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在韓國的傳(chuan) 播與(yu) 本土化
作者:王曰美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正月初八日壬辰
耶穌2022年2月8日
關(guan) 鍵詞:文化;儒學;儒家;傳(chuan) 播;大學;民俗;中國
在全球一體(ti) 化迅猛發展的21世紀,中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自2010年起,中國成為(wei) 僅(jin) 次於(yu) 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在維護國際秩序、發展全球經濟、建設世界和平方麵作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與(yu) 此同時,“西強我弱”的話語格局並未改變,中國享有的聲譽度與(yu) 對世界的貢獻度並不匹配。在此背景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的“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chuan) 播”“講好中國故事,傳(chuan) 播好中國聲音”“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成為(wei) 當下學術界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
儒學源於(yu) 中國,澤被世界。儒學最先傳(chuan) 入的域外國家是韓國,儒學傳(chuan) 入朝鮮半島後,與(yu) 其本土的地理環境、風俗習(xi) 慣、傳(chuan) 統文化等漸趨融合,進而紮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說,儒學在韓國的傳(chuan) 播與(yu) 本土化充分證明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與(yu) 影響力。具體(ti) 地說,儒學在韓國的傳(chuan) 播與(yu) 本土化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
文化教育傳(chuan) 播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文化思想對於(yu)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發展至關(guan) 重要。韓國人民自古就深受儒家“萬(wan) 般皆下品,唯有讀書(shu) 高”思想的影響,極為(wei) 重視對子女的教育。這種觀念也為(wei) 韓國推行現代教育製度,進而為(wei) 經濟高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
成均館大學是當今韓國儒學的象征,也是韓國最古老的大學,還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儒教大學。成均館大學以儒教精神為(wei) 辦學宗旨,以“仁、義(yi) 、禮、智”為(wei) 校訓,把儒學規定為(wei) 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基本教養(yang) 科目。成均館大學在韓國大學的排名中,與(yu) 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li) 大學並列第一方陣,是韓國高中生心向往之的高等學府。成均館大學的前身是高麗(li) 時代的“國子監”。由於(yu) 受儒家文化影響,古代朝鮮最高學府不稱國子監,而取《周禮》中大學之名“成均”,朝鮮王朝太祖七年(1398)更名為(wei) 成均館。1946年,成均館改建為(wei) 大學,即成均館大學。成均館大學除了設有培養(yang) 儒學高等專(zhuan) 業(ye) 人才的儒學學院和儒學研究生院外,還設有作為(wei) 東(dong) 洋儒學研究和對外學術交流的機構,即“大東(dong) 文化研究院”“儒教文化研究所”。這些機構不僅(jin) 每年定期召開世界儒學研討會(hui) ,匯聚來自全球的儒學專(zhuan) 家切磋交流,而且還出版國內(nei) 外研究儒學的學術論著。其中,由儒教文化研究所主辦的《儒教文化研究》,主要刊發世界各國關(guan) 於(yu) 儒學研究的最新力作,在國際學術界頗具影響力。鑒於(yu) 成均館大學在儒學研究和傳(chuan) 播方麵作出的卓越貢獻,2012年成均館大學被授予孔子文化獎。
