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士社】走進伏羲教育——記儒士社深圳學區廣州岑村小學伏羲班觀摩遊學

欄目:民間儒行
發布時間:2015-04-13 17:33:39
標簽:

 

 

走進伏羲教育——記儒士社深圳學區廣州岑村小學伏羲班觀摩遊學

供稿:子閑

來源:作者授權 伟德线上平台 發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二月廿二日丙辰

           耶穌2015年4月10日


 

記得幾年前就曾聽說過伏羲班,當時就想,伏羲是中華人文始祖,以伏羲命名的教育必然是合乎中華文明傳(chuan) 承,合乎中華民族性格,合乎中華人文化成的以人文本的教育形式;自此,心裏便一直藏著“心向往之”的情懷。此次有幸受香港德建文教協會(hui) 金虹老師邀請一起參加岑村小學伏羲班觀摩活動,使這份情懷得以實現。

 

   

 

2日晚上抵達酒店,有一群穿著“伏羲教育”文化衫的青年人向我們(men) 鞠躬表示歡迎,並熱情招待入住和就餐,細致入微的服務讓人倍感親(qin) 切。(當時就疑慮,他們(men) 是學校老師?社區義(yi) 工?酒店服務人員?應該是學校老師,當時是這麽(me) 想的。後來知道他們(men) 都是伏羲班孩子的家長,而所有的活動安排、主持和接待工作都由這些家長包攬完成,我感到十分的欣喜,能夠如此密切的聯動家長的立體(ti) 化的教育,正是我們(men) 長期追求的“全天候”的涵泳式教育。)

 

  

 

晚餐後是伏羲教育記岑村小學伏羲教育的介紹會(hui) 。伏羲教育基金會(hui) 秘書(shu) 長薑來博士介紹了從(cong) 一個(ge) 企業(ye) 主到追隨吳鴻清教授推廣伏羲教育(經典教育)的心路曆程。他經曆了從(cong) 術業(ye) 到哲學到宗教的人生探求,最終發現中華經典的智慧和力量;從(cong) 帶著不相信的態度去深入調查到深信而以之為(wei) 事業(ye) 的過程。他所啟示的是人內(nei) 心深處的文化自覺。香港孔教學院常務董事劉秀珍女士分享孔教會(hui) 在香港弘揚傳(chuan) 統文化80多年的經曆,她說對儒家“五常八德”的堅信和體(ti) 證是其從(cong) 事弘道工作的動力源泉。岑村小學伏羲班帶班林美娟老師分享自己兩(liang) 年來開設伏羲班的酸甜苦辣,開始承受家長、學校、政府各方麵的質疑和壓力,而她一直堅持毫不動搖(自比為(wei) 誌若山堅的“硬骨頭”),一心專(zhuan) 注於(yu) 孩子的教育,隨著班上孩子的變化,漸漸獲得家長的認可和學校的支持。在伏羲班教學中,她一個(ge) 人麵對全班40多個(ge) 孩子,拋開一切行政事務,將所有精力放在孩子教養(yang) 上。她最後得出的感受是“隻有樂(le) ,沒有苦”。

 

  

 

當晚雖然沒有見到伏羲班的孩子,但我們(men) 從(cong) 這些儒雅、親(qin) 和的孩子家長身上可以想象到這是怎樣的一群孩子,活潑、懂禮、樂(le) 群……

 

  

 

3日上午觀摩團來到岑村小學,正對大門的是一塊吳鴻清先生題寫(xie) 的“弘誌”石,“弘誌”石後麵是幹淨、整潔、一塵不染的校園。伏羲班上午的課程是以武術卡開始,孩子們(men) 的動作雖然還是比較生疏,但精氣神很足,每一次踢腿都鏗鏘有力。武術之後觀摩團來到伏羲班的教室,教室的布置很有古典氣息,整體(ti) 色調莊重靜雅,又不失活潑明快,地麵滿鋪軟墊,溫暖,有安全感。伏羲班教室約有兩(liang) 個(ge) 普通教室大,有授課區和活動區,這是一個(ge) 多功能教室,課室、活動室、圖書(shu) 館等功能都集於(yu) 其中。

 

一上午的課聽下來,發現了很多和想象中教學完全不一樣的東(dong) 西。第一,沒有科目,既不是語文課,也不是數學課,也不是活動課;第二,沒有課本章節,沒有教案;第三,不是一個(ge) 老師對著一班學生教學,有好幾個(ge) 助教協助教學;第四,課堂上不是所有孩子整齊劃一的學習(xi) 同樣的內(nei) 容,多項目同時進行;第五,有各種“積分”,如獎勵班幣100元,扣班幣50元等……開始覺得完全找不到章法,隻是感覺孩子們(men) 很是自得其樂(le) ,甚至懷疑這應該是一次精心設計的特殊課堂,在詢問助教(孩子家長,以義(yi) 工身份擔任助教),才知道這就是他們(men) 平常的課堂形式,而且課堂上林老師對孩子做出的每一個(ge) 獎勵或是處罰,都有助教記錄落實。仔細琢磨這一堂課,發現包含許多十分優(you) 秀的教育方法。首先,師生關(guan) 係十分親(qin) 密,老師全天和孩子在一起,了解每一個(ge) 孩子,能關(guan) 注到每個(ge) 孩子。其次,深刻融入德行教育和心性培養(yang) ,比如在課堂開始指出孩子們(men) 與(yu) 平時一樣課前五分鍾自由聊天、嬉鬧,沒有顧及觀摩團的長輩的問題,教孩子要懂禮,要知應對、進退;在課間安排還靜坐調息,引導孩子調節情緒,修養(yang) 性情。第三,課堂教授的內(nei) 容十分豐(feng) 富,有算術、珠算、經典、書(shu) 法等,很自然地穿插在整堂課中,寓教於(yu) 樂(le) ,在生活中實現教育,當然這需要教師高水平的教學藝術。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孩子們(men) 學到的德行和知識,是融洽的、整體(ti) 性的,而不是生硬的、割裂的、碎片化知識。

 

  

 

在下午的關(guan) 於(yu) 伏羲教育引入香港的探討中,首先是探討香港當以何種姿態應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wei) 主)的複興(xing) ,認為(wei) 香港應該走出當下狹隘的格局,當以中國輻射東(dong) 南亞(ya) 乃至全球的橋頭堡的視野和格局擁抱這一輪的文化複興(xing) 。在教育當中,要有中華文明的性格和品格,要有古典的精神和素養(yang) ,並要有時中智慧,契合當下的現實和發展。其後,伏羲班幾位孩子家長做了分享,家長們(men) 表達了對孩子德性教育的深切渴望,很多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很難帶,希望通過傳(chuan) 統文化培養(yang) 孩子的品行,以及對體(ti) 製教育的缺乏德性培養(yang) 的失望。他們(men) 發現孩子在伏羲班學習(xi) 半年之後,在懂禮、擔當上有很大的進步,會(hui) 主動承擔家務,有獨立能力。而且他們(men) 通過親(qin) 子共學,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內(nei) 心得到安頓,少了利祿心,多了平和心;不少家庭的關(guan) 係變得更加和諧,夫妻矛盾少了。家長的分享中,常有引經據典,增添了書(shu) 香之味。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看過,聽過,感受過,伏羲教育確實是符合傳(chuan) 統成人(成君子,成大人)的教育,值得大力發揚,樂(le) 見其成。當然伏羲教育也有其難以避免的問題,比如對當下教師的要求太高,大規模傳(chuan) 播受到很大的製約;教育的成本較高等等。希望伏羲教育要直麵問題,不斷精進,形成中華教育的核心品牌。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