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從家天下轉向公天下 ——東海客廳論禮製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21-09-14 17:23:49
標簽:公天下、家天下
餘東海

作者簡介:餘(yu) 東(dong) 海,本名餘(yu) 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li) 水,現居廣西南寧。自號東(dong) 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dong) 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shu) 要義(yi) 》《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從(cong) 家天下轉向公天下

——東(dong) 海客廳論禮製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八月初八日乙醜(chou)

          耶穌2021年9月14日

 

認為(wei) 家天下君主製必然皇權獨大,是一個(ge) 普遍而重大的誤會(hui) 。家天下君主製有三種:一種是君本位之君主製,如暴秦;一種是神本位之君主製,如洪楊幫;一種是民本位之君主製,即儒家君主製。

 

君本位和神本位之君主製,確實皇權獨大;民本位之君主製則不然,皇權最大,但非獨大,也要受到一定程度的製約。

 

蘇轍認為(wei) 天地間之權,三權最重要,即天道之權、君主之權和史官之權。他說:

 

“域中有三權:曰天,曰君,曰史官。聖人以此三權者製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夫惟天之權而後能壽夭禍福天下之人,而使賢者無夭橫窮困之災,不賢者無以享其富貴壽考之福。然而季次、原憲,古所謂賢人者也,伏於(yu) 窮閻之下,布衣饘粥之不給。盜蹠、莊蹻,橫行於(yu) 天下,食人之肝以為(wei) 糧,而老死於(yu) 牖下,不見兵革之禍。如此,則是天之權有時而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賞罰之權於(yu) 天道所不及之間,以助天為(wei) 治。然而賞罰者,又豈能盡天下之是非!而賞罰之於(yu) 一時,猶懼其不能明著暴見於(yu) 萬(wan) 世之下,故君舉(ju) 而屬之於(yu) 其臣,而名之曰史官。蓋史官之權,與(yu) 天與(yu) 君之權均,大抵三者更相助,以無遺天下之是非。”(《史官助賞罰論》)

 

史官之權屬於(yu) 文化之權,文化之權掌握於(yu) 所有聖賢君子,不限於(yu) 史官也。

 

皇權雖大,並非獨大,所受到的製約主要有三重:其一、道統的製約,道統高於(yu) 政統,即意味著道統在皇權之上;其二、禮製的製約,禮製對於(yu) 皇權既高度尊崇,又有各種規範性限製;其三、道德的製約,包括皇帝的道德自律和臣下以製度規範和道德規範要求皇帝。儒臣特別善於(yu) 也勇於(yu) 對君上進行責備勸諫。

 

當然,曆史上皇權過大,製度對之剛性製約不足,也是曆史事實。某些皇帝毫無德養(yang) ,背天逆理,一意孤行,製度和臣下往往無奈之何。這是家天下的局限性,非古代儒家所能政治解決(jue) 也。

 

有人稱家天下有原罪,即源頭上就是罪惡的。這個(ge) 觀點很流行,但錯誤,忽略了曆史的局限性。個(ge) 人成長有一個(ge) 幼稚期,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也有一個(ge) 幼稚期。在此期間,儒式家天下君主製,既有其曆史局限性,又有其曆史適宜性,即天道人道的合理性和民心民意的合法性,故能受到孔孟和曆代聖賢的肯定支持。

 

儒家家天下君主製,是古典小康禮製,未來禮製則是大同新禮製。禮以時為(wei) 大,禮製必須具有時代特征,符合時代要求。在民主時代,吸收民主製度的精華是新禮製題中應有之義(yi) 。

 

在新禮製下,官有官的權力,民有民的權利;君有君的威嚴(yan) ,民有民的尊嚴(yan) 。維護法律賦予的民權是君王和官員應盡的責任,尊重禮製賦予的君威和官權是民眾(zhong) 應有的義(yi) 務。民不民,責任在官;官不官,責任在國;國不國,責任在君;君不君,退位讓賢,讓國人重新選賢與(yu) 能。萬(wan) 方有罪,罪在上層,包括上層建築、高層官員和最高領導。

 

有一條東(dong) 海律:極權社會(hui) 一大特征是,弱勢群體(ti) 也具有極權主義(yi) 思維。東(dong) 海多年前提出“民眾(zhong) 享有非禮的特權”的觀點,反對批判者都是知識分子和弱勢群體(ti) 。

 

殊不知,在道德上“嚴(yan) 於(yu) 官而寬於(yu) 民”是王道政治和自由政治的共性。隻有極權主義(yi) 才會(hui) 寬於(yu) 官而嚴(yan) 於(yu) 民,嚴(yan) 懲民眾(zhong) 非禮言行,甚至道德問題法律解決(jue) 。這是政治權力極端錯誤的運用。

 