韓國最大的文廟就位於(yu) 成均館大學內(nei) 。這裏供奉著孔門十哲和韓國曆代知名大儒,完整保存著朝鮮王朝以來祭祀孔子的釋典禮、焚香禮等。每年的農(nong) 曆二月和八月,都會(hui) 按照傳(chuan) 統方式在文廟舉(ju) 行“釋奠大祭”,以祭祀孔子及其弟子以及韓國的儒學大師,參加祭奠儀(yi) 式的都是成均館大學的學生和研究儒學的著名學者。古代韓國非常尊崇孔子,特別是把儒教定為(wei) 國教的朝鮮王朝,其國王往往親(qin) 自參加祭祀孔子的“釋奠大祭”。現在的韓國政府對祭孔活動依然非常重視,這項活動在1986年被韓國政府注冊(ce) 為(wei) 韓國國家級的“第85號重要的無形文化財產(chan) ”。
除了成均館大學,韓國至今還保留有曆代傳(chuan) 承儒教、祭祀孔子與(yu) 儒學聖賢的234所鄉(xiang) 校和581所書(shu) 院。這些場所均設有忠孝教育館,並頻繁開展有關(guan) 儒學的各項學術、民俗活動。每到寒暑假,韓國各地學校、鄉(xiang) 校、書(shu) 院都會(hui) 舉(ju) 辦各種儒家文化講座,向學生們(men) 宣傳(chuan) “忠、孝、仁、義(yi) 、禮”等儒家傳(chuan) 統倫(lun) 理道德,並要求他們(men) 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從(cong) 而使韓國的儒家文化在21世紀仍然葆有勃勃生機與(yu) 活力,對韓國經濟的騰飛與(yu) 社會(hui) 的安定發揮著積極的文化熏染作用。2019年7月,以弘揚儒家文化為(wei) 宗旨的朝鮮王朝時期的九座書(shu) 院——榮州紹修書(shu) 院、安東(dong) 陶山書(shu) 院、安東(dong) 屏山書(shu) 院、慶州玉山書(shu) 院、達成道東(dong) 書(shu) 院、鹹陽藍溪書(shu) 院、井邑武城書(shu) 院、長城筆岩書(shu) 院、論山遁岩書(shu) 院,以“韓國書(shu) 院”(Seowon,Korean Neo-Confucian Academies)之名入選世界文化遺產(chan) 。
民俗文化傳(chuan) 播
民族風俗文化是一個(ge) 國家(民族)悠久曆史文化長期積澱而成的文化遺產(chan)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也越有生命力。文化隻有深入民間,與(yu)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融為(wei) 一體(ti) ,才會(hui) 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韓國,對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和傳(chuan) 承已完全滲入韓國民眾(zhong) 的血脈之中,他們(men) 尊重、愛護文化遺產(chan) ,以代代相傳(chuan) 為(wei) 己任。中國端午民俗在韓國的傳(chuan) 播就是一個(ge) 很好的例子。
以吃粽子、飲雄黃酒、劃龍舟、紀念屈原等習(xi) 俗為(wei) 特征的中國端午節傳(chuan) 入韓國後,逐漸被韓國民俗本土化,形成了遠近聞名的韓國江陵端午祭。韓國江陵端午祭是一項大型的慶祝活動,它以端午節為(wei) 契機,緊密結合了韓國民眾(zhong) 的信仰和農(nong) 時活動,創造了如祭祀山神、巫俗、官奴假麵戲等祭禮儀(yi) 式;漢詩創作比賽、鄉(xiang) 土民謠競唱大賽、全國時調競唱大賽、拔河、摔跤、射箭、投壺等民俗活動;煙火遊戲、端午放燈、國樂(le) 表演、伽琴並唱等藝術活動,時間長達一個(ge) 月。江陵端午祭的各項活動,無論是“儒教祭儀(yi) ”“巫祭”,還是各種民俗活動,直到如今都還保持著其原生形態,而這種原生形態正是江陵端午祭的曆史價(jia) 值、文化史價(jia) 值和美學價(jia) 值之所在,是其被列為(wei) 韓國國家指定的無形文化遺產(chan) 的根本原因。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韓國指定為(wei) 13號無形文化財產(chan) 。2005年11月,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wei) “人類傳(chuan) 說及無形遺產(chan) 著作”。
再如,20世紀80年代,一處殘留“河圖洛書(shu) ”“伏羲先天八卦圖”等石刻文字遺跡的小山穀,經人發現後,很快就被當地居民集資保護起來,後來此山穀被考證為(wei) 韓國一位古代理學家的隱居之地。隨後韓國政府將其命名為(wei) “穀雲(yun) 九曲”,並進行了合理開發。現在該山穀因自身獨特的儒家理學文化底蘊,不僅(jin) 成為(wei) 韓國北部最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而且成為(wei) 韓國儒家文化現場教學的網紅景點,一年四季遊客絡繹不絕。
政府扶持傳(chuan) 播
由於(yu) 傳(chuan) 統文化對增強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意義(yi) 重大,任何一個(ge) 國家或民族,其政府都會(hui) 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介入到傳(chuan) 統文化的保護與(yu) 傳(chuan) 承中。正是由於(yu) 韓國政府對儒家文化的大力傳(chuan) 播與(yu) 弘揚,儒家文化才“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現代時尚的韓國社會(hui) ,並煥發出勃勃生機。
