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家陳來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成為國際出版界的“寵兒”

欄目:新聞快訊
發布時間:2018-09-13 17:29:52
標簽:

 

原標題:中國出版走向世界的步伐日益加快,外國讀者對中國高質量學術著作閱讀需求在增加——合力推動學術著作大步“走出去”

記者:張賀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八月初四日戊申

          耶穌2018年9月13日

 

  


在第二十五屆北京國際圖書(shu) 博覽會(hui) 上,“走出去”圖書(shu) 集中展示。本報記者 張賀攝

 

 

在第二十五屆北京國際圖書(shu) 博覽會(hui) 上,“走出去”圖書(shu) 集中展示。本報記者 張賀攝

 

“一國一策”助推“走出去”

 

誰也沒有想到,一本主題嚴(yan) 肅、語言艱深的研究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學術作品竟然成為(wei) 國際出版界的“寵兒(er) ”,短短兩(liang) 年,20多個(ge) 國家以本國語言出版了這本書(shu) ,而現在還在向著30個(ge) 語種的目標持續前進。這本書(shu) 就是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而推動這本書(shu) 走向國際的是三聯書(shu) 店對外合作部主任孫瑋。

 

孫瑋說,學術著作“走出去”的難度比普通圖書(shu) 大得多,但意義(yi) 和價(jia) 值也重要得多。一本經由國外權威學術出版機構出版發行的中國學術作品,不僅(jin) 對學者本人擴大學術知名度有積極作用,更意味著國際學術界對中國學術成果的認可。學術作品的讀者和采購方一般都是所在國的學術界、知識界和大學圖書(shu) 館,是主流人群和精英階層,得到他們(men) 的認可對於(yu) 擴大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很有意義(yi) 。

 

“陳來先生本身的國際學術地位,這本書(shu) ‘大家小書(shu) ’的陳述方式,既有學術高度又通俗易懂,這些都是它能走出去的因素,”孫瑋說,“但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的策略要根據不同國家有所不同,有針對性才有效果。”

 

孫瑋說,為(wei) 了向歐美出版機構說明這本書(shu) 的學術價(jia) 值,她重點強調了這是一本研究中國哲學的著作,所選擇的出版社也都是專(zhuan) 業(ye) 的學術出版社。

 

孫瑋認為(wei) ,國外讀者對中國的了解和認知呈現兩(liang) 極分化的特點,一部分漢學家、中國學家對中國的研究之精深、之細致令人驚歎,但同時普通大眾(zhong) 對中國的了解還有待增強。對前者要強調該書(shu) 的學術價(jia) 值,對後者則要提供貼近性,比如“為(wei) 什麽(me) 中國人的行為(wei) 舉(ju) 止是這樣的?就是因為(wei) 中國人具有不同西方的價(jia) 值觀念,中國人的做事方式植根於(yu) 中國哲學,比如‘集體(ti) 大於(yu) 個(ge) 人’,這麽(me) 一說,國外普通讀者就容易接受了。”孫瑋說,“總之,有針對性的推廣更能打動人,效果也要好得多。”

 

拓展人文社科版權輸出

 

與(yu) 《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類似,中華書(shu) 局出版的樓宇烈《中國文化的根本精神》也已簽訂13種語言的版本,主要來自“一帶一路”建設參與(yu) 國家,如土耳其、哈薩克斯坦、保加利亞(ya) 、越南等。中華書(shu) 局總編輯顧青說,其實嚴(yan) 格地說,樓先生的這本書(shu) 不是學術專(zhuan) 著,而是帶有學術性質的文化讀物,因此對大語種的學術出版機構而言,輸出難度較大,而發展中國家非常歡迎這樣的書(shu) 。

 

學術出版按領域劃分,可以大致分成人文社會(hui) 科學和自然科學兩(liang) 類,前者的輸出難度要遠遠大於(yu) 後者。目前我國自然科學學者,特別是科技類、工程類、農(nong) 業(ye) 類、醫學類的學者很多都可以直接用英語發表論文、用英語撰寫(xie) 專(zhuan) 著。大多數國外權威學術出版機構也都在華設立辦事處,與(yu) 我國自然科學學者有廣泛而密切的聯係,因此自然科學著作的版權輸出更順暢。但我國人文社會(hui) 科學與(yu) 西方的學術傳(chuan) 統不盡相同,彼此關(guan) 注的主題、寫(xie) 作的方式等都不一樣,導致輸出難度較大。

 

顧青指出,西方的學術出版機構一般都采取匿名評審製度,執行很嚴(yan) 格,因此能夠輸出的都是具有國際影響的知名學者的作品。這也決(jue) 定了我國人文社科著作的國際版權輸出數量還不是很大。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國際社會(hui) 越來越關(guan) 注中國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對有關(guan) 中國經濟、社會(hui) 的高質量學術專(zhuan) 著的興(xing) 趣越來越高,相關(guan) 作品日益走進國外主流學術出版機構。

 

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與(yu) 世界科技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鞠海龍教授作品《中國海權戰略參照體(ti) 係》被劍橋大學選為(wei) 教科書(shu) 。與(yu) MCM合作的《中國曆史學30年》(英文版)作為(wei) 2015年世界史學大會(hui) 用書(shu) ,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曆史學家的好評,當年2000冊(ce) 銷售一空並重印。與(yu) 勞特利齊出版社合作的China Perspective係列圖書(shu) 已出版11種,如《宏觀調控、經濟發展與(yu) 深化改革》《運行與(yu) 調控——中國宏觀經濟研究》《減貧與(yu) 包容:發展經濟學研究》《宏觀經濟分析中的財政政策》《社會(hui) 轉型與(yu) 中國經驗》《中國的低生育率與(yu) 人口可持續發展》等。中國社科出版社社長趙劍英說,這套專(zhuan) 題文集是讓世界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的一個(ge) 很好的窗口,因此受到了國外合作方的歡迎。

 

趙劍英介紹說,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已經與(yu) Springer Nature、Routledge、WSP、劍橋大學出版社等知名學術出版社建立合作關(guan) 係,共同策劃或合作出版外文圖書(shu) 100多種。

 

別讓翻譯阻礙輸出

 

對國際出版而言,翻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學術著作的翻譯難度要遠遠高於(yu) 普及性讀物。能否找到合適的譯者,拿出高質量的翻譯,就成為(wei) 學術著作能否輸出的關(guan) 鍵。

 

孫瑋說,一些國家因為(wei) 經費緊張,對翻譯費比較看重,一本書(shu) 如果中方補貼翻譯費就能加快版權輸出。近年來,我國相繼實施絲(si) 路書(shu) 香工程、經典中國工程、中國圖書(shu) 對外推廣計劃、中外互譯項目等,對入選的圖書(shu) 提供翻譯補助,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圖書(shu) 的“走出去”。

 

不過即使有了經費,譯者的問題也需要很好地解決(jue) 。合適的譯者不好找,我國各出版社版權經理為(wei) 此花費了不少精力。

 

“既要懂專(zhuan) 業(ye) ,又要外語好,這樣的中國譯者數量還不夠多,一般大學外語老師很有翻譯的積極性,但翻譯普及性作品還可以,翻譯學術專(zhuan) 著就不理想了,因此這些年我們(men) 經常要找國外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來翻譯。”顧青說,像葛兆光先生、陳鼓應先生的作品都是他們(men) 自己推薦的翻譯家翻譯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價(jia) 值》是由陳來先生的學生、一位美國學者翻譯的。

 

學術出版“走出去”要加快,培養(yang) 新一代的漢學家、翻譯家就顯得十分迫切。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