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純齋主人】《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隱公三年(3)

欄目:經學新覽
發布時間:2024-07-05 19:07:14
標簽:

《春秋》三傳(chuan) 通讀入門之隱公三年(3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三純齋”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初九日己酉

          耶穌2024年6月14日

 

[春秋]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yu) 石門。

 

癸未,葬宋繆(穆)公。

 

冬季,《春秋》記載了兩(liang) 件事,第一件事是“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於(yu) 石門。”這是齊國第一次在《春秋》出現。齊國始封祖是大名鼎鼎的薑太公,所以齊國本是薑姓諸侯國。其封地主要在今天的山東(dong) 東(dong) 北部,國都大部分時間都位於(yu) 今天的臨(lin) 淄。在戰國時期的公元前386年——齊國曆史上最後一位薑姓國君齊康公十九年——周王室承認齊國當時的相國田和為(wei) 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但仍沿用齊國名號。不過田氏帶齊早在春秋時期已經出現苗頭,後麵會(hui) 在《左傳(chuan) 》裏看到不少相關(guan) 的記錄,到時候再細說。

 

參與(yu) 這次石門會(hui) 盟的齊侯是齊僖公,他有個(ge) 大名鼎鼎的兒(er) 子就是齊桓公。鄭伯是老熟人鄭莊公。石門,在今天山東(dong) 省濟南市長清區西南。不過對於(yu) 齊、鄭兩(liang) 國的石門之盟,《榖梁傳(chuan) 》和《公羊傳(chuan) 》都沒關(guan) 注。

 

冬季《春秋》的第二條記錄,是“癸未,葬宋繆(穆)公。”——《榖梁傳(chuan) 》和《公羊傳(chuan) 》在引用《春秋》原經時,都作“宋繆公”,《左傳(chuan) 》則是“宋穆公”。這是《春秋》第一條諸侯葬禮記錄。

 

《榖梁傳(chuan) 》對宋繆公葬禮的記錄解讀說:

 

日葬,故也。危不得葬。

 

故,指變故。危,即遇到了危難。意思說,之所以《春秋》記載了宋繆公下葬的具體(ti) 日子,是因為(wei) 發生變故,不得不匆忙下葬。

 

宋繆公八月庚辰去世,十二月的時候差不多五個(ge) 月了,諸侯五月下葬,基本是合理的。為(wei) 何說《春秋》此處明確記載安葬日期,是因為(wei) 宋國遇到變故有危難呢?《榖梁傳(chuan) 》沒具體(ti) 解釋。答案在《公羊傳(chuan) 》:

 

葬者曷為(wei) 或日或不日?不及時而日,渴葬也;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過時而日,隱之也;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當時而不日,正也。當時而日,危不得葬也。此當時何危爾?宣公謂繆公曰:“以吾愛與(yu) 夷,則不若愛女。以為(wei) 社稷宗廟主,則與(yu) 夷不若女。盍終為(wei) 君矣!”宣公死,繆公立,繆公逐其二子莊公馮(feng) 與(yu) 左師勃,曰:“爾為(wei) 吾子,生毋相見,死毋相哭。”與(yu) 夷複曰:“先君之所為(wei) 不與(yu) 臣國而納國乎君者,以君可以為(wei) 社稷宗廟主也。今君逐君之二子而將致國乎與(yu) 夷,此非先君之意也。且使子而可逐,則先君其逐臣矣。”繆公曰:“先君之不爾逐可知矣,吾立乎此攝也。”終致國乎與(yu) 夷。莊公馮(feng) 弒與(yu) 夷。故君子大居正,宋之禍宣公為(wei) 之也。

 