關(guan) 於(yu) 政治權力之用,王夫之說:“製天下有權。權者,輕重適如其分之準也,非詭重為(wei) 輕、詭輕為(wei) 重,以欺世而行其私者也。重也,而予之以重,適如其數;輕也,而予之以輕,適如其數;持其平而不憂其忒,權之所審,物莫能越也。”(《讀通鑒論-唐高祖》)這是對政治權最好的解釋。

 

未來儒家政治,自當對政治權力進行最好的運用,把民本思想真正地、全麵地落實到禮樂(le) 刑政的實處。治國平天下、明明德於(yu) 天下有兩(liang) 種方式,一種是小康家天下方式,一種是大同公天下方式。公天下禮製自然與(yu) 古不同,自當吸收古代禮製和西方民主製的精華而全麵超越它們(men) 。

 

或說:“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社會(hui) 與(yu) 極權專(zhuan) 製製度具有共生性,而現代工業(ye) 社會(hui) 與(yu) 民主法治製度具有共生性。孔儒哲學和文化與(yu) 傳(chuan) 統社會(hui) 是高度匹配的,而現代社會(hui) 則需要平等哲學和文化。”

 

東(dong) 海答:這是三昧之見,一昧於(yu) 中道文化和王道政治之義(yi) 理普適於(yu) 一切社會(hui) 和時代的高度普適性,似乎工業(ye) 社會(hui) 就不需要仁義(yi) 禮智信了;二昧於(yu) 堯舜禹時代天下為(wei) 公的古典大同實踐,三昧於(yu) 儒家家天下君主製的開明性和在一定曆史階段的文明性先進性。同時,將平等與(yu) 差等割裂開來了。

 

從(cong) 容廳友說:“傳(chuan) 統的君臣關(guan) 係,則是一種人身依附關(guan) 係,絕不平等。”東(dong) 海答:主奴關(guan) 係才是絕不平等的人身依附關(guan) 係,君臣則不是。君尊臣卑,但有限度,差等中有平等,權位的尊卑無礙於(yu) 人格的平等。孔子君禮臣忠,孟子君之視臣如何則臣視君如何,就是君臣關(guan) 係的原則性規定。家天下的君臣關(guan) 係尚能如此,公天下的君臣關(guan) 係,平等性有增無減。飛龍廳友言之有理:

 

“所謂朝為(wei) 田舍翁,夕為(wei) 天子臣,不能為(wei) 天子臣大不了繼續做個(ge) 田舍翁,也就清貧一些而已。至於(yu) 當官,無論是為(wei) 謀利或道義(yi) ,為(wei) 著共同事業(ye) 目標聚在一起,如果理念不合,好聚好散唄。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侍;但中國這個(ge) 擇的主跟主仆關(guan) 係是不一樣的。”

 

大牛廳友說:“中華新文明與(yu) 既往的古老的中國文明中華文明是不一樣的。東(dong) 海孜孜於(yu) 儒家,孜孜於(yu) 中華文明,這在認知上就產(chan) 生了極大偏差。即令是‘在新的曆史平台上恢複中華文明’也是不對的。重建中華新文明才是正確的做法。”

 

東(dong) 海答:恢複和重建同義(yi) 。恢複中華文明,指恢複其意識形態;重建中華文明,指重建其製度形態。中華文明的核心是王道政治,王道的製度形態是禮製。禮製古今有別,古典禮製有大同和小康之別,小康禮製又有封建製和郡縣製之別。郡縣製禮製又因時而異。但隻要是禮製,就屬於(yu) 王道政治和中華文明,就植根於(yu) 中道文化。中道文化就是中華文明的意識形態。

 

陳忠實先生言:“國民黨(dang) 是天下爲公,共產(chan) 黨(dang) 是天下爲共。”後一句不錯,前一句不足,真正的天下為(wei) 公,非國民黨(dang) 所能,也非西方任何政黨(dang) 所能。

 

西方自由主義(yi) 隻能實現國家為(wei) 公。台灣自由化是儒家文化與(yu) 自由主義(yi) 夾輔的結果。國民黨(dang) 於(yu) 三民主義(yi) ,能夠架空之,不無可取,但不能拋棄三民主義(yi) 而改尊仁本主義(yi) ,終究是沒有前途的。

 

唯有實證天下萬(wan) 物一體(ti) 之仁的聖賢君子,唯有聖賢君子組成的政治集團,唯有君子集團建設起來的王道政治,才能真正實現天下為(wei) 公選賢與(yu) 能。

 

螞沒有未來。合圍之勢將成,破局大不易,但辦法還是有的。最好的辦法應是從(cong) 台灣問題入手。台灣提出民主自由統一,我們(men) 就應主張中華文化統一。兩(liang) 岸同尊中華文化,共建王道政治禮樂(le) 製度,共同重啟中華文明新一輪。當然,新禮製當明確地、充分地吸收民主自由的精華和優(you) 點,以服台灣人和天下人之心。

 

餘(yu) 東(dong) 海集於(yu) 邕城青秀山下獨樂(le) 齋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