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從武夷山的九曲溪到韓國的九曲文化

欄目:書評讀感
發布時間:2021-06-18 18:26:40
標簽:九曲溪、武夷山

從(cong) 武夷山的九曲溪到韓國的九曲文化

作者:陳媛

來源:《中華讀書(shu) 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醜(chou) 五月初七日乙未

          耶穌2021年6月16日

 

 

 

《慶北的九曲文化》,[韓]金文基著,陳媛譯,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第一版,128.00元

 

韓國有著悠久的九曲文化,不過韓國九曲文化的根源卻在中國的武夷山。已列入世界文化與(yu) 自然雙重遺產(chan) 名錄的武夷山,山峰林立,峰下的溪水蜿蜒環繞,形成三彎九曲,九曲溪因此而得名。但九曲溪之名遠播朝鮮半島並非因其景色秀美,而在於(yu) 它們(men) 與(yu) 朱子的深厚淵源。朱子辭官歸隱武夷山,於(yu) 淳熙十年(1183)四月建成武夷精舍,武夷精舍正是修建在九曲溪的第五曲。精舍建成引得四方士友來集,賦十二詠記其勝,更有韓元吉為(wei) 其作記(束景南,《朱熹年譜長編》,上海: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765頁),可謂一時之盛況。翌年二月,朱子與(yu) 士友學子遊武夷九曲溪,作《武夷棹歌》十首(同上,第787頁)。這便是九曲文化的發端。

 

眾(zhong) 所周知,朱子學於(yu) 13世紀末傳(chuan) 入朝鮮半島,經過高麗(li) 末期安珦、白頤正、鄭夢周、權近等諸多學者的努力得以廣泛推廣,進入朝鮮朝後成為(wei) 治國理念。朝鮮朝學者皆以朱子學為(wei) 業(ye) ,退溪李滉和栗穀李珥將朝鮮的朱子學,或者說性理學,發展至全盛期。韓國也因此擁有了燦爛的儒家文明。

 

慶北指韓國的慶尚北道,位於(yu) 韓國的東(dong) 南部,是儒家文化的聖地。退溪便出生於(yu) 此,1546年辭官隱居亦在此。退溪在這裏修建陶山書(shu) 院,潛心學問,培養(yang) 後學,使這裏成為(wei) 嶺南學派的重鎮,優(you) 秀的儒學家輩出。退溪及其後學們(men) 在慶北地區留下了璀璨的儒學遺產(chan) ,眾(zhong) 多的九曲園林、九曲詩和九曲圖即為(wei) 其中的代表。據金文基教授的調查,韓國全國有150餘(yu) 處九曲園林,慶北地區有48處。因此慶尚北道可謂是韓國九曲文化最繁盛之地。九曲文化以儒學為(wei) 基礎,集自然、文學、美術、批評於(yu) 一體(ti) ,說明了包括退溪在內(nei) 的朝鮮朝儒學家們(men) ,除了對朱子學展開理論上的探索與(yu) 創新之外,在現實生活中也以朱子的生活方式為(wei) 追求目標。

 

《慶北的九曲文化》由原韓國慶北大學金文基教授編纂,共有兩(liang) 部,分別出版於(yu) 2008年和2012年。中文版將兩(liang) 部韓文版專(zhuan) 著合二為(wei) 一,由筆者翻譯、華東(dong) 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本書(shu) 生動地展現了朝鮮朝儒學家仿效朱子的武夷九曲,創作九曲詩、繪製九曲圖、經營九曲園林的儒教生活方式,揭示了九曲園林不僅(jin) 是朝鮮朝儒學家實現性理學的空間,也是體(ti) 會(hui) 、傳(chuan) 承道學的獨特方式。全書(shu) 分為(wei) 兩(liang) 大部分:第一部分從(cong) 總體(ti) 上論述了九曲文化的淵源,以及韓國對九曲文化的受容,同時對慶北地區的九曲園林現狀進行了概括性闡述;第二部分分別對慶北地區的12個(ge) 市、郡的23個(ge) 九曲園林作了細致、生動的介紹。本書(shu) 最重要的意義(yi) 及特點體(ti) 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為(wei) 我們(men) 深入研究韓國對朱子學的承傳(chuan) 提供了新的視角。近年來研究朱子學在東(dong) 亞(ya) 的承傳(chuan) ,對韓國儒學多有涉及。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對東(dong) 亞(ya) 儒學方法論的探討,以及從(cong) 儒學理論角度考察韓國對朱子學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與(yu) 此不同,本書(shu) 提供了兩(liang) 個(ge) 新的視角:其一是從(cong) 文學批評角度深入分析了朝鮮儒學家對《武夷棹歌》受容的三種方式——河西金麟厚將《武夷棹歌》解釋為(wei) 吟誦入道次第的載道詩,高峰奇大升將其解釋為(wei) 因物起興(xing) 的寫(xie) 景詩,退溪李滉則認為(wei) 《武夷棹歌》既是寫(xie) 景詩又是載道詩。這是從(cong) 文學批評角度,具體(ti) 講則是從(cong) 漢詩角度,考察朝鮮朝儒學家對朱子學的受容。其二是從(cong) 實證角度,即通過對現實存在的自然景觀的考察,展現朝鮮朝儒學對朱子和朱子學的推崇、繼承和本土化。九曲園林作為(wei) 現實的存在,令人真實地看到和切實地體(ti) 驗到朝鮮朝儒學家們(men) 對朱子學不僅(jin) 僅(jin) 停留在研究的層麵,而且還在現實生活中加以實踐。

