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東海】“六大門派”雜論(一)

欄目:散思隨劄
發布時間:2017-09-29 16:08:39
標簽:


“六大門派”雜論(一)

作者:餘(yu) 東(dong) 海

來源:作者惠賜 伟德线上平台 首發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八十日己未

           耶穌2017年9月29日

 

古今中外文化體(ti) 係甚多,概乎言之有六:仁本主義(yi) ,人本主義(yi) ,道本主義(yi) ,神本主義(yi) ,君本主義(yi) ,物本主義(yi) 。儒學為(wei) 仁本主義(yi) ,自由主義(yi) 為(wei) 人本主義(yi) ,道家佛家為(wei) 道本主義(yi) ,耶教伊教為(wei) 神本主義(yi) ,馬學為(wei) 物本主義(yi) 。可稱為(wei) 文化六大門派,分別為(wei) 仁本派,人本派,道本派,神本派,君本派,物本派。

 

論文化品格,仁本主義(yi) 最高,其次為(wei) 人本主義(yi) ,其它以此類推。

 

儒佛道都是道本主義(yi) ,皆得乎道。唯儒文化能得乎道之全,徹證圓證“性與(yu) 天道”,徹上徹下,徹內(nei) 徹外,古今中外,獨此一家。故特名之為(wei) 仁本主義(yi) 體(ti) 係。佛道兩(liang) 家,於(yu) 道有得,然得之不全。道家有得乎天道而未能徹下,佛教有得乎本性而未能徹外,統稱為(wei) 道本主義(yi) 。

 

道家喜歡黃老並稱,稱道家文化為(wei) 黃老之道,其實不對。老子是道家,黃帝卻不是。黃帝敗炎帝,殺蚩尤,一華夏,在位期間,播種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chan) ,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創醫學等等,是個(ge) 大有為(wei) 的天下共主,披山通道,未嚐寧居,武功文治,卓然無匹。黃帝的政治思想和行為(wei) ,顯然與(yu) 老子和道家大不同。將黃帝劃為(wei) 道家,顯然不符。

 

五帝政治及其思想必有其連貫性,同為(wei) 中道無疑。黃帝作為(wei) 五帝之首,必能“允執厥中”。《易經》將黃帝堯舜並稱:“神農(nong) 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係辭下》)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可見黃帝與(yu) 堯舜一樣,乾坤雙取,陰陽並重,其無為(wei) 政治是儒式無為(wei) ,是建立在大有為(wei) 、無不為(wei) 基礎上的無為(wei) 。《韓詩外傳(chuan) 》明言:“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黃帝大道大仁,大異於(yu) 老子“絕仁棄義(yi) ”的主張和“大道廢有仁義(yi) ”的認識。《白虎通》明確指出黃帝所得所行就是中和之道:“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wan) 世不易。黃帝始作製度,得其中和,萬(wan) 世長存,故稱黃帝也。”

 

或說:“治世道,亂(luan) 世佛,由治入亂(luan) 是儒學。”這句話流傳(chuan) 已久,完全不靠譜。儒學普適於(yu) 任何時候。亂(luan) 世尊儒,可以撥亂(luan) 反正;治世尊儒,可以好上加好,絕不會(hui) 由治入亂(luan) 。這裏的尊儒,是以中道為(wei) 指導思想,實踐王道政治。曆史上由治入亂(luan) ,都是偏離或違背王道原則所致。佛道過盛,才容易致亂(luan) 。

 

不同的文化體(ti) 係有不同的世界觀。仁本主義(yi) 以乾元為(wei) 第一性,世界統一於(yu) 乾元,物質和意識都是現象,乾元所現之象。道本主義(yi) 以道或佛性為(wei) 第一性,世界統一於(yu) 道或佛性。物本主義(yi) 以物質為(wei) 第一性,世界統一於(yu) 物質。神本主義(yi) 以神為(wei) 創世造人者。

 

不同的文化體(ti) 係有不同的人性觀。仁本主義(yi) 是性善論,人本主義(yi) 是準性善論,西方自由主義(yi) 大家,對人性中的善質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道本主義(yi) 主流是性善論,神本主義(yi) 是原罪論,可稱為(wei) 準性惡論。君本主義(yi) 持性惡論,物本主義(yi) 持“階級性論”和“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總和論”,近乎性惡論。

 

