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正:新時代國學何以傳(chuan) 承?振興(xing) 儒學是關(guan) 鍵
來源:鳳凰網國學,西元2018年11月29日
【導言】
2018年11月24日-25日,“第十屆海峽兩(liang) 岸國學論壇”在廈門筼簹書(shu) 院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由廈門筼簹書(shu) 院、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聯合主辦,來自海峽兩(liang) 岸50多所高校、研究所、書(shu) 院等文化機構的百餘(yu) 位知名專(zhuan) 家學者齊聚筼簹書(shu) 院,圍繞“新時代國學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這一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傳(chuan) 統文化如何在新時代煥發生命力?新時代國學如何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新時代的我們(men) ,應該如何看待“國學熱”?在傳(chuan) 統文化推廣方麵,台灣有何作為(wei) ?帶著這一係列問題,鳳凰網國學頻道在論壇期間,獨家專(zhuan) 訪了歐洲文教基金會(hui) 董事長、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朱高正先生。
朱高正教授指出,所謂新時代,就是中國人民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現在要強起來的時代,新時代要完成中華民族的全麵複興(xing) 。新時代國學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是一種必然,在中華民族全麵複興(xing) 的新時代,我們(men) 要樹立文化自信,堅持國學的傳(chuan) 承和創新。
他還進一步強調,陽明學是在朱子學的土壤上開出來的瑰麗(li) 的花朵。很多人過於(yu) 強調陽明學與(yu) 朱子學的分歧,而忽略了二者是同根連氣的,都屬於(yu) 儒學。新時代國學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絕不能忽略儒家文化。

朱高正教授接受鳳凰網國學頻道的獨家專(zhuan) 訪
以下是整理後的訪談實錄:
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 新時代要完成中華民族全麵複興(xing)
鳳凰網國學:新時代環境下國學的研究和傳(chuan) 承有什麽(me) 新的特點?
朱高正:現在大家都在講新時代,我們(men) 一定要弄清楚什麽(me) 叫新時代。我認為(wei) ,新時代可以從(cong) 三個(ge) 角度來看:第一,所謂新時代,就是中國人民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現在要強起來的時代,這是新時代的一個(ge) 重要意涵。第二,過去我們(men) 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所謂“一個(ge) 中心”、“兩(liang) 個(ge) 基本點”,在新時代要“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
也就是說,我們(men) 不能隻滿足於(yu) 追求經濟發展,而應該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hui) 建設、文化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部重視起來。我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追求量的增長,更要求質的滿足。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新時代要完成中華民族的全麵複興(xing) 。所以,國學的傳(chuan) 承非常重要。
過去我們(men) 走過一段曲折的道路,缺乏文化自信,甚至還把傳(chuan) 統文化當成追求現代化的絆腳石。但現在大家對傳(chuan) 統文化有一種新的認識。上世紀70年代,台灣普遍認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是完成現代化的絆腳石,但上世紀70年代末發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出現了“亞(ya) 洲四小龍”,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韓國,這四個(ge) 國家或地區完成了基本的工業(ye) 化,這是資本主義(yi) 發展史上了不起的大事。

八十年代,一些海外華人學者就借鑒了德國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lun) 理與(yu) 資本主義(yi) 精神》來解釋“亞(ya) 洲四小龍”完成工業(ye) 化的原因。研究資本主義(yi) ,最早的是馬克思,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yi) 發展就是因為(wei) 生產(chan) 力的進步,他是從(cong) 唯物史觀的角度來解釋的。而馬克斯·韋伯在《新教倫(lun) 理與(yu) 資本主義(yi) 精神》這本書(shu) 裏是從(cong) 精神因素來分析。
上世紀80年代,這些海外的華人學者就應用了馬克斯·韋伯的這種分析方式。台灣、香港、新加坡以及韓國背後都有儒家的背景,也就是說,“亞(ya) 洲四小龍”能夠完成現代化,與(yu) 他們(men) 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重視家庭價(jia) 值、勤奮工作、勤儉(jian) 節約,還有重視子女教育等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息息相關(guan) 。所以,傳(chuan) 統文化對現代化的正麵意義(yi) 是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被認識到的。
回顧曆史發展曆程,新時代國學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非常必要,亦是一種必然。過去我們(men) 低估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價(jia) 值,在中華民族全麵複興(xing) 的新時代,我們(men) 要樹立文化自信,堅持國學的傳(chuan) 承和創新。
鳳凰網國學:在國學傳(chuan) 承方麵,台灣地區有什麽(me) 值得借鑒的經驗與(yu) 做法?
朱高正:台灣的確有一些做法值得我們(men) 借鑒。1967年,蔣介石在台灣成立了“中華文化複興(xing) 運動推行委員會(hui) ”並擔任會(hui) 長。從(cong) 政治的角度講,這個(ge) 事非常重要。成立委員會(hui) 之後,出台了一係列政策,包括要求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台灣中央圖書(shu) 館把珍藏的善本古籍甚至孤本全部免費提供給出版界使用。如果出版界提供好的出版計劃,這個(ge) 委員會(hui) 甚至會(hui) 提供補貼。所以,當時大量的古籍影印本相繼麵世。