這段解讀裏提到宋宣公的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馮(feng) 與(yu) 勃為(wei) “莊公馮(feng) 與(yu) 左師勃”,是因為(wei) 馮(feng) 後來成為(wei) 宋國的國君史稱宋莊公,而勃則擔任了宋國的左師。另外,這段話裏有一個(ge) 特殊之處需要提前解釋下,就是宋宣公臨(lin) 終前對宋繆公說的“以吾愛與(yu) 夷,則不若愛女”這句話。單看字麵意思,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要說我對與(yu) 夷的喜愛程度,沒有我愛你多。”好像宋宣公要表達的意思是他更愛宋穆公。但這句話要和後麵那句“以為(wei) 社稷宗廟主,則與(yu) 夷不若女”連起來看。人之常情於(yu) 私肯定偏心兒(er) 子多於(yu) 弟弟,後麵強調從(cong) 江山社稷角度出發自己偏向宋穆公,所以這裏實際要表達的是從(cong) 私情出發他本來偏向自己兒(er) 子的意思。一反一正,於(yu) 公於(yu) 私,做了對比。“故君子大居正”是根據宋國這起案例得出的教訓。《公羊傳(chuan) 》認為(wei) “宋之禍宣公為(wei) 之也”,言下之意宋國之所以有這次禍亂(luan) ,根源還是在宋宣公的兄終弟及,就是因為(wei) 宋繆公太在乎兄長傳(chuan) 位給他這個(ge) 小恩小惠了,想著要回報先君宋宣公,沒有以家國社稷為(wei) 重,把君位又傳(chuan) 給了宋宣公的兒(er) 子導致的——如果當初宋宣公就按照“父死子繼”的原則傳(chuan) 給與(yu) 夷,那就不會(hui) 導致馮(feng) 因為(wei) 沒有繼承君位而產(chan) 生怨恨發動叛亂(luan) 。顯然《公羊傳(chuan) 》看來兄終弟及這種做法並不是正道,傳(chuan) 子不傳(chuan) 弟才是正道——即使弟弟更賢明。

 

《公羊傳(chuan) 》這段解讀意思說,不到下葬的日子而安葬,且《春秋》注明安葬日期了,說明是匆匆忙忙下葬;不到下葬的日子而安葬,《春秋》也沒有注明安葬日期的,是因為(wei) 安葬的輕慢草率;超過下葬的時限了安葬且《春秋》注明下葬日期,是表達哀痛君主沒有按時下葬;超過下葬的時限了安葬《春秋》卻沒注明下葬日期,是因為(wei) 沒有按時下葬。按照應該下葬的日期下葬且《春秋》未注明具體(ti) 日期的,則說明就是正常的做法。按照應該下葬的日期下葬但《春秋》注明具體(ti) 日期的,說明是遇到危難了匆忙下葬,禮數上有缺失。安葬宋繆公遇到什麽(me) 危難的事情呢?當初宋宣公對宋繆公說,“要說私心而論,我更喜歡與(yu) 夷。要說執掌宗廟社稷為(wei) 一國之君,與(yu) 夷不如你。我死之後你為(wei) 國君。”宋宣公死後,宋繆公就即位。他讓自己的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馮(feng) 與(yu) 勃去別的國家生活,對他們(men) 說:“你們(men) 倆(lia) 是我的兒(er) 子,活著的時候咱們(men) 再也不見,誰死了彼此也不用哭。”與(yu) 夷說:“先君之所以不把君位傳(chuan) 給我而給了您,是因為(wei) 覺得您賢明可以做國君。而今您把兩(liang) 個(ge) 兒(er) 子趕出去,是要將來把君位傳(chuan) 給我,這不符合先君的遺願。假如做兒(er) 子的可以被驅逐,那當初先君為(wei) 了您的位子安穩就應該也把我驅逐出宋國。”宋繆公說:“當年先君之所以沒有驅逐你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讓我攝政而已。”最後宋繆公還是把君位傳(chuan) 給了與(yu) 夷。馮(feng) 後來弑殺了與(yu) 夷,是為(wei) 宋莊公。因此君子要遵循正道,要以正道為(wei) 大。

 

這段話其實也傳(chuan) 遞出來一個(ge) 信息,即在這一年的十二月,此前被宋繆公驅逐到鄭國的馮(feng) ,已經發動了叛亂(luan) ,導致宋國不得不匆匆安葬宋繆公。

 

《左傳(chuan) 》冬季的記載如下:

 

冬,齊、鄭盟於(yu) 石門,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fen) (fèn)於(yu) 濟。

 

