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隻是中華文化沃土裏的一朵小花”——記德雅書(shu) 苑書(shu) 法班祖朝平老師的書(shu) 法之路
作者:盧運星、尹思雨
來源:安徽師範大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初四日壬午
耶穌2017年12月21日
一根毛筆傳(chuan) 書(shu) 法,一顆赤心守文化。2017年12月17日上午,德雅書(shu) 苑采訪了書(shu) 法班的指導老師祖朝平。祖朝平老師作為(wei) 書(shu) 法班的義(yi) 務教學老師,每周都會(hui) 來到教室教同學們(men) 學習(xi) 書(shu) 法,三年的書(shu) 法教習(xi) ,祖老師風雨無阻,將心中對書(shu) 法的熱愛與(yu) 對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化作了筆尖的字,化作了心中對師大學子的期待,時時刻刻堅守在傳(chuan) 承書(shu) 法文化精神的道路上。
耳濡目染 童年時的興(xing) 趣

“我小的時候啊,街上有一個(ge) 老先生專(zhuan) 門為(wei) 別人寫(xie) 信,他總是坐在桌前,桌上平放著紙,旁邊擺著硯台,那先生就用毛筆蘸著墨替別人寫(xie) 信……我那時候很好奇,就站在旁邊看,先生就會(hui) 一臉不耐煩的揮著手說‘走走走’……”祖老師回憶著小時候的事,然而那位老先生的驅趕並沒有影響祖老師對書(shu) 法的濃厚興(xing) 趣,並且自那時起祖老師便利用一切機會(hui) 學習(xi) 書(shu) 法,他每每走在街上都會(hui) 去觀察街道兩(liang) 邊商店的牌匾上的字,什麽(me) “怡泰和”“長春樓”等等招牌字樣都記在心裏,然後再回去默默練習(xi) 。經年累月,這份對書(shu) 法藝術的興(xing) 趣已經轉化成了一份熾熱的愛。
默默堅守 對書(shu) 法的熱愛

當談及當今社會(hui) 人們(men) 提筆忘字的現狀時,祖老師認為(wei) ,這是人們(men) 沒有認識到書(shu) 法重要性的結果,“我沒有能夠改變這種現狀的能力,我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用一己之力去影響自己周圍的人,使他們(men) 認識到練好字的重要性、傳(chuan) 承書(shu) 法文化精神的意義(yi) 。我隻是中華文化沃土上的一朵小花,我所能做的就是盡情綻放,令人賞心悅目,給身邊的人更好的傳(chuan) 達書(shu) 法文化的氣息。”祖老師如是說道,並將自己的長達十幾米的書(shu) 法作品鋪在地上,向我們(men) 訴說著作品背後的心路曆程,並告訴我們(men) ,書(shu) 法是中華傳(chuan) 統文化這個(ge) 很根生出來的一個(ge) “末”,我們(men) 對於(yu) 這種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應抱有一種敬畏的態度,並以自己的努力去守護它,這樣才能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
堅守本心 對書(shu) 法的展望

魯迅曾經說過的:“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祖老師正是秉承著這樣的信念,潛心鑽研書(shu) 法,不慕名利,隻願做一隻小小的螢火蟲,用自己的光去照亮書(shu) 法的前行之路。作為(wei) 德雅書(shu) 苑書(shu) 法班的指導老師,祖老師一直以這樣最赤誠的心將心中的書(shu) 法文化精神傳(chuan) 給師大學子,為(wei) 學子進行書(shu) 法教學,對書(shu) 法文化進行進一步的傳(chuan) 承,祖老師時時刻刻堅守著本心,並在學子殷切的眼神中立起一份傳(chuan) 授書(shu) 法之道的責任,堅守著,照亮書(shu) 法文化傳(chuan) 承的道路。
多年來,祖老師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在傳(chuan) 承書(shu) 法的道路上行走著,正如他向我們(men) 展示的那幅“藜林行歌”的書(shu) 法作品一樣,這條路上滿是艱難險阻,祖老師隻潛心堅守,高聲放歌,毫不懈怠的走下去。這朵“中華文化沃土上的一朵小花”,一直燦然綻放著,將心中芬芳的夢想散發在每一片空氣中,終有一天,這樣的花將開遍整片土地,沿著前方的道路不斷生長。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