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位多向度的文藝評論家——許石林
作者:王玉文(深圳高級中學[集團])
來源:作者授權伟德线上平台發表
時間:西元2017年7月19日
從(cong) 讀書(shu) 到教書(shu) ,“觀古知今思進退”是我習(xi) 得的關(guan) 於(yu) 曆史學習(xi) 的經驗。在喧囂的鵬城,偶然間得到了《桃花扇底看前朝》這樣一本可以觀古今的書(shu) ,甚為(wei) 驚喜。

書(shu) 中管窺曆史細節,描摹曆史瞬間,摻雜個(ge) 體(ti) 認知,抒發心中塊壘,林林總總,匯集了令人驚訝的、稱奇的、感慨的富於(yu) 隱喻色彩的曆史片段,照射在我的眼前。在獲得閱讀快感之後,我記住一個(ge) 名字——許石林。
這個(ge) 名字會(hui) 輕易地讓人聯想到《新白娘子傳(chuan) 奇》中的許仕林,語音類同,但語調不同。一仕一石,也隱隱地透露出迥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生存品格。自然地,作為(wei) 語文老師,平日讀文學作品較多,在接觸到這樣從(cong) 史料文獻看待現今社會(hui) 變成了我個(ge) 體(ti) 閱讀的當下需求。自然地,在有限的工作範圍之內(nei) ,我也帶著學生一起讀。
突然有一天,當當彈出了一本書(shu) 名,吸引了我的目光:《清風明月舊襟懷》許石林——借古人之酒杯,澆今人之塊壘。我趕緊瀏覽了網頁,為(wei) 了包郵,買(mai) 了3本。自己閱讀的同時,也隨手拿出其他2本給學生看。結果,我發現學生看得也蠻認真投入的,有的還拿著書(shu) 來詢問書(shu) 中的具體(ti) 史事。

今年4月,為(wei) 了激發學生熱愛閱讀、樂(le) 於(yu) 閱讀的興(xing) 趣,有幸邀請到了許石林老師來到校園進行了一場文學講座。講座伊始,許老師神秘地給每位同學分發了一張他準備的彩色小紙片,並和顏悅色地提示同學們(men) ,如在聽講中間,有什麽(me) 疑問,可以寫(xie) 下來,交給他,在互動時集中解答,避免互動中再提問,有的學生可能言語遲慢造成時間浪費和氣氛鬆懈。記得當時孩子們(men) 臉上看似平靜,卻是激動不已。
在談及如何閱讀名著經典,許老師提醒同學們(men) :中外名著經典。比如外國的文學名著譯本,同一本書(shu) ,我們(men) 應盡量挑選老一輩翻譯家們(men) 的作品,例如梁實秋、朱生豪等人翻譯的外國作品是值得品讀、細讀的,因為(wei) 他們(men) 的文字端莊典雅,油滑;至於(yu) 中文名著,在中學階段應熟讀“四書(shu) 五經”,反複琢磨,最好能背誦。
除了對中外名著閱讀有著個(ge) 體(ti) 性的思考,許石林老師還談及了自己小時候讀古文的經曆,饒有趣味地再現了那艱苦歲月裏的讀書(shu) 情景,提醒在座同學們(men) 讀古書(shu) 也是要講究方法。許老師談自己的經驗:讀古文,先看注釋,再看正文,速度快。學古文,必須先弄懂字、詞,之後才可能理解篇章,並學習(xi) 文章結構,通曉文章所要表達的具體(ti) 內(nei) 涵。
許老師還談及了中學生對閱讀小說的看法。他說道,小說好看、生活化、娛樂(le) 化,實際上類似於(yu) “紙質版”的電視場景。但中學生對小說的閱讀是要有選擇的,要挑選那些有助於(yu) 提高自己語文學習(xi) 的小說來讀,那種消遣類的作品對同學們(men) 是不合時宜的,不要隨便被小說牽著我們(men) 的思緒亂(luan) 走,有的作者以小說出名,專(zhuan) 門針對中學生讀者,商業(ye) 上很成功。這種小說實際上是對中學生讀者的誘騙,他的小說對中學生有害的,學生們(men) 的閱讀,除了能幫助作者商業(ye) 上更加成功以外,對學生隻有壞處沒有好處。對這種作者,許老師說他從(cong) 不羨慕這種作者的商業(ye) 成功,反而認為(wei) ,這種作者以小說斷人慧根,是在造孽。
除此之外,許老師談及寫(xie) 作也是頗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中學生寫(xie) 文章時,視角要變,不能總停留在孩子的角度,要試圖以一種成熟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隻有這樣,才能看出問題的本質。寫(xie) 文章就如在戰場指點江山,若還總是下意識將自己牢牢定位為(wei) 一名孩子,怎能保證不打敗仗?許老師在寫(xie) 作的選材、立意、結構等層麵做了一些舉(ju) 例與(yu) 引申,引得在場同學們(men) 時不時頷首稱讚。
講座過程中,我才感受到許老師不隻在曆史古文方麵有研究,而是處處彰顯了他對人生觀、民俗、寫(xie) 作等多麵向的文藝才華,也展露出一個(ge) 文藝工作者對孩子們(men) 在讀書(shu) 、寫(xie) 作上的熏陶與(yu) 耐心引領,為(wei) 孩子們(men) 熱愛讀書(shu) 、學會(hui) 閱讀指引方向。
講座的尾聲,許老師說,凡是好的文藝作品,比如音樂(le) 、戲曲、繪畫等等,你反複琢磨,將這個(ge) 作品的結構能夠掌握,並將其結構移到寫(xie) 作文上,也一定是很成功的作文結構,他為(wei) 此即興(xing) 唱了87版《紅樓夢》的插曲《分骨肉》,聲音悠長,抒情回環,無限不舍與(yu) 纏綿,引人回味。
他唱一句,解釋一句,引領聽眾(zhong) 一步步進入音樂(le) 所營造的意境場景和氛圍中去,最後說,這首歌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結構,像八股文的股一樣。所以,他說他從(cong) 不浪費任何視聽的機會(hui) ,都能琢磨出有益的東(dong) 西來。
許老師講課後不久,我在我的學生們(men) 的隨筆和作文上看到:“大名鼎鼎的許石林老師來我校講座,好擠、好多人”、“我聽這個(ge) 講座後,感覺到要好好地閱讀,很有必要多讀古書(shu) ”、“看來閱讀要認認真真的,不看《三生三世十裏桃花》這種書(shu) ”、“唱的選段好好聽,我也想唱”等跟講座相關(guan) 的感受,深深地體(ti) 味到一位多向度的文藝評論家對孩子在學習(xi) 方麵的示範和引領是多麽(me) 得重要。
講座“接地氣”、有影響,正青春的孩子們(men) ,他們(men) 熱愛文學、樂(le) 於(yu) 閱讀,如果有這樣多元、多維度的語文綜合素養(yang) 的引領,將會(hui) 輕鬆實現閱讀名著經典、寫(xie) 出錦繡文章這樣的語文綜合素養(yang) 要求!
隨後,我才進一步了解到,許老師除了是深圳市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副主席,還是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客座教授,在雜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吟誦、古琴、美食等領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有一定的影響。
期待著更多許老師這樣多向度的專(zhuan) 家走進校園,走近學生,幫助孩子們(men) 浸潤在書(shu) 香裏,幸福地成長。
2017年7月19日
【上一篇】黃曉林著《日用常行》出版暨跋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