1998年亞(ya) 洲金融風暴後,韓國政府提出了“文化立國”的國策。以儒家文化為(wei) 背景和根基的韓國文化產(chan) 業(ye) ,如電視劇、流行歌曲、綜藝節目等在亞(ya) 洲,尤其是在中國獲得了巨大成功。韓國把這些出口創匯的文化產(chan) 業(ye) 稱為(wei) “孝子產(chan) 業(ye) ”。從(cong) 2001年開始,韓國政府決(jue) 心用5年的時間把“孝子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值從(cong) 占世界市場份額的1%增加到5%,成為(wei) 世界五大文化產(chan) 業(ye) 強國之一。為(wei) 此,韓國政府於(yu) 2001年成立了“韓國文化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院”,目的是推動“孝子產(chan) 業(ye) ”戰略的全麵實施。同時,還成立了各種行業(ye) 協會(hui) ,如文藝振興(xing) 基金、孝子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基金、電影振興(xing) 基金、孝子產(chan) 業(ye) 出版基金等,具體(ti) 負責協調每個(ge) 行業(ye) 的發展。2007年7月,韓國國會(hui) 高票通過了《孝行獎勵資助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關(guan) 於(yu) “孝”的法律。此外,韓國政府還把每年的10月份定為(wei) “孝之月”,以加強全社會(hui) 對孝道文化的宣傳(chuan) 與(yu) 弘揚。這些舉(ju) 措使得整個(ge) 韓國社會(hui) “孝道”蔚然成風。
韓國“江陵農(nong) 樂(le) ”民俗文化節由衰到興(xing) 的過程,也說明了韓國政府對保護傳(chuan) 承民俗文化的重視程度與(yu) 扶持力度。“江陵農(nong) 樂(le) ”民俗文化節與(yu) 朝鮮民族“農(nong) 者天下之大本”的重農(nong) 意識密不可分。從(cong) 祭禮到全年12個(ge) 月份的歲時風俗,“江陵農(nong) 樂(le) ”通過單純的樂(le) 器、動作與(yu) 舞蹈,將農(nong) 耕者的情感和情緒表現得真實而生動,因而深受民眾(zhong) 歡迎。但由於(yu) 種種原因,“江陵農(nong) 樂(le) ”曾幾度陷於(yu) 困境,有慢慢消亡的危險。鑒於(yu) 這種情況,韓國政府采取了一係列有效措施,對“江陵農(nong) 樂(le) ”進行保護。如組織全國性的民俗藝術競賽,並頒發各類獎項;認定“江陵農(nong) 樂(le) ”為(wei) 國家“重點無形文物第11-4號”,給予大量政府資金的援助;支持成立“江陵農(nong) 樂(le) 保存會(hui) ”;創辦“江陵農(nong) 樂(le) 學校”,培育相關(guan) 人才;等等。上述措施不僅(jin) 解決(jue) 了“江陵農(nong) 樂(le) ”民俗文化傳(chuan) 承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而且培養(yang) 了充足的後備人才力量,從(cong) 根源上解除了“江陵農(nong) 樂(le) ”民俗文化失傳(chuan) 的後顧之憂,由此也使這一民俗活動越辦越紅火。值得一提的是,為(wei) 了讓儒學深入人心,韓國政府還通過現代化高科技手段把儒教文化博物館、儒教樂(le) 園、李退溪宗宅等與(yu) 儒家文化息息相關(guan) 的儒教參觀基地“情景再現”,讓曆史“活”起來,從(cong) 而使“生活化”的韓國儒學更具生命力。
儒學既屬於(yu) 中國,也屬於(yu) 全世界。不僅(jin) 中國的發展需要儒學,世界的發展也需要儒學。21世紀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堅定的民族文化凝聚力和自信心。我國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但韓國書(shu) 院、江陵端午祭的申遺成功,說明韓國人在傳(chuan) 承弘揚儒家文化方麵有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和借鑒的地方。我們(men) 應抱著溫情與(yu) 敬意,懷揣“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的曆史責任感與(yu) 擔當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傳(chuan) 承弘揚以儒家文化為(wei) 核心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