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純齋主人】《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莊公二十年

欄目:經學新覽
發布時間:2024-08-06 00:54:11
標簽:

《春秋》三傳(chuan) 通讀入門之莊公二十年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三純齋”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初一日庚子

          耶穌2024年8月4日

 

[春秋]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薑氏如莒。

 

夏,齊大災。

 

秋,七月。

 

冬,齊人伐戎(我)。

 

魯莊公二十年,公元前674年。

 

這年《春秋》的所有記錄,《左傳(chuan) 》均未關(guan) 注,所以我們(men) 將《左傳(chuan) 》這一年講述的事情放到後麵單獨說。

 

《春秋》春季的記錄是“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薑氏如莒。”這條記錄《公羊傳(chuan) 》沒關(guan) 注,《榖梁傳(chuan) 》還是那句話: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那我也還是堅持此前的觀點:我覺得文薑不是去遊山玩水了,而是再次去莒國溝通結盟抗齊的事——至於(yu) 是不是,我隻能說有此可能。

 

夏季,《春秋》記錄是“夏,齊大災。”用了“大”字,說明災情比較嚴(yan) 重。《榖梁傳(chuan) 》就持此觀點:

 

其誌,以甚也。

 

但是到底是什麽(me) 災情,《公羊傳(chuan) 》做了一下解釋:

 

大災者何?大瘠(jí)也。大瘠者何??㾐(lì)也。何以書(shu) ?記災也。外災不書(shu) ,此何以書(shu) ?及我也。

 

瘠,是疾病的意思;㾐,應該是某種瘟疫。《春秋》說的“大災”是什麽(me) 呢?就是大病。什麽(me) 大病?就是㾐病。為(wei) 何記錄呢?是記錄災情。別的國家發生災情一般不記錄,這裏為(wei) 何記錄?因為(wei) 波及到我們(men) 魯國了。

 

上次宋國發生水災,《春秋》有記錄,《公羊傳(chuan) 》也是持此觀點。

 

《左傳(chuan) 》雖然未關(guan) 注此事,但杜預注釋《左傳(chuan) 》至此,認為(wei) 這裏的“災”指的是火災,理由就是後來的魯宣公十六年,《左傳(chuan) 》有一句“天火曰災”。不過我覺得這裏杜預有點死板了,因為(wei) 《左傳(chuan) 》那句話的原話是“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即如果發生了火災,是人為(wei) 引發的,《春秋》就記錄為(wei) “火”,是天降的火災(注:如雷電引發的),《春秋》就記錄為(wei) “災”——前提是針對火災。這裏的災情,並沒有明確說是火災。

 

秋天無事,《春秋》“秋,七月”一筆帶過。到了冬天,戰爭(zheng) 再次爆發。關(guan) 於(yu) 這次戰爭(zheng) 的記錄,《左傳(chuan) 》和《公羊傳(chuan) 》引述《春秋》時都是“冬,齊人伐戎。”《榖梁傳(chuan) 》則是“冬,齊人伐我。”如果是“齊人伐戎”,《春秋》似乎沒有記錄的必要,所以這裏我比較傾(qing) 向於(yu) 是“齊人伐我”,因此《春秋》才記錄了下來——畢竟事關(guan) 魯國。戎、我的差異,估計是字形相近流傳(chuan) 過程中引起的訛誤。不過三傳(chuan) 對此均未關(guan) 注。

 

這一年《春秋》的記錄以及《榖梁傳(chuan) 》和《公羊傳(chuan) 》的有關(guan) 解讀到此結束,我們(men) 再來看《左傳(chuan) 》本年的記錄:

 

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執燕仲父。夏,鄭伯遂以王歸,王處於(yu) 櫟。秋,王及鄭伯入於(yu) 鄔,遂入成周,取其寶器而還。

 

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le) 及遍舞。鄭伯聞之,見虢叔,曰:“寡人聞之,哀樂(le) 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le) 禍也。夫司寇行戮,君為(wei) 之不舉(ju) ,而況敢樂(le) 禍乎!奸王之位,禍孰大焉?臨(lin) 禍忘憂,憂必及之。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還是承接去年,繼續講述王室內(nei) 亂(luan) 。

 

第一段講述鄭厲公介入王室內(nei) 亂(luan) 。燕仲父,應該是南燕的國君。寶器,應該是某種象征王者身份的禮器,例如印璽——甚至可能就是九鼎。

 

第一段意思說,魯莊公二十年春天,鄭厲公試圖調和王室的紛爭(zheng) ,但沒有成功。於(yu) 是就拘禁了燕仲父。夏天,鄭厲公帶著周惠王回來,將周惠王安置在櫟地。秋天,周惠王和鄭厲公進入鄔,然後進入成周,取了王室的寶器後回到鄭國。

 

第二段講述鄭厲公謀劃驅逐王子頹。五大夫,即去年提到的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五人。“樂(le) 及遍舞”的舞指當時的六代之樂(le) 舞,即黃帝的《雲(yun) 門》《大卷》,堯的《大鹹》,舜的《大韶》,禹的《大夏》,湯的《大濩》,周武王的《大武》。“樂(le) 及遍舞”指把這些音樂(le) 舞蹈都演奏了——按當時禮製,音樂(le) 舞蹈是昭示尊卑的重要手段,非天子是不能奏這全套樂(le) 舞的。鄭厲公所謂的禍事,應該就是說此時還有周惠王在,政局不穩。舉(ju) ,指國君進餐以及進餐時助興(xing) 的樂(le) 舞。跟他一起謀劃此事的虢叔——即後麵提到的虢公——具體(ti) 是不是之前提到的虢公林父或者虢仲還是另有他人已不可考了,隻能猜測是頗有影響力的王室卿士。

 

第二段意思說,冬天,王子頹設享禮招待五大夫,又是奏樂(le) 又是舞遍所有六代之舞蹈。鄭厲公聽說這事,就去見虢叔,對他說:“寡人聽說,哀傷(shang) 和快樂(le) 如果不合時宜,就會(hui) 惹來禍患。而今王子頹縱情歌舞不知疲倦,這是以禍事為(wei) 快樂(le) 。司寇要行刑殺人了,國君都會(hui) 因此而廢食撤樂(le) ,何況怎麽(me) 能敢以禍患為(wei) 快樂(le) ?!此人篡奪王位,還有什麽(me) 禍比這個(ge) 更大呢?明明麵臨(lin) 災禍卻不知憂慮,那憂患的事情一定會(hui) 降臨(lin) !我們(men) 為(wei) 何不一起迎立周(惠)王複位呢?”虢公說:“寡人也正有此意。”

 

隻能說,這位王子頹確實不成氣候,得誌便猖狂啊。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