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liang) 岸國學大家聚首廈門海滄 探討“耕讀文化”傳(chuan) 承
來源:央廣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十月廿三日戊申
耶穌2016年11月22日
央廣網廈門11月22日消息(記者陳庚)2016海峽兩(liang) 岸(廈門)樂(le) 活節的重頭戲———“耕讀在兩(liang) 岸,文明共承傳(chuan) ”國學院長論壇今天在廈門市海滄台商投資區舉(ju) 辦。來自兩(liang) 岸十餘(yu) 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國學院院長和學者齊聚一堂,交流探討在當下如何傳(chuan) 承發揚“耕讀文化”來滋養(yang) 人心,推動現代化健康發展。
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在演講中指出,現代社會(hui) ,人們(men) 麵對壓力、緊張、痛苦,精神與(yu) 心理疾病增加,更加需要有操存涵養(yang) 、有承受力和心理健康的人。要結合東(dong) 西方文明所孕育發展的一直到今天還養(yang) 育人性的新的文化來陶冶情操、涵養(yang) 人心。
另一方麵,如同西方現代社會(hui) 的背後有基督教精神在支撐,在起作用,“中國現代社會(hui) 的背後一定要有本土文化精神文明,特別是長期積澱下來並且對公序良俗有滋潤、滋養(yang) 作用的儒家禮樂(le) 文明來支撐,來起作用。”郭齊勇說。
郭齊勇認為(wei) ,新時代重建與(yu) 拓展“耕讀文化”的意義(yi) ,是在民間自植靈根,安身立命,返本開新,美政美俗。可以從(cong) 編撰傳(chuan) 統文化讀本、製定新的家禮社禮、辦好社區書(shu) 院、建設新時代的六倫(lun) 或者七倫(lun) 等方麵來入手,做實做細。
台灣奉元書(shu) 院原理事長徐泓在演講中呼應了郭齊勇的觀點。在他看來,要傳(chuan) 承好“耕讀文化”,關(guan) 鍵是要因時因地把傳(chuan) 統文化精髓落實下來,取精華、去糟粕,“與(yu) 時偕行”。
本次論壇由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管委會(hui) 主辦,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台灣大學人文社會(hui) 高等研究院等協辦,雲(yun) 集了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複旦大學、武漢大學、人民大學、廈門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奉元書(shu) 院、台灣海洋大學等高校和機構的國學名家坐而論道。
論壇期間,與(yu) 會(hui) 學者們(men) 來到海滄天竺書(shu) 院、香草園、青礁村院前社、青礁慈濟東(dong) 宮等地參訪,對海滄區依托社區書(shu) 院,傳(chuan) 承“耕讀文化”,形成良好的家風、社風,培養(yang) 市民開放包容的心態等做法給予了積極評價(jia) 。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朱人求】東(dong) 亞(ya) 朱子學研究的新課題
【下一篇】第二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開幕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