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漢民】天下、天下為公及其現代意義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3-05-31 16:10:28
標簽:天下、天下為公
朱漢民

作者簡介:朱漢民,男,西曆一九五四年生,湖南邵陽人,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曾任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院長二十多年,推動了嶽麓書(shu) 院的現代複興(xing) 。著有《玄學與(yu) 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研究》《湖湘學派與(yu) 湖湘文化》《經典詮釋與(yu) 義(yi) 理體(ti) 認》、《儒學的多維視域》等。

天下、天下為(wei) 公及其現代意義(yi)

作者:朱漢民(湖南大學嶽麓書(shu) 院教授)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原載《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四月初九日乙酉

          耶穌2023年5月27日

 

 

 

禮記資料圖片

 

在中國傳(chuan) 統思想體(ti) 係中,“天下”是具有中華文明獨特性、同時也將會(hui) 對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重要理念。挖掘“天下”理念蘊含的豐(feng) 富思想意義(yi) ,不僅(jin) 能夠讓現代中國人理解它在中華文明的延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還可以讓現代世界思考它可能對現代人類多元文明共存的重要意義(yi) 。

 

但是,“天下”的曆史價(jia) 值與(yu) 現代意義(yi) 往往受到一些質疑,為(wei) 了避免對“天下”理念的誤解,需要對“天下”的基本意義(yi) 做進一步的分疏。在中華曆史上,“天下”一詞除了地理空間的字麵意義(yi) 之外,還包含著兩(liang) 個(ge) 方麵的重要意義(yi) 。

 

其一,政治秩序的“天下”製度。上古華夏經曆了從(cong) 單一氏族方國的“五帝”到“協和萬(wan) 邦”的夏商周王朝,在此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多元一體(ti) 的國家。特別是西周王朝通過分封製,將不同地域納入一個(ge) “九服”製度的政治共同體(ti) ,形成以周天子為(wei) 核心的天下政治體(ti) 係。秦漢帝國的“天下”政治秩序又發生變化,實行中央王朝直接統治地方的郡縣製,加上中央王朝通過朝貢、冊(ce) 封的藩屬,以及遙遠的蠻荒之地,構成後世中國政治秩序的“天下”空間。無論是西周王室通過分封製主導的天下,還是秦漢帝國通過郡縣製統轄的天下,均是建立在親(qin) 疏尊卑基礎上的一種政治製度。

 

其二,人文價(jia) 值的“天下”理念。當西周的天下體(ti) 係解體(ti) 後,為(wei) 了重建天下秩序,春秋戰國諸子紛紛推出未來天下的不同構想,而此時諸子開始思考並倡導新的“天下”意義(yi) 。開創民間講學的孔子及其儒家學派,建構了仁義(yi) 價(jia) 值的天下有道理念。早期儒家具有強烈的現實關(guan) 懷,希望在禮崩樂(le) 壞的東(dong) 周重建禮治秩序的天下,但是他們(men) 普遍具有“天下有道”的超越精神。所以,孔子開創的“天下有道”理念,完全是一個(ge) 不斷提升、超越的價(jia) 值序列,他從(cong) 和諧的禮治秩序提升出普遍性的仁義(yi) 價(jia) 值,又不斷將人間仁義(yi) 與(yu) 超越天道融通起來,與(yu) “天下”相關(guan) 的價(jia) 值理念進一步獲得超越的永恒性。

 

應該關(guan) 注的是,作為(wei) 政治秩序的“天下”與(yu) 價(jia) 值理念的“天下”有著密切的關(guan) 聯性。天下理念是從(cong) 天下政治中總結出來,但是天下理念提出後就有獨立價(jia) 值,會(hui) 不斷改造和提升天下政治,從(cong) 而實現中華文明的自我完善與(yu) 持續發展。所以,應該注意區別政治秩序的天下製度與(yu) 價(jia) 值目標的天下理念,天下製度是曆史的、有局限的;但是,天下理念超越了天下製度的局限,對民族合作、文化交流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探討中國傳(chuan) 統天下觀的曆史價(jia) 值與(yu) 現代意義(yi) ,重點是對中國傳(chuan) 統天下理念做思想探源和文化思考。

 