 

第二,拓展了朱子學研究的範圍。如上所述,對中韓或東(dong) 亞(ya) 朱子學的研究主要是以朱子學的理論為(wei) 中心,在思想史或教育史的範圍內(nei) 展開,而本書(shu) 則主要對韓國現存的儒學相關(guan) 的曆史遺跡進行了全麵的調查和研究,這正是朱子學研究的空白領域。金文基教授所在的慶北大學毗鄰慶尚北道,便於(yu) 對此地的九曲文化展開調查和研究。他多年致力於(yu) 對九曲園林和九曲詩的研究,以《聞慶的九曲園林和九曲文化》(2005)為(wei) 始,陸續出版了《慶北的九曲文化1》(2008),《慶北的九曲文化2》(2012),《嶺南的九曲文化》(2015),《達城的九曲與(yu) 遊船文化》(2018)等。這一新的研究領域的開辟,極大地促進了韓國九曲相關(guan) 研究的展開,湧現了大批成果,如前韓國中源大學教授李相周圍繞忠清北道的九曲出版的多部著作,還有李東(dong) 壽(音譯)的《陶山九曲退溪之路》(2011),林魯直的《清涼山與(yu) 陶山九曲》(2016),崔碩基的《先人的山水認識與(yu) 東(dong) 川九曲文化》(2020)等。目前國內(nei) 對武夷九曲和九曲詩的研究較少,本書(shu) 的出版或可刺激國內(nei) 相關(guan) 研究的開展。。

 

第三,綜合運用文獻調查、實地考察等多種研究方法。本書(shu) 最重要的貢獻之一便在於(yu) 清晰、全麵地整理了慶北地區九曲文化的現狀。慶北地區在朝鮮朝時期曾出現大量的九曲園林,但因為(wei) 韓國近代化的進程,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現僅(jin) 存48處,且有些園林各曲的具體(ti) 位置已難以確定。因此金教授組織研究團隊,查閱大量的縣誌、文集等文獻資料,對每處園林每一曲的具體(ti) 位置進行了詳細考證。特別是從(cong) 大量的文集中將九曲詩加以搜集、整理和翻譯,以文學批評和儒學理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朝鮮朝儒學家們(men) 營建九曲和遊覽九曲的深意,揭示他們(men) 繼承朱子之道的誌向。此外,金教授團隊還對每處園林進行實地考察,與(yu) 文獻記載相互印證,使朝鮮朝時期璀璨的九曲文明得以重現。不僅(jin) 如此,他們(men) 還采集了大量的影像資料,圖文結合,令讀者有身臨(lin) 其境之感。

 

第四,為(wei) 朱子相關(guan) 文化遺跡的保護提供了借鑒。金文基教授看到眾(zhong) 多的九曲園林伴隨著近代化的進程在逐漸消失,他迫切地感受到承載悠久儒家文化的九曲園林亟待拯救和保護。於(yu) 是他從(cong) 1980年便開始著手調查和研究,其研究成果為(wei) 韓國政府保護儒家曆史遺跡提供了有效方案。另一方麵,當地政府也逐漸認識到保護九曲文化的重要性,從(cong) 2000年開始,聞慶市和慶尚道政府為(wei) 金教授的研究提供了大量人力和資金的支持。

 

總之,研究東(dong) 亞(ya) 儒學和東(dong) 亞(ya) 朱子學不應該隻有理論的研究,也不能僅(jin) 限於(yu) 哲學層麵的探求,拓寬研究的領域,探尋不同的研究視角,是深化朱子學研究的方向。《慶北的九曲文化》即是一個(ge) 具體(ti) 的案例,給我們(men) 很多啟發。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