衛莊公娶於(yu) 齊東(dong) 宮得臣之妹,曰莊薑,美而無子,衛人所為(wei) 賦《碩人》也。又娶於(yu) 陳,曰厲媯(gu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薑以為(wei) 己子。公子州籲,嬖(bì)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薑惡之。石碏(què)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yi) 方,弗納於(yu) 邪。驕、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籲,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wei) 禍。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qin) ,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yi) ,所謂六逆也。君義(yi) ,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其子厚與(yu) 州籲遊,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第一段記錄解釋齊國和鄭國石門會(hui) 盟的背景。尋,是重溫的意思。盧,與(yu) 石門很近,也在今天的山東(dong) 省濟南市長清區西南。“尋盧之盟”即重溫兩(liang) 個(ge) 當年在盧地的盟約。能“尋盧之盟”,說明早在魯隱公元年之前,齊國和鄭國曾在盧有過一次會(hui) 盟。所以這次會(hui) 盟大概就是兩(liang) 國國君禮節性的會(hui) 麵,用我們(men) 今天的話說,就是重申一下兩(liang) 國盟友關(guan) 係牢不可破,一致同意進一步加強鞏固兩(liang) 國政府和民間的友好往來,為(wei) 維護世界和平做出大國應有的表率等等。但會(hui) 盟的時候發生了點小意外,《左傳(chuan) 》記錄說“庚戌,鄭伯之車僨(fen) 於(yu) 濟。”僨(fen) ,意思是壞了。濟,指濟水,這次會(hui) 盟地就在濟水跟前。這句話意思說庚戌,鄭莊公的車在濟水壞了——說的很委婉,其實意思是說鄭莊公行進途中翻車了。按杜預的解釋,是遇到大風導致翻車落入濟水。之所以《左傳(chuan) 》記載下來應該是覺得這事有點怪異。可能覺得會(hui) 盟時發生這事,似乎不是個(ge) 好兆頭。此外,杜預還認為(wei) 《左傳(chuan) 》裏說鄭莊公翻車是庚戌日,這個(ge) 不對,這年的十二月沒有庚戌日——這個(ge) 我讚成,因為(wei) 《春秋》記載了癸未葬宋穆公,會(hui) 盟如果是癸未之前,則不可能是庚戌——庚戌至癸未相隔超過三十天了。

 

第二段記錄,是衛國曆史上一次重大政治動亂(luan) 即州籲之亂(luan) 的前傳(chuan) 。莊公指衛莊公,但衛國曆史上有兩(liang) 位莊公,為(wei) 了區別,後人稱“衛前莊公”和“衛後莊公”——這裏的莊公是衛前莊公。莊薑,是衛莊公的妻子,薑姓,所以以“莊薑”稱呼她。她是曆史上著名的美女。衛國人為(wei) 她做的《碩人》一詩是《詩經》中的名篇,“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等名句即出於(yu) 此詩。厲媯和戴媯,是衛莊公娶自陳國的姐妹花。娣,是妹妹的意思。幼為(wei) 娣,長為(wei) 姒。姐妹共嫁一夫,就是前麵提到的媵妾製度產(chan) 物。厲和戴,應該是她倆(lia) 的諡號。陳國,是媯姓諸侯國,史書(shu) 記載是周王室分封的虞舜後人,封地大致是今天的河南省東(dong) 部地區,都城宛丘位於(yu) 今天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後麵會(hui) 看到很多關(guan) 於(yu) 陳國的記錄。公子州籲,是衛莊公的兒(er) 子,他的母親(qin) 是衛莊公的“嬖人”——嬖,是受寵愛的意思,嬖人即受寵愛之人。杜預注解說“賤而得幸曰嬖。”石碏,是衛國的大夫,他勸諫衛莊公時說的“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就是暗示衛莊公一旦去世,新國君即位後,州籲不可能還像現在這樣地位尊崇,難免因失落而生出事端。

 

這段意思說,衛莊公娶了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為(wei) 妻,人稱這位夫人“莊薑”。莊薑很漂亮但沒有為(wei) 衛莊公生下兒(er) 子,衛國人為(wei) 她做了首詩就是《碩人》。衛莊公又娶了陳國女子厲媯,生了兒(er) 子孝伯,但孝伯早死。厲媯的妹妹戴媯為(wei) 衛莊公生了個(ge) 兒(er) 子就是後來的衛桓公。莊薑把戴媯生的兒(er) 子當自己的兒(er) 子。公子州籲,是衛莊公的愛妾所生,仗著衛莊公的寵幸喜歡打架鬥毆惹是生非,衛莊公對此不管不顧,莊薑很討厭州籲。大夫石碏向衛莊公諫言說:“臣聽說如果愛兒(er) 子,就應該用正確的方式教導他,不應該讓他走上邪路。一個(ge) 人如果有驕橫、奢侈、淫亂(luan) 、放縱這些毛病,就會(hui) 走上邪路。這些壞毛病的養(yang) 成,往往是(做父親(qin) 的)過於(yu) 寵溺所致。您如果想定要立州籲為(wei) 繼承人,就趕緊確定下來昭告天下,如果拖延不決(jue) ,恐怕禍患不遠了。受到寵愛而不驕橫,雖然驕橫卻能接受地位下降,地位下降了卻沒有抱怨,心裏抱怨但行為(wei) 上卻能自我克製,這樣的人太少了。身份低賤的人妨害高貴的人,年少的欺淩年長的,關(guan) 係疏遠的離間關(guan) 係親(qin) 近的,新人離間故交,勢力小的淩駕在勢力大的人之上,淫亂(luan) 的敗壞講道義(yi) 的,這六種行為(wei) 就是所謂的‘六逆’。國君做事仁義(yi) ,臣子安分守己,做父親(qin) 的慈愛,做兒(er) 子的孝順,做兄長的愛護弟弟,做弟弟的敬重兄長,就是所謂的‘六順’。如果丟(diu) 棄合理的行為(wei) 而縱容不合理的行為(wei) ,很快就會(hui) 招來災禍。作為(wei) 國君,應該去除禍患,但您反而想加速招來禍患,這怎麽(me) 行呢?”衛莊公沒有聽石碏的話。石碏的兒(er) 子石厚跟州籲關(guan) 係很好,石碏不允許他與(yu) 州籲往來,但石厚也不聽。衛桓公即位後,石碏就以年老為(wei) 由歸隱了。

