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武威文廟祭孔大典紀實
來源:“武威旅遊”公眾(zhong) 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八月初九日戊午
耶穌2017年9月28日

維公元二零一七年九月十七日,值大成至聖先師誕辰2568年,歲次丁酉,序在仲秋,欣逢涼州文化論壇在武威隆重舉(ju) 行,與(yu) 會(hui) 大家雲(yun) 集,宿儒薈萃,武威各界人士、孔子後裔齊聚武威文廟大成殿前,以至誠之心,崇敬之情,謹備三牲、蔬果,獻以藝舞,敬禱於(yu) 夫子及諸賢哲大儒之神位。

曰:粵惟我師,儒學是創;天下為(wei) 公,大同首倡。禮法同兼,德主刑輔;教化為(wei) 先,國強民富。禮樂(le) 征伐,天下一統;泱泱大國,文化興(xing) 盛。重文重教,人才輩出;四大文明,唯我燦爛。勸課農(nong) 桑,開源節流;經濟強盛,千年繁榮。孝悌忠信,禮義(yi) 廉恥;育我民族,重德尚義(yi) 。核心價(jia) 值,重凝民心;一帶一路,民族複興(xing) 。中華圓夢,指日可待;涼州重鎮,底蘊深厚。天馬雄風,千年不衰;鳩摩羅什,駐足譯經。薩端會(hui) 談,曆史見證;天梯大佛,石窟鼻祖。西夏巨碑,記載輝煌;武威文廟,學宮之冠。葡萄美酒,曆久彌新;唐詩宋詞,膾炙人口。先秦以降,文化熠熠;今逢盛世,儒學複鮮。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文旅融合,再鑄輝煌。人民鼓舞,各界振奮;我等學人,接力峰會(hui) 。研討傳(chuan) 播,助推國猷!值此盛會(hui) ,謹具粢盛;虔誠行禮,用申崇敬。以複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子、亞(ya) 聖孟子配伏惟尚饗!
祭孔大典是華夏民族為(wei) 了尊崇與(yu) 懷念至聖先師孔子,而主要在孔(文)廟舉(ju) 行的隆重祀典,兩(liang) 千多年來從(cong) 未間斷,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稱作“國之大典”,成為(wei) 世界祭祀史、人類文化節史上的一個(ge) 奇跡。祭孔活動可追溯到公元前478年,孔子卒後第二年,魯哀公將孔子故宅辟為(wei) 壽堂祭祀孔子, 孔子故居成為(wei) 世界上第一座孔廟。

十七世紀以來,祭孔大典中國周邊國家越南、朝鮮、日本等國家和地區也興(xing) 建了許多禮製孔廟。18世紀以來,隨著孔子思想的對外傳(chuan) 播和華人的外移,在歐洲、美洲和亞(ya) 洲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許多孔廟。全盛時期,世界上共有孔廟3000多座,其中禮製孔廟2000餘(yu) 座,是世界上最多的禮製廟宇。

起樂(le) 舞、誦經典、感儒風、禮敬先賢,尊懷聖賢繼承傳(chuan) 統。9月17日,作為(wei) 武威涼州文化論壇暨河西走廊第七屆有機葡萄美酒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祭孔大典,在武威文廟舉(ju) 行。武威文廟,始建於(yu) 明正統二至四年,是西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廟,是中國三大文廟之一,被稱為(wei) “隴右學宮之冠”。當日的文廟,古鬆翠柏鬱鬱蔥蔥,大成殿前香霧氤氳,為(wei) 其增添了幾多莊嚴(yan) 和肅穆。
一通鼓樂(le) ,在悠長的“開——廟”聲中,象征著儒家思想的文廟大成門徐徐打開,居武12代180名孔子後裔代表緩步來到大成殿前,在司禮官的引導下進行祭拜。







祭祀孔子的典禮,稱為(wei) “奠禮”。 釋、奠都有陳設、呈獻的意思,指的是在 祭典中,陳設音樂(le) 、舞蹈,並且呈獻牲、酒等祭品,對孔子表示崇敬之意,元、明、清三個(ge) 朝代皇帝為(wei) 孔子舉(ju) 行國家祭奠的主要場所在北京孔廟。 隨著曆代帝王的褒贈加封,祭典儀(yi) 式日臻隆重恢弘,禮器、樂(le) 器、樂(le) 章、舞譜等也多由皇帝欽定頒行。曆代帝王或親(qin) 臨(lin) 主祭,或遣官代祭,或便道拜謁,總計達196次。最初祭孔每年隻有秋季一次,後增為(wei) 春秋二次。後來,人們(men) 又在陰曆八月二十七日(相傳(chuan) 為(wei) 孔子誕辰)舉(ju) 行大祭。這一天的祭孔儀(yi) 式隆重,連在私塾念書(shu) 和在學堂裏學習(xi) 的學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參加祭孔的人員,最初隻限於(yu) 孔氏直係子孫。祭孔被當作國家的大典後,"家祭"仍照常進行。國祭多由皇帝專(zhuan) 門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親(qin) 至闕裏孔廟致祭。



