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華 葉鴻】君子文化與美好生活

欄目:文化雜談
發布時間:2023-11-03 16:21:54
標簽:

君子文化與(yu) 美好生活

作者:任俊華 葉鴻

來源:《學習(xi) 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二十日乙醜(chou)

          耶穌2023年11月3日

 

什麽(me) 是美好生活?

 

相信一百個(ge) 人有一百種解讀。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君子文化的視域來談談美好生活。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提到君子文化,我們(men) 想到的往往都是美好事物。本文所言之君子是作為(wei) 一個(ge) 有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獨有標識的範疇,君子就是為(wei) 學做事都重品德的人,代表著億(yi) 萬(wan) 中華兒(er) 女孜孜以求的理想人格,代表著五千年源遠流長中華文明的正能量和主旋律,是傳(chuan) 統倫(lun) 理道德的基本內(nei) 核和民族精神的集中彰顯。《論語·述而》篇為(wei) 我們(men) 描繪了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那就是“誌於(yu) 道,據於(yu) 德,依於(yu) 仁,遊於(yu) 藝”,具體(ti) 而言就是君子要以弘道作為(wei) 自己的理想,以倫(lun) 理道德作為(wei) 行事的依據,按照仁愛的原則,熟練掌握禮、樂(le) 、射、禦、書(shu) 、數等多方麵的綜合技能。概括起來說就是君子要有誌、有德、有學。同時有誌、有德、有學的君子生活也是我們(men) 應該向往的美好生活。

 

紙醉金迷、窮奢極欲不是美好生活,渾渾噩噩、昏天黑地也不是美好生活。生活的美好不隻在於(yu) 物質上的豐(feng) 裕,更在於(yu) 精神上的富足。作為(wei) 具有鮮明倫(lun) 理本位特征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倡導下的理想人格,君子一直被賦予著為(wei) 社會(hui) 作貢獻的道德和行為(wei) 期許。君子的人生是有理想的人生。君子之誌就是要弘道,就是要“立德”“立言”“立功”,就是要“明明德”“親(qin) 民”“止於(yu) 至善”,就是要“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

 

君子之誌,體(ti) 現在愛國,為(wei) 了國家複興(xing) 、民族解放、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死而後已。在我國曆史上,每當國家和民族遭遇挫折、麵臨(lin) 危難之時,君子就會(hui) 責無旁貸地投入報國救亡的鬥爭(zheng) 中。從(cong) 商人弦高阻秦襲鄭到平民曹劌主動請纓,從(cong) 班超投筆從(cong) 戎到祖逖聞雞起舞,從(cong) 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艾青“為(wei) 什麽(me) 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wei) 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從(cong) 屈原沉江到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糧,等等。“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早已成為(wei) 君子必備的高貴品格。

 

君子之誌,也體(ti) 現在為(wei) 民。君子就是要有為(wei) 民請命的自覺,就是要不懼犧牲,集義(yi) 所生就有了浩然正氣,就有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氣,就有了舍生取義(yi) 、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就能成為(wei) 頂天立地的大丈夫。有誌才有美好生活。

 

與(yu) 其他文化不同,中華文化的君子不是特指有位者,更多的是指有德者。“富潤屋,德潤身”,中國人曆來主張以德配天、德福一致,曆來認為(wei) 積善之家,必有餘(yu) 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yu) 殃。君子有德的生活必然是美好的生活。

 

君子喻於(yu) 義(yi) ,小人喻於(yu) 利。君子有德的生活之所以美好,首先就在於(yu) 君子有了更高的道德追求。“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le) ”。君子喻於(yu) 義(yi) 並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安貧樂(le) 道。“倉(cang)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樂(le) 道未必要安貧。適度的物質需要是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動力。君子有德的生活並不是要我們(men) 去過苦行僧般的日子,而是不能停留在最基礎的身體(ti) 和物欲的滿足上,要有更高的精神層麵的追求。樂(le) 道的意義(yi) 在於(yu) 對道義(yi) 的追求,使君子不會(hui) 過度執著於(yu) 物質的東(dong) 西,不會(hui) 在物欲中迷失自我,從(cong) 而能擁有擺脫物欲束縛、物物而不物於(yu) 物的自由。

 

人是社會(hui) 的動物,社會(hui) 性是人的本質屬性。唯有社會(hui) 和諧正義(yi)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美好的生活才是可期的。“君子義(yi) 以為(wei) 質,禮以行之”,君子內(nei) 外兼修,君子有義(yi) ,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胸懷,有修齊治平、兼濟天下的理想;君子舉(ju) 止得體(ti) 、進退有據、待人以禮、言行有度,才能文質彬彬,才能做世人效仿的典範,所以君子的人際關(guan) 係是和諧的、具有正能量的。因此,真正的美好生活一定是建立在道德基礎之上的。

 

在君子文化中,君子還是智慧的代名詞。有了遠大的理想,有了高尚的道德,還要有與(yu) 之相匹配的能力,才能在實現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績。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要德才兼備。

 

君子之學,首先是全麵地學,早在春秋時期,君子的學就包含了禮、樂(le) 、射、禦、書(shu) 、數等多方麵的技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的內(nei) 容越來越廣泛,對人自由而全麵發展的要求就越來越高。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實現人們(men) 多層次、多維度的生活需要,對我們(men) 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都必須以學為(wei) 前提。

 

王夫之說,“君子之學,未嚐離行以為(wei) 知也”。君子求學是要與(yu) 運用相結合的,離開實際行動的學是沒有意義(yi) 的,也不是真正的知識。不是為(wei) 了學而學,學習(xi) 的目的在於(yu)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才是我們(men) 要重點學習(xi) 和掌握的技能,掌握了這些技能,我們(men) 不僅(jin) 能夠服務於(yu) 人民,也能成就自己,實現自身的價(jia) 值,實現自己的美好生活。

 

君子文化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要做當代君子,就是要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同時,實現人生價(jia) 值,創造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近複

 

微信公眾號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