如前所述,政治製度的天下主要是由華夏民族與(yu) 蠻夷戎狄的不同族群組成的,體(ti) 現為(wei) 一種由中心到邊緣的等差秩序。而仁義(yi) 理念的“天下”則已經超越了天下製度的限製,代表一種更為(wei) 平等的價(jia) 值追求。仁義(yi) 價(jia) 值體(ti) 係希望消除差等,建立一個(ge) 平等互愛的人文世界。孔孟畢生努力實現的“天下有道”,就是強調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要建立在仁義(yi) 的基礎上。儒家認為(wei) 仁愛源於(yu) 人皆有之天性情感,仁義(yi) 價(jia) 值的天下就應該建立在此天性情感的基礎上。漢儒往往以“博愛”解釋儒家的仁愛,而宋儒肯定仁愛最終會(hui) 成為(wei) “民吾同胞”“萬(wan) 物一體(ti) ”的博愛精神。儒家仁義(yi) 的天下理念有深刻的傳(chuan) 統思想背景。儒家經典提出的“天生人”是中國人的普遍信仰,由於(yu) “天”是以“自然”方式“生”出人類,天與(yu) 人是血脈相通的父母與(yu) 子女的關(guan) 係,故而普天下的人類也是一種相通血脈的兄弟關(guan) 係。所以孔門弟子子夏提出:“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也。”(《論語·顏淵》)在古代,“四海”是一個(ge) 與(yu) “天下”相同的文化價(jia) 值空間,這個(ge) 空間範圍人與(yu) 人應該建立起平等互愛的關(guan) 係。所以,在人文價(jia) 值的天下理念中,華夷的區分不是血緣種族而是仁義(yi) 價(jia) 值,遵循仁義(yi) 理念的任何族群均可以成為(wei) 華夏,悖逆仁義(yi) 價(jia) 值的社會(hui) 則會(hui) 成為(wei) 蠻夷戎狄,更嚴(yan) 重的則成為(wei) 非人類的禽獸(shou) 。可見,仁義(yi) 價(jia) 值的天下理念,最終肯定一切種族、社群均是平等的。

 

與(yu) 此相關(guan) ,中國天下理念標榜一種王道精神,批判霸道政治手段。王道是要建立一個(ge) 平等互愛的人文世界,而霸道卻是用暴力強化等級差別的政治秩序。中國傳(chuan) 統天下理念孟子區別了“得國”與(yu) “得天下”的不同,他說:“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孟子認為(wei) 不仁的霸道者雖然可以獲得一時的政治權勢,但是絕不能夠獲得長久的天下,因為(wei) 得天下者必須首先能夠得天下民心,即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而一切政治家希望能夠得天下民心,必須首先堅持以仁義(yi) 得天下、治天下,也就是以王道而得天下。孟子強調堅守仁義(yi) 理念的王道才能得天下,認為(wei) 絕不可能通過不仁的霸道而獲得成功。所以,儒家倡導仁義(yi) 的天下,其實也就是王道的天下。

 

顯然,仁義(yi) 、王道的天下理念都是理想化的,而儒家的天下理念在追求理想的同時,又是從(cong) 西周、兩(liang) 漢的政治現實出發,並且希望兼顧現實可能的。其實,儒家天下理念的起點是現實政治與(yu) 社會(hui) 實踐,理念化的天下必須包含一種從(cong) 現實政治到終極意義(yi) 的價(jia) 值序列,即前麵所述的禮製、仁義(yi) 、天道的價(jia) 值序列。所以早期儒家提出天下理念的同時,又提出區分小康與(yu) 大同的不同曆史階段。中國人既向往最高的大同理想,同時又承認自己所處的時代是“小康”時期,“小康”之世是從(cong) 現實出發的不得已的主張。他們(men) 認為(wei) 自己生活在“天下為(wei) 家”的小康時代,建立“貨力為(wei) 己”的保護個(ge) 人權益的經濟製度,加強“城郭溝池以為(wei) 固”的軍(jun) 事設施,均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人類不能滿足於(yu) 小康,而應該在“天下為(wei) 家”的時代想到還有一個(ge) “天下為(wei) 公”的理想,這恰恰是天下理念中包含“天下大同”的人類理想。所以,“選賢與(yu) 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qin) 其親(qin) ,不獨子其子”的大同理想,既是我們(men) 批判小康時代不足與(yu) 缺陷的參照,也是我們(men) 奮鬥前行的長遠目標。因而,仁義(yi) 的天下,也是王道的天下,最終目標是大同的天下。

 

中國傳(chuan) 統天下理念在中華文明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這一理念既不回避天下是由利益不同、文化差異的民族構成,但是又不將這一種利益、文化的差異固化,反是以不同族群能夠和諧共處的仁義(yi) 精神、王道精神,為(wei) 天下尋求價(jia) 值共識提供天道的依據。我們(men) 相信,中國傳(chuan) 統天下理念也會(hui) 對現代人類多元文明共存有重要借鑒意義(yi) 。現代世界進入全球化時代,而全球化世界體(ti) 係麵臨(lin) 最大的問題,就是民族國家之間因政治、經濟、文化的差異、矛盾,從(cong) 而引發越來越激烈的利益衝(chong) 突。如何兼顧家國利益與(yu) 人類普遍利益,已經成為(wei) 現代世界麵臨(lin) 的最大難題。在國家利益日益衝(chong) 突的當代世界,應該將仁義(yi) 理念作為(wei) 不同民族國家共處的思想理念,以民心至上的王道精神反對霸權主義(yi) ,通過弘揚推己及人的天下主義(yi) 而破解狹隘的民族主義(yi) ,以具有普遍意義(yi) 的天下主義(yi) 作為(wei) 重建世界文明秩序的原則。這樣,才能夠消除國家不平等而帶來的矛盾衝(chong) 突,在重建世界文明秩序過程中,將不同民族國家平等和諧的天下大同作為(wei) 世界秩序的最高理想。

 

責任編輯:近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