不同的文化體(ti) 係有不同的價(jia) 值觀和道德標準。仁本主義(yi) 是仁義(yi) 禮智信,稱為(wei) 五常道,即五種普適價(jia) 值。人本主義(yi) 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法治,我稱之為(wei) 自由主義(yi) 五常道。道本主義(yi) 中,佛教核心價(jia) 值觀是慈悲和空寂,道家核心價(jia) 值觀是虛靜和逍遙。此外,神本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效忠於(yu) 神,神貴人輕;君本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效忠於(yu) 君,君貴民輕;物本主義(yi) 在哲學上以物為(wei) 本,政治上以黨(dang) 為(wei) 本,以之為(wei) 兩(liang) 大價(jia) 值標準。

 

不同的文化體(ti) 係還有不同的人生觀、政治觀等等,開出來的文明和製度模式也因之而異。人本主義(yi) 開出來的是民主製和私有製,神本主義(yi) 出來的是政教合一的教主製,物本主義(yi) 出來的是黨(dang) 主製及所謂的公有製,君本主義(yi) 開出來的是君本位的君主製,君主獨裁主義(yi) ,與(yu) 儒家民本位的君主製性質和模式皆大不同。道本主義(yi) 為(wei) 出世法,開不出製度來。微友覺悟之路說得好:

 

“人類社會(hui) 的大災大難,多由物本主義(yi) 文化和神本主義(yi) 文化所帶來。道本主義(yi) 群體(ti) 對人世間事較淡漠疏離,人本主義(yi) 文化善善惡惡力度均欠缺,唯仁本主義(yi) 文化能真正地敬天保民,仁覆天下,揚善有方,懲惡有力,允執厥中,可給家國社會(hui) 良風美序的建設提供永久之保障。”

 

仁本主義(yi) 文明,政治為(wei) 王道,製度為(wei) 禮樂(le) ,其中政治製度為(wei) 君主製,包括公天下君主製和家天下君主製;經濟製度為(wei) 民有製,包括不能買(mai) 賣繼承的井田製和可以買(mai) 賣繼承的私有製;學製為(wei) 科舉(ju) 製。科舉(ju) 製是古代多種取士之法中最科學者,可以改革,不可廢除。

 

論政治文明度、社會(hui) 和諧度和人民幸福度,仁本主義(yi) 國家最高,其次為(wei) 人本主義(yi) 國家,其它以此類推。所以,選擇、信奉什麽(me) 樣的文化,關(guan) 乎個(ge) 人之吉凶憂樂(le) ,也關(guan) 乎民族之強弱榮辱,國家之興(xing) 衰存亡。

 

文化體(ti) 係作為(wei) 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jia) 值觀等要素的總和,又稱為(wei) 意識形態。作為(wei) 文化主體(ti) 、指導思想和立國精神的意識形態,對於(yu) 一個(ge) 國家的文明程度具有決(jue) 定性作用和影響。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le) 不興(xing) ,禮樂(le) 不興(xing) 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意識形態就是最大最根本的“名”。

 

一個(ge) 國家,民德不良好說,有官員在,可以道德教化;官德不良也好說,有製度在,可以製約和懲罰;製度不良還好說,有文化人和文化在,可以依據文化原則進行改良。但是,如果作為(wei) 文化主體(ti) 、指導思想和立國精神的意識形態本身就是惡的,那就一惡俱惡,伊何底止無可救藥矣。

 

所以,意識形態管控宜嚴(yan) 還是宜鬆這個(ge) 問題,具體(ti) 情況具體(ti) 分析。如果意識形態非正義(yi) ,當然越鬆越好,可以讓言論場和社會(hui) 獲得一定程度的自由。管控若嚴(yan) ,就管死了。良好的意識形態如自由主義(yi) ,若管控不嚴(yan) ,則容易受到惡性意識形態的汙染,應該嚴(yan) 一點。

 

至於(yu) 仁本主義(yi) ,越嚴(yan) 越好。蓋仁本主義(yi) 地位越高,理義(yi) 越純粹,社會(hui) 之自由和秩序配合得就越好,品質雙高。以儒立國的國家,在社會(hui) 和輿論層麵,應該百家爭(zheng) 鳴百花齊放,各門各派包括邪教,都不妨享有言論信仰自由,但在意識形態領域,必須嚴(yan) 防異端外道的雜染。即使作為(wei) 文化輔統的佛道兩(liang) 家,也要謹守宗教的本分,不能幹涉和指導政治事務。2017-9-28餘(yu) 東(dong) 海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