如果大家看不懂影印本怎麽(me) 辦?委員會(hui) 就要求出版大量的經典今注、今譯,包括《四庫全書(shu) 》(文淵閣本)在台灣也出版了。我認為(wei) ,政府、高校、民間都應該把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進行現代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詮釋。這一點上,我認為(wei) 台灣比大陸起步早。
1966年,台灣開始了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工作,而大陸到改革開放之後才漸漸轉換,八十年代才開始出現“國學熱”。所以,這方麵兩(liang) 岸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隻可惜台灣在90年代“台灣本土化運動”去中國化的衝(chong) 擊下,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的步伐放緩。反觀大陸近二十年以來,由於(yu) 整個(ge) 社會(hui) 發展勢頭較好,再加上國家領導人的重視,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後,很多舉(ju) 措都推動了思想解放。
我們(men) 講傳(chuan) 統文化,涉及到儒、釋、道,主張“以儒為(wei) 主,以道為(wei) 從(cong) ,以佛為(wei) 客”。五四運動以來,包括文化大革命,遭受打擊最多的就是儒學。傳(chuan) 承與(yu) 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最關(guan) 鍵的就是振興(xing) 儒學。

今天,我們(men) 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一方麵吸取了西方最先進的經濟社會(hui) 學說。但另一方麵,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能夠比別人更有自豪感?就是我們(men) 擁有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舉(ju) 個(ge) 例子,上世紀90年代,社會(hui) 主義(yi) 兄弟國家成片脫離社會(hui) 主義(yi) 陣營,全世界隻有中國、越南、朝鮮、古巴還在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為(wei) 什麽(me) ?古巴先不講,其有特殊原因。越南、朝鮮和中國都深受儒家文明的影響。
儒家文化蘊含了豐(feng) 厚的辯證思維。《易傳(chuan) 》講“一陰一陽之謂道”,《孫子兵法》講“欲擒故縱”、“欲左先右”,中醫講“八綱辯證,六經辯證”。孔子、老子都講辯證思維。所以,中國有著豐(feng) 厚的辯證思維,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就非常靈活,而西方沒有辯證思維,所以他們(men) “駕馭”不了。鄧小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談到如何處理所有權與(yu) 使用權的問題,都處理得非常好。這與(yu) 我們(men) 有著豐(feng) 厚的辯證思維有關(guan) 。
所以,新時代國學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絕不能忽略儒家文化。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延綿不斷,積累了豐(feng) 厚的經驗,這是我們(men) 最寶貴的資產(chan) ,也是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
陽明學與(yu) 朱子學同根連氣 都屬於(yu) 儒學
鳳凰網國學:近幾年,陽明學在大陸又成顯學。您研究理學、心學很多年,從(cong) 您解讀朱子《近思錄》與(yu) 陽明《傳(chuan) 習(xi) 錄》的經驗看,理學與(yu) 心學經曆過新文化運動以來的很多次批評後,在今天的價(jia) 值何在,還能生長出新枝葉來嗎?
朱高正:我們(men) 可以這樣講,陽明學是在朱子學的土壤上開出來的瑰麗(li) 的花朵。很多人太過於(yu) 強調陽明學與(yu) 朱子學的分歧,而忽略了陽明學跟朱子學是同根連氣的,都屬於(yu) 儒學。王陽明21歲考上舉(ju) 人,他自己說從(cong) 那時開始就“遍讀考亭之書(shu) ”,考亭就是指朱子。也就是說,隻要是朱子的著作,他都拿來閱讀。如果沒有那16年的積澱,他37歲也不可能在龍場悟道。所以,朱子學就是陽明學的出發點。
舉(ju) 個(ge) 例子,如果你要研究馬克思思想,那你必須讀懂黑格爾,馬克思思想就是站在黑格爾哲學基礎上進行社會(hui) 經濟批判的;如果你要研究康德哲學,就必須讀懂萊布尼茨和沃爾夫。因為(wei) 康德哲學的出發點就是萊布尼茨-沃爾夫體(ti) 係。所以,如果不了解朱子學的話,就不了解陽明學。
如果我們(men) 把研究重點放在陽明與(yu) 朱子的歧義(yi) 處,最終一定會(hui) 走偏。反之,如果能夠從(cong) 陽明學與(yu) 朱子學是同根連氣這個(ge) 角度來看,反而能夠看出陽明在哪裏超越了朱子。朱子是百科全書(shu) 式人物,陽明聰明絕頂,陽明在“學問大頭腦”處下功夫。

