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麓”與(yu) “北關(guan) 中”的時空對話—— “關(guan) 中書(shu) 院大講堂”首講開壇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3年4月18日

4月15日下午,有著四百餘(yu) 載的關(guan) 中書(shu) 院盎然生機,迎來“關(guan) 中書(shu) 院大講堂”開壇之講。嶽麓書(shu) 院國學研究院院長朱漢民教授來到書(shu) 院,結合自身擔任嶽麓書(shu) 院院長二十多年間推動嶽麓書(shu) 院現代複興(xing) 的經曆,以《“繼承·創新”傳(chuan) 統書(shu) 院如何走向未來》為(wei) 題,開啟了一場“南嶽麓”與(yu) “北關(guan) 中”的時空對話。
朱漢民教授從(cong) 三個(ge) 方麵係統地講授了書(shu) 院的發展曆史、複興(xing) 和未來,既有與(yu) 曆史的碰撞,又有著眼於(yu) 未來發展的寶貴建議,精彩的講解讓人領略了書(shu) 院文化的獨特魅力。講座吸引了對關(guan) 學和傳(chuan) 統文化感興(xing) 趣的專(zhuan) 家、學者,一直關(guan) 心關(guan) 中書(shu) 院發展的關(guan) 學創始人張載和關(guan) 學代表學者牛兆濂的後人,熱心國學和傳(chuan) 統文化的市民、遊客,和傳(chuan) 承關(guan) 中書(shu) 院辦學理念的文理學院師生代表到場聆聽觀摩。
關(guan) 中書(shu) 院是由明代陝西著名理學家、教育家馮(feng) 從(cong) 吾於(yu) 公元1609年創建,距今已有414年曆史。四百餘(yu) 年的辦學曆史,曆經傳(chuan) 統書(shu) 院、近代學堂和現代大學的嬗變,教書(shu) 育人、學術研究的功能從(cong) 未間斷,成為(wei) 研究我國教育體(ti) 製演變的活標本,是國內(nei) 外為(wei) 數不多的、真正的“活著的書(shu) 院”。

目前,關(guan) 中書(shu) 院作為(wei) 西安文理學院的一個(ge) 校區,“城市因大學而興(xing) ,大學因城市而盛”,西安文理學院作為(wei) 西安市市屬唯一一所本科高校,致力於(yu) 保護和利用好關(guan) 中書(shu) 院,服務西安城市發展。學校日前打開校門,麵向市民開放書(shu) 院校區,特別在展陳設計中融入了書(shu) 院的學製、學規,突出長安文化特色,展示學校關(guan) 學研究成果,並通過挖掘書(shu) 院故事,在書(shu) 院修複、教學場景營造和服務保障設施等措施,打造沉浸式的古書(shu) 院,讓書(shu) 院可看、可講、可學、可聽。
據悉,今後學校將以文化傳(chuan) 播為(wei) 重要途徑,持續舉(ju) 辦“關(guan) 中書(shu) 院大講堂”,樹立關(guan) 中書(shu) 院文化品牌,發揮高校優(you) 勢,做好文化引領,豐(feng) 富服務西安的內(nei) 涵,持續推進關(guan) 中書(shu) 院保護利用工作,將關(guan) 中書(shu) 院打造成為(wei) 全國著名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教育基地、西安文理學院獨有的文化品牌、古城西安的“城市會(hui) 客廳”,真正成為(wei) 關(guan) 學文化聖地、文化產(chan) 業(ye) 寶地和絲(si) 路文化高地。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