 

石碏的政治嗅覺和社會(hui) 經驗還是相當豐(feng) 富,他早早預判到州籲遲早是衛國的隱患,但是很遺憾,他的建議不僅(jin) 衛莊公不聽,連他兒(er) 子也不聽。他應該也看到即位的衛桓公並不具備能應對叛亂(luan) 的能力,所以告老明哲保身。

 

《左傳(chuan) 》至此再未往下述說衛國的事,讓人覺得沒頭沒尾,但後麵的魯隱公四年,我們(men) 就會(hui) 看到這件事的後續。這也是《左傳(chuan) 》的特點,大多數時候,一件延續數年的事件,《左傳(chuan) 》不像《史記》這樣的紀傳(chuan) 體(ti) 會(hui) 一次性交代完畢,而是基本對應《春秋》經的編年體(ti) ,按照時間順序,隻講述當年發生的事情。

 

另外延伸一點:莊薑,是春秋時期有名的美女,跟她有關(guan) 的詩篇除了前麵提到的《碩人》,《詩經》裏那首著名的《燕燕》據說就是她寫(xie) 的,相比較《碩人》,我自己反倒更喜歡《燕燕》。

 

《左傳(chuan) 》提到莊薑時,強調她是“齊東(dong) 宮得臣之妹”——那為(wei) 何不說莊薑的父親(qin) 是誰呢?我查了一下《史記·齊太公世家》的記載,齊國國君中沒有叫得臣的。按《史記·衛康叔世家》記載,衛莊公迎娶莊薑是在衛莊公五年(公元前753年),此時齊國國君是齊莊公,這一年對應的是齊莊公四十二年。齊僖公即位是在公元前731年,衛莊公去世是公元前735年。從(cong) 年紀推測,莊薑應該是齊莊公的女兒(er) 。強調莊薑是“東(dong) 宮得臣之妹”,我猜重點是為(wei) 了突出得臣的太子身份,同母哥哥是太子說明兄妹倆(lia) 都是嫡出,則莊薑的身份較之一般的國君之女更高貴。得臣雖是東(dong) 宮,但史書(shu) 中未見其繼承君位,則大概率是不等即位便死了,畢竟他老爸齊莊公坐了六十四年國君,熬死這個(ge) 兒(er) 子也是正常。

 

有趣的是,衛國曆史上有兩(liang) 個(ge) 衛莊公,齊國曆史上也有兩(liang) 個(ge) 齊莊公。娶莊薑的是衛前莊公,而莊薑的爸爸——如果我的推測正確的話——是齊前莊公。我猜,《左傳(chuan) 》之所以說莊薑是“齊東(dong) 宮得臣之妹”會(hui) 不會(hui) 還有一層考慮,如果說她爸爸,那這句話得記載成“衛莊公娶於(yu) 齊莊公之女,曰莊薑”——兩(liang) 個(ge) 莊公,咋都聽著覺得怪怪的。

 

魯隱公三年的事到此結束。這一年天降異象;東(dong) 周的第一任天王也駕崩了;《春秋》留下來一個(ge) 身份撲朔迷離的人,也不知是君氏還是尹氏;王室已經衰微到要厚著臉皮主動問諸侯要分子錢了;宋穆(繆)公去世,因為(wei) 繼承人的緣故,埋下了宋國禍亂(luan) 的伏筆;誰也不會(hui) 想到,衛州籲將來會(hui) 因宋國那個(ge) 流亡到鄭國的公子馮(feng) 而在來年生出一堆事來。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