如果用四個(ge) 字概括“宋明理學”,就是“道理”、“天良”。“道理”指的是道學、理學,就是指宋學,是由周敦頤、二程、張載、邵雍等打開的局麵,到了朱子集大成。另外兩(liang) 個(ge) 字“天良”,就是“天理”和“良知”,是以陽明為(wei) 代表的。所以,我們(men) 講宋明理學,“宋”就是以朱子學為(wei) 代表,“明”就以陽明學為(wei) 代表。
朱子在46歲時,與(yu) 呂祖謙一起合編了《近思錄》,這部書(shu) 是理學的綱領。理學分成三大支,主幹是程朱理學,然後是陸王心學,第三就是張載、王夫之的氣學。朱熹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是《近思錄》的主編,程頤、程顥是《近思錄》裏的主角。
談到陸王心學,王陽明的學問來自周敦頤和程顥、程頤,這些思想都收在《近思錄》。氣學主要講張載,《近思錄》也收錄了張載的大量著作。所以,不管理學的哪一流派,都不能不讀《近思錄》。在這一點上,陽明學離不開朱子學。

第二點,陽明學的經典是《傳(chuan) 習(xi) 錄》。今天,我們(men) 要繼承傳(chuan) 統文化,最近八百年的傳(chuan) 統文化就是宋明理學。講傳(chuan) 統文化離不開朱子學,講陽明學也離不開朱子學。在這裏,我要強調一點,過去這八百多年來,東(dong) 亞(ya) 文明圈的主流就是朱子學,不僅(jin) 在中國,朝鮮、越南、日本都是這樣的。十七、十八世紀西方耶穌會(hui) 的傳(chuan) 教士在利瑪竇的鼓勵下,努力把中國儒家的經典翻譯成拉丁文介紹到歐洲。他們(men) 按照朱熹或朱熹的後學所作的注解,因為(wei) 原文他們(men) 看不懂。
事實上,西方所了解的儒家思想,就是經過朱子詮釋之後了的儒家思想。未來中國成為(wei)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ti) ,最有資格代表東(dong) 亞(ya) 文明圈與(yu) 西方展開對話的,非朱子學莫屬。至於(yu) 陽明學,我們(men) 隻能把他看成是朱子學某方麵的傑出流派,不能把陽明學看作是朱子學的對立麵。
陽明學影響深遠,日本的明治維新中,陽明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大家不要忽略,朱子學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十七世紀,水戶藩的藩主德川光圀(とくがわみつくに),就把明朝遺民、大儒朱舜水,從(cong) 長崎請到水戶,開創了水戶學派,以朱子學為(wei) 中心,綜合國學和神道。倡導尊王和大義(yi) 名分。那時講神儒合一,主張神道教與(yu) 儒學共讀。
【朱高正教授簡介】

朱高正教授
台灣著名學者,1954年出生於(yu) 台灣省雲(yun) 林縣,台灣大學法律係畢業(ye) ,聯邦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歐洲文教基金會(hui) 董事長、國際易學聯合會(hui) 副會(hui) 長、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對《易經》與(yu) 康德哲學有著精深的造詣。其德文有關(guan) 康德的著作,被權威哲學刊物《康德研究季刊》評為(wei) 當代研究康德法權哲學四種必備著作之一。著有《朱高正講康德》、易學著作《易經白話例解》《周易六十四卦通解》等。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