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傳(chuan) 通讀入門之莊公十五年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三純齋”微信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廿五日乙未
耶穌2024年7月30日
[春秋]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hui) 於(yu) 鄄。
夏,夫人薑氏如齊。
秋,宋人、齊人、邾(婁)人伐郳(兒(er) )。鄭人侵宋。
冬,十月。
魯莊公十五年,公元前679年。
春季,《春秋》隻有一條記錄,“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hui) 於(yu) 鄄。”
去年冬天,齊桓公、宋桓公、衛惠公、鄭厲公幾位諸侯在鄄有過一次會(hui) 盟,當時是為(wei) 了與(yu) 宋國達成和解。這次,則是為(wei) 了齊國的霸業(ye) 。《左傳(chuan) 》春季的記錄就一句話:
十五年春,複會(hui) 焉,齊始霸也。
魯莊公十五年,幾位諸侯再次會(hui) 盟,這次會(hui) 盟標誌著齊桓公成為(wei) 一代霸主。
所謂霸主,杜預注釋說“始為(wei) 諸侯長”,即所有諸侯裏麵,大家公認他排第一位,在他上麵,隻有周天子比他高。
這件事,不僅(jin) 僅(jin) 是齊國勢力得到諸侯認可的標誌,更重要的是,標誌著實力代替了禮儀(yi) ,曆史發展到了一個(ge) 新的階段。從(cong) 此之後,齊桓公的位置始終在諸侯中排在了第一位,即使是位居公爵的宋國國君也得排在他的後麵,而且他可以對其他同盟的諸侯發號施令。
《公羊傳(chuan) 》對此條記錄沒關(guan) 注,《榖梁傳(chuan) 》還是那句:
複同會(hui) 也。
我隻想說,如果我的老師這樣給我講課,我肯定沒興(xing) 趣好好聽。
夏季,《春秋》也隻記載了一件事,“夏,夫人薑氏如齊。”
文薑上次出現在《春秋》中還是魯莊公七年與(yu) 齊襄公的兩(liang) 次約會(hui) 記錄,此後魯莊公八年齊襄公被弑殺之後再未見諸《春秋》,這次如齊到底所謂何事,史書(shu) 均無記載。《左傳(chuan) 》和《公羊傳(chuan) 》對這條也沒有額外注解,《榖梁傳(chuan) 》還是老調重彈:
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
我查資料,看到唐代徐彥的《公羊傳(chuan) 注疏》注解至此,說了句“複與(yu) 桓通”,意思是文薑又去齊國跟齊桓公私通去了——我覺得有些人這心理,確實陰暗得變態。張嘴就來,你倒是拿出證據來啊?
我個(ge) 人的猜測,可能文薑此次是作為(wei) 魯國特使前往齊國,試圖進一步緩和齊魯雙方關(guan) 係。齊國和魯國在齊襄公末年關(guan) 係大為(wei) 緩和,但在齊桓公即位以後因為(wei) 公子糾的緣故,前幾年雙方關(guan) 係一直緊張,隨著齊桓公這幾年不斷的經營,尤其是北杏之盟到鄄之盟,明顯齊國身邊已經籠絡了一大批盟友——哪怕是名義(yi) 上的,這對魯國來說壓力陡增,再與(yu) 齊國直接對立隻會(hui) 對魯國不利,所以雙方講和無疑是更好的選擇,這也是此前促成齊魯柯之盟的重要因素。文薑既是齊國的公主,齊國現任國君齊桓公跟她是兄妹(注:也可能是姐弟)關(guan) 係,又是魯莊公的母親(qin) ,要想進一步緩和齊國和魯國的關(guan) 係,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於(yu) 公是為(wei) 了兩(liang) 國,於(yu) 私是為(wei) 了兄弟和兒(er) 子,她也都有承擔這一重任的義(yi) 務。
文薑從(cong) 魯桓公三年嫁到魯國,到現在已經三十年過去了,不知道她這次回到齊國,看著昔日熟悉的山川城郭,會(hui) 不會(hui) 想起魯桓公,會(hui) 不會(hui) 想起齊襄公,會(hui) 不會(hui) 想起她與(yu) 這兩(liang) 個(ge) 男人之間的恩怨糾纏?
秋天來了,不打仗都對不起這個(ge) 肅殺的季節,所以戰爭(zheng) 順應天時而生,《春秋》秋季唯一的記錄就是戰爭(zheng) ,不過在引述《春秋》時,《左傳(chuan) 》和《榖梁傳(chuan) 》是“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鄭人侵宋。”《公羊傳(chuan) 》是“秋,宋人、齊人、邾婁人伐兒(er) 。鄭人侵宋。”
郳,在魯莊公五年出現過,當時說就是小邾國。但有學者懷疑因為(wei) 《公羊傳(chuan) 》這裏是“兒(er) ”,所以可能不是小邾國而是另一個(ge) 國家,但都缺乏充足的史料來佐證。
關(guan) 於(yu) 秋天這兩(liang) 場戰爭(zheng) ,《榖梁傳(chuan) 》和《公羊傳(chuan) 》均未關(guan) 注,《左傳(chuan) 》則注解了一下:
秋,諸侯為(wei) 宋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
諸侯攻打郳國,是為(wei) 了給宋國出氣——有一種說法說這個(ge) 郳當時是宋的附庸,但這時候叛宋,所以才惹出這場戰爭(zheng) 。畢竟鄄之盟宋是重要的一方,既然結盟了當然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小弟受氣大哥要出麵為(wei) 之討個(ge) 公道。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齊國已經成為(wei) 了霸主,且此次有齊國參加,之所以排序宋還是在前,並不是夫子有誤,就是說明這件事的主謀和牽頭方是宋。
宋是鄄之盟的重要參與(yu) 方,這時候聯合幾位盟友去攻打倪國,但沒有想到自己家裏也遭到了攻擊,關(guan) 鍵是攻擊宋國的一方也是鄄之盟的重要參與(yu) 方——鄭國。也就是說,齊桓公正式稱霸標誌的鄄之盟,剛盟誓不到一年,兩(liang) 個(ge) 小弟先打了起來。
鄭國為(wei) 何要攻打宋國,雖然《春秋》和《三傳(chuan) 》都沒有交代,但是聯係此前宋國和鄭國在鄭厲公即位事情上生出的一係列事端看,應該是剛複位的鄭厲公,對自己這二十多年的坎坷經曆始終有一口怨氣,而之所以有這麽(me) 坎坷的經曆,起因就是當年宋莊公脅迫鄭厲公納賄,所以這口氣始終憋在心裏,這時候複辟成功了,國內(nei) 估計也安定下來了,盡管年初跟宋國結盟了,也不過是麵和心不合,想來想去要出這口惡氣,恰好宋國出兵打倪國去了,國內(nei) 空虛,於(yu) 是腦子一熱,趁機出兵攻打宋國——說明當時的盟誓,真的可信度不高。
諸侯攻打郳國,和鄭國攻打宋國,兩(liang) 場戰爭(zheng) 結局如何《春秋》都未做交代,但是想來倪國是被痛扁了,鄭國和宋國之間戰況應該也不是多麽(me) 激烈。因為(wei) 跟著就是冬天,而冬天沒什麽(me) 大事可記,《春秋》直接三個(ge) 字“冬,十月”完事。
但是,鄭國這次攻打宋國,性質還是比較惡劣的,因為(wei) 這明顯是赤裸裸打臉齊桓公,以齊桓公的個(ge) 性,他會(hui) 就這樣默許了嗎?我們(men) 且待來年再看。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