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青年人應該成為什麽樣的君子

欄目:快評熱議
發布時間:2016-11-30 20:30:11
標簽:

青年人應該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君子

作者:樓宇烈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一月初二日丙辰

          耶穌2016年11月30日

 

 

 

人民日報編者按:價(jia) 值多元時代,多元意味著自由,也容易迷惘,年輕人需要或春風化雨、或當頭棒喝的提攜。盡管有觀點認為(wei) 人類進入後喻時代,青年掌握著更多話語權,但在一些常識和基本價(jia) 值方麵,人類的傳(chuan) 承仍然是深厚而沛然的。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yu) 青年。”從(cong) 本期開始,周刊將約請在思想文化藝術領域有所建樹的學者,回應青年關(guan) 切的問題,以期幫助青年解讀時代,投入時代,引領時代風尚,把握好屬於(yu) 這一代的際遇和機緣,贏得屬於(yu) 自己的光榮。

 

一百年前,梁啟超先生給清華學子作了題為(wei) 《君子》的演講,並引用《周易》乾坤兩(liang) 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清華學子“崇德修學,勉為(wei) 真君子”。

 

“君子”是對一個(ge) 人品格的描述,怎樣做君子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主題。先秦典籍中,儒家的四書(shu) 五經就不用提了,即便是道家、墨家、法家等的經典著作,君子也是一個(ge) 重要的常用詞。當然,“君子”這個(ge) 詞的內(nei) 涵,在曆史上也是有流變的,起初它是社會(hui) 地位的標誌,後來變為(wei) 人格品格的標誌。而促進這個(ge) 流變發生的關(guan) 鍵人物就是孔子。孔夫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將原本屬於(yu) 貴族的文化積極傳(chuan) 遞給平民百姓,培養(yang) 了很多有重要曆史影響的博雅君子,開啟了中國文化的新紀元。

 

對品格的重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在北大課堂上給同學們(men) 推薦過一本書(shu) 《品格的力量》,這是英國學者塞繆爾·斯邁爾斯的作品,這本著作在西方被譽為(wei) “文明素養(yang) 的經典手冊(ce) ”。作者在書(shu) 中引用了馬丁·路德的一句名言:“一個(ge) 國家的繁榮,不在於(yu) 其國庫的富足,不在於(yu) 其城池的堅固,也不在於(yu) 其公共建築的華麗(li) 氣派,而在於(yu) 其公民的教養(yang) ,在於(yu) 人的文明、教化和品格,這才是它實際利害之所在、主要實力之所在、真正威力之所在。”可見西方對品格的重視程度並不亞(ya) 於(yu) 我們(men) 中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立誌做君子,這是一種使命與(yu) 擔當,於(yu) 古今皆然。怎麽(me) 做君子?應當於(yu) 引領風氣和弘傳(chuan) 文化兩(liang) 方麵有所建樹。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君子的首要責任就是引領風氣。君子的德行是社會(hui) 風尚的源頭活水。要引領社會(hui) 風氣,首先就要有足夠的定力,不隨波逐流。中國文化是“反求諸己”的文化,曆來強調“為(wei) 己之學”,強調做學問的真正目的不在於(yu) 獲取名利,而在於(yu) 立身行道,這就需要做得自家主人翁,不為(wei) 外誘所惑。據羅爾綱先生回憶,其師胡適先生常對他講:“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我看應該再加一句,時髦不能跟!”跟風並不可怕,因為(wei) 從(cong) 眾(zhong) 心理是一種普遍的人性,可怕的是沒有君子引領風氣。天下總是要有風氣的,而風氣正還是不正,主要靠君子,曾國藩說過:“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宋代的呂本中也說過:“士大夫喜言風俗不好。風俗是誰做來?身便是風俗,不自去做,如何得是好?”時代呼喚更多獨立不倚、和而不流、剛健有為(wei) 的君子,躬行踐履,共同推動社會(hui) 風氣的改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君子還有一個(ge) 重要責任就是弘傳(chuan) 文化。作為(wei) 正在逐漸展開的生命,我們(men) 像樹木一樣,是有“本”有根的存在,所以,不忘本、“報本反始”就應當是貫穿於(yu) 生命的主線。“禮者,大報本也”,作為(wei) 禮儀(yi) 之邦的中華,最重要的精神品質之一就是知其所從(cong) 來、敬其所從(cong) 來。那麽(me) ,“本”在何處?《荀子》有言:“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本原,離開了天地就沒有生命;生命又有不同的種類,先祖是每一類的“本”;人與(yu) 其他動物不同,人應該懂得做人的道理,這就要靠國家、師長的教育,“君”就是國家的象征。樹高千尺不忘根,文化滋養(yang) 了我們(men) ,我們(men) 就要回報文化,在傳(chuan) 承中弘揚和光大中華文化。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中華之“道”正在於(yu) 一代又一代君子對“本”的不息灌溉。當代青年應有誌於(yu) 此,發傳(chuan) 統之幽微,賦其以現代意識,勇做傳(chuan) 承弘揚民族文化的真君子。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