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薛允升 輯錄、張忠煒教授 點校《漢律輯存合校》出版
-6.png!article_800_auto)
書(shu) 名:《漢律輯存合校》
輯録:(清)薛允升
點校:張忠焯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7月
【整理者簡介】
-5.png!article_800_auto)
張忠煒,1977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教授,研究方向爲秦漢史。代表作有《秦漢律令法係研究初編》《秦漢律令法係研究續編》等,代表論文有《〈居延新簡〉所見“購償(chang) 科別”冊(ce) 書(shu) 複原及相關(guan) 問題之研究(修訂本)》《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藏秦漢碑拓擷英》《裏耶秦簡9-2289的反印文及相關(guan) 問題》等。
【內(nei) 容簡介】
《漢律輯存》爲清末律學大家薛允升遺作,於(yu) 1900年前後亡佚。王式通嚐言:“他日薛書(shu) 複出,沈書(shu) 刊行,並此而三,其爲有功於(yu) 律學者爲何如也!”《漢律輯存》似非定本,雖無法與(yu) 沈家本、程樹德之書(shu) 相提並論,但具有沈、程書(shu) 所不具備的顯著特征:除輯佚《漢書(shu) 》《史記》《後漢書(shu) 》等所載外,對《說文》及經書(shu) 記載,如《公羊傳(chuan) 》《周禮》《禮記》等,亦給予較多關(guan) 注;漢唐注疏外,又多采惠士奇《禮說》、惠棟《九經古義(yi) 》、孔廣森《經學卮言》等論著,這是薛輯最顯著的特色之一。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薛書(shu) 自有不可取代之價(jia) 值。此次整理,以傅斯年圖書(shu) 館所藏稿本爲工作本,北京大學圖書(shu) 館與(yu) 關(guan) 西大學內(nei) 藤文庫所藏鈔本爲參校本,推出合校新本,使心血之作化身萬(wan) 千,以紀念這位“傳(chuan) 統法學的殿後人物”——薛允升。此外,本書(shu) 附録部分爲清人所輯漢律令文獻,借以展現清人漢代律學輯佚之成就。
【目錄】
致謝
前言 漢律輯存稿鈔本源流考
凡例
卷首 薛允升傳(chuan) 記資料與(yu) 漢律輯存凡例
薛公墓誌銘……………孫家鼐(劉光蕡代筆)
刑部尚書(shu) 薛公行狀……………………姚永樸
清史稿·薛允升傳(chuan)
漢律輯存凡例(代薛尚書(shu) )…………沈曾植
卷一 漢律輯存合校(上)
卷二 漢律輯存合校(下)
附録 清人漢律令輯佚三種
漢律考(孫誌祖)
說文引漢律令考(胡玉縉)
說文解字引漢律令考(王仁俊)
參考文獻
後記 讀清人漢律令輯佚三種書(shu) 後
【致謝】
整理《漢律輯存》稿鈔本,完全出乎意外,不得不感歎所謂的冥冥之緣。
二〇一二年二月,有機會(hui) 到台南參加一個(ge) 學習(xi) 活動。臨(lin) 行前,徐世虹老師提到:《漢律輯存》深藏傅斯年圖書(shu) 館,至今尚無該稿本一頁書(shu) 影麵世,若有時間不妨去調查一番。結束台南活動後,特意在史語所停留數日。起先是在計算機上閲讀數字化成果,隻是該稿本屬於(yu) 剪輯未定稿,不少內(nei) 容未能準確呈現。在邢義(yi) 田、湯蔓媛先生的協助下,得以調閲稿本,並與(yu) 堀毅整理本進行初步比對。後以《漢律輯存稿本跋》爲題成文,刊於(yu) 《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六輯。
後繼續鑽故紙堆,草成《清人說文解字引漢律令考輯校二種》一文,刊於(yu) 《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八輯。
二〇一七年六月,讀七野敏光《九朝律考および漢唐間正史刑法誌》一文,方知關(guan) 西大學內(nei) 藤文庫亦藏有《漢律輯存》一冊(ce) 。在藤田高夫、畑野吉則先生的協助下,得以調閲此書(shu) ;藤田先生又惠贈《唐明律合編稿本》一書(shu) 。庚子大疫年,災禍頻仍,困於(yu) 鬥室中。百無聊賴,重拾此篇,寫(xie) 作解題,校訂文字,以度時日。後以《關(guan) 西大學內(nei) 藤文庫藏漢律輯存校訂》爲題成文,刊於(yu) 《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十四輯。
此篇草成之初,呈請師友批評。或惠示北大藏本之信息,或協助辦理入校借閲,或郵件告知朱頤年之文,或下賜新作及書(shu) 影多種,恕不一一具名致謝!
文獻整理,屬非科研成果,當然不受重視,發文更是不易。幸賴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所刊接納,上述文字得以發表。因緣際會(hui) ,故決(jue) 定重新整理是書(shu) ,此即合校成書(shu) 之始末,並於(yu) 此略誌諸位師友及所刊之功。原刊諸文存在的問題,已或多或少地修訂;若蒙稱引,請以此書(shu) 爲準。雖如此,書(shu) 中存在問題,仍當文責自負。
忠煒淺陋,讀研究生時,跟李曉菊老師上文獻學課程,始知讀餘(yu) 嘉錫先生書(shu) 。由《古書(shu) 通例》而審視秦漢律之體(ti) 例,由《目録學發微》而審視漢代律令學,受益多矣。上述諸文及相關(guan) 著作,發表前多經老師審讀,失誤因得以減少。老師生性恬淡,於(yu) 二〇二〇年十月退休,搬至郊區讀書(shu) 。願將此書(shu) 獻給李曉菊教授,聊表學生感謝之意!
張忠煒
二〇二三年三月一日初稿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二日改定
責任編輯:近複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