(wei) ,官員是否盡到職責的判斷標準在於(yu) 老百姓是否得到實惠。他還特別給年輕的從(cong) 政者以忠告:“年輕人作官,須求吃苦耐煩,時時以百姓為(wei) 心,斯得之矣。”有損百姓利益的心念一點不能存,有損百姓利益的事情一件不要做。誠心實意,勤勤懇懇為(wei) 民辦事才是為(wei) 官的正道。愛民養(yang) 民不但是晚清重臣丁寶楨的做官要務,也是古今從(cong) 政者所應牢記的為(wei) 官本質。

 

其三,廉潔奉公,這是為(wei) 官的基本操守。個(ge) 人品德高尚,為(wei) 官動機純正,這些隻是為(wei) 官的基本前提。但一個(ge) 官員僅(jin) 有這些基本前提,不等於(yu) 能做一個(ge) 好官,因為(wei) 做官要落實在365天的具體(ti) 行動之中。因此,如何在官場中始終如一地保持良好操守尤為(wei) 重要。丁寶楨在給兒(er) 子體(ti) 常的家書(shu) 中寫(xie) 道:“其職則尤重表率。爾既作知府,持心須公正,操守須廉潔,作事要勤速,問案更細心。”丁寶楨認為(wei) ,官員要為(wei) 身邊人做好表率,廉潔奉公是做官的基本操守,要時時銘記於(yu) 心。作為(wei) 官員,不但自己要嚴(yan) 以用權,同時更要嚴(yan) 格約束家人和親(qin) 屬。丁寶楨反複叮囑為(wei) 官的兒(er) 子,“爾當於(yu) ‘利’之一字,斬斷根株,立意做一清白官,而後人則受無窮之福”,堅決(jue) 反對官員做“傷(shang) 天害理虐民之事”,堅決(jue) 反對收受賄賂。丁寶楨告誡在山西作官的兒(er) 子,即使家中再缺錢糧,也決(jue) 不可挪用官家一絲(si) 銀錢,“不可妄取民間一錢”“作官講操守,必須窮而益堅,分毫不為(wei) 外物所搖奪,斯為(wei) 真操守”。廉潔奉公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這是丁寶楨始終堅持的為(wei) 官操守。丁寶楨如是說,也是如此做,而且丁家為(wei) 官的子孫後代也無不以此為(wei) 訓,丁氏一門為(wei) 官者兩(liang) 袖清風,為(wei) 世人所景仰。

 

頭上說為(wei) 百姓做好事容易,但真正落實到實際行動就不那麽(me) 容易;為(wei) 百姓做一件好事容易,但一生堅持為(wei) 百姓做好事就不那麽(me) 容易。不忘初心,始終如一堅持為(wei) 百姓做實事、做好事,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些是丁寶楨一生為(wei) 官的價(jia) 值追求,也是今天的人們(men) 特別是為(wei) 政者值得學習(xi) 借鑒的一筆重要的精神財富。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