祭孔大典用音樂(le) 、舞蹈等集中表現了儒家思想文化,體(ti) 現了藝術形式與(yu) 政治內(nei) 容的高度統一,形象地闡釋了孔子學說中“禮”的涵義(yi) ,表達了“仁者愛人”、“以禮立人”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思想親(qin) 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藝術感染力,對於(yu) 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營造和樂(le) 氛圍、構建和諧社會(hui) 、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hui) 作用。



孔子為(wei) 中華文化作出卓越貢獻並帶來深遠影響,幾千年來被後世人尊為(wei) “至聖”、“師尊”、“萬(wan) 世師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yu) 2005年設立了孔子掃盲獎。以此表彰這位為(wei) 世界教育事業(ye) 做出卓越貢獻的老師。武威市教育界代表及孔子後裔代表向大成至聖先師敬獻花籃。

禮禮儀(yi) 修身;禮儀(yi) 齊家;禮儀(yi) 治國。禮儀(yi) 之邦,八音同奏,鍾罄齊發。天子威儀(yi) ,臣子敦化。武將雄奇;文士儒雅。井然社會(hui) ,和諧國家。樂(le) 鼓瑟鳴箏,玉振金聲。鼎食鍾鳴,天籟深宮。 禮淳樂(le) 正,天下太平。


射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此身在郊野,雄心報廟堂。男兒(er) 懷家國,聖教永不忘。禦 禦長車、駕寶馬,揚鞭馳騁走天下。 求真知,播真法,困苦艱辛何足怕? 三人同行有我師,五穀難分拜莊稼。 知難行難遺訓在,萬(wan) 世師表敦風化。

書(shu) 先生垂範,弟子風雅。杏壇設教,萬(wan) 國師法。墨香四溢,書(shu) 聲琅琅。千古流芳,萬(wan) 代效仿。數 太極生兩(liang) 儀(yi) ,四象生八卦。中國儒學《易經》裏充滿著數不清的數,令人眼花繚亂(luan) ,目不暇接。這是古老的辯證法。先哲們(men) 力圖用先覺的思維,解釋世界的來龍,描繪宇宙的去脈。人有壽數命數,國有氣數祚數,事有劫數運數,物有定數變數。而無數的數字之間又互相影響滲透,千變萬(wan) 化,無窮無盡。令人不禁遐想:中國古代先哲們(men) 是否也曾夢想過我們(men) 今天這個(ge) 充滿著數碼的信息時代。


祭孔大典是一種主要包括樂(le) 、歌、舞、禮四種形式的廟堂祭祀樂(le) 舞。樂(le) 、歌、舞都是緊緊圍繞禮儀(yi) 而進行的,所有禮儀(yi) 要求“必豐(feng) 、必潔、必誠、必敬”。有“聞樂(le) 知德,觀舞澄心,識禮明仁, 禮正樂(le) 垂, 中和位育”之謂,自古以來具有巨大的文化和藝術價(jia) 值。 祭孔的最重要議程是三獻禮,主祭人要先整衣冠、洗手後才能到 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時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後。所謂三獻,分初獻、亞(ya) 獻和終獻。 初獻帛爵,帛是黃色的絲(si) 綢,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獻官將帛爵供奉到香案後,主祭人宣讀並供奉祭文,而後全體(ti) 參祭人員對孔子像五鞠躬,齊誦《孔子讚》。亞(ya) 獻和終獻都是獻香獻酒,分別由亞(ya) 獻官和終獻官將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獻相當。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le) 何?”他還說:“移風易俗,莫善於(yu) 樂(le) ;安上治民,莫善於(yu) 禮。”這是兼個(ge) 人、教育、治國而言之,集中反映了孔子對音樂(le) 社會(hui) 功能的認識和重視。如詩如畫的“如山如阜”、“如岡(gang) 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和“如鬆柏之茂”,讚美之詞表達了世世代代中國人對孔子的敬仰和對上天的虔誠。韻樂(le) 琴行的小朋友為(wei) 孔子獻上古箏合奏《詩經.小雅.天保》,以頌敬仰之情!





武威文廟祭祖有感
孔廟祭祖
以宗會(hui) 親(qin)
祭祖孔廟
精神抖擻
交聖祖之後裔
牽宗親(qin) 之素手
流水寄紅葉
灞橋折楊柳
族脈豈容斷層
古今相承相摟
親(qin) 情震天撼地
跪拜天揖鞠躬
虔誠頂禮膜拜
獻饌敬帛進爵
聖祖感知
涼州後裔劄萬(wan) 簍
把盞交斛
貴族家白雲(yun) 蒼狗
表意各異
敬仰之情大同
誠心同轍
音符追隨韻首
古風格律祭文獨秀
釋奠儀(yi) 禮精雕細鏤
慎終追元意象星爍
家風傳(chuan) 承初衷堅守
雁過留痕
無愧天下第一家
韶華無悔
難怪聖人遺風傳(chuan)
陳窖新醅
香飄孔府家酒
男宗女親(qin)
舉(ju) 樽嬋娟共酒
儕(chai) 輩雄居孔氏
馭鼠抬肘
美哉孔氏
威哉孔氏
壯哉孔氏
偉(wei) 哉孔氏
責任編輯:柳君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